
六盘红叶
《六盘红叶》是2007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广文。
讲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几年重要的发展历程。
基本介绍
- 书名:六盘红叶
- 作者:马广文
- ISBN:10位[7227035026]13位[9787227035022]
- 定价:¥38.00元
-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12-21
内容提要
《六盘红叶》与其说这是一部新闻作品专集,不如说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歌声,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声。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广文所採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几位主要领导干部,他们紧跟党中央步伐,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认真负责,着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大展宏图的做法深得民心,宁夏现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可赞可扬。
作者简介
马广文,回族,经济师。生于1971年11月,宁夏同心人。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宁夏回族研究会理事,中央驻宁新闻单位联合会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青联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宁夏民族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任《经济讯息报》《新财讯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从事写作十几年来,发表学术论着和各类作品数百万字。合着《古兰经概述》《雨落黄沙藏惊雷》《半家城里半家村》;专着《黄土情缘》等。1999年获宣传宁夏回族自治区先进个人奖,其简历被《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大辞典》和《天南地北同心人》收录。
目录
序
领导篇
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工业化进程——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
宁夏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有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毛如柏谈西部大开发
强调对外开放格局要有六个新突破——原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谈
宁夏对外开放工作
让“大银川”在西部崛起——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原银川市
市委书记王正伟
大力培育证券市场促进宁夏经济发展——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副主席于革胜
创建财力保障“直通车”——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陶源
人物篇
国色天香牡丹花傲艳塞北放异彩——记九旬回族女画家曾杏绯
发挥大邮政的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记全国劳模、宁夏邮政公司总经理马赞福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访宁夏地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静波
加强收购资金管理儘快实现封闭运行——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行长张正学
坚持制度创新保证税收环境创新——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税局副局长杨钊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记原固原地委委员、县委书记王德林
厂长的楷模杨怀林
走进孩子心中 传播税法知识——记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志愿辅导员陈轶洋
新闻篇
综合篇
后记
序言
一本书稿摆在了我的案头——马广文的新闻作品集。马广文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担任《经济讯息报》《新财讯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他在新闻领域里推出了一大批深受社会广泛好评的作品。
我为马广文的第二部新闻作品集《六盘红叶》作序,读完他的作品竟不知人生易老。值得欣慰的是,在宁夏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马广文经过一次次灵与肉的历练与碰撞之后,奋力拓荒,笔耕不辍,终于推出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作品集,可谓天道酬勤,实在可喜可贺。
在宁夏文学界、新闻界,马广文同志的吃苦能干和勤奋务实有口皆碑。他曾学过《古兰经》,读过作家班,上过新闻学院,走南闯北,自学成才;通过对伊斯兰文化的不断学习和研究,为新闻写作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激情。当他反覆查阅历史典籍后得知:在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1400多年来,竟然还没有一本中文《古兰经》阐释。1991年5月由他策划和各位专家学者不辞辛苦,撰写并阐述编辑的《古兰经概述》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首次用中文阐释《古兰经》的专着,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2002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广文的新闻纪实作品集《黄土情缘》。时隔4年,他的又一部十几万字的作品集《六盘红叶》即将出版,与其说这是一部新闻作品专集,不如说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歌声,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声。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广文所採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几位主要领导干部,他们紧跟党中央步伐,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认真负责,着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大展宏图的做法深得民心,宁夏现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可赞可扬。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马广文采写的有关宁夏固原生态建设的报导,特别是宁南山区草产业、畜产业系列新闻作品,以其广阔的视野、浓郁的真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宁夏西海固地区是国家贫困地区,这里的人民生活状况一直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人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都曾来过这片红色革命根据地。马广文反映“固原退耕还林”“宁夏加大固原建设力度”等专题的长篇纪实报导源源不断,其新闻触角的敏锐感也跃然纸上。这些作品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具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诚如作者所言,他写作的动机就是唤起人们对国家贫困地区的忧患意识。马广文对宁夏情牵梦萦,并不失时机地发出深沉的吶喊。令人欣慰的是,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从他的报导中及时了解各方面问题后,相继作出了相关决策,并开始着手解决诸类问题。对一位专业报的记者来说,其作品在获得百姓认可的同时,又能为巨观决策提供依据,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马广文啜饮黄河水,笔耕六盘山。他先后从事的职业都和黄河、六盘山密切相关,他对黄河情有独钟,与六盘山结下不解之缘。
他采写的《沙漠产业成为宁夏经济新亮点》的报导,高视角地反映了宁夏沙漠产业经济效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已有21年出现断流,累计达1050天,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保护黄河,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处理黄河问题,使黄河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统一起来,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为人为文,相得益彰。高尚的人格力量成为马广文新闻实践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从道德评判的角度去深化作品的主题。他认为,记者的功夫不仅体现在做文上,更应体现在为人上。做一个好记者的前提,应当是做一个有道德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他在实地採访过程中虽历经曲折坎坷,但无怨无悔,乐在其中;他恪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悉心维护记者的形象,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与信任;他在获取原汁原味的新闻素材下,源源不断地写出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新闻作品。
康居工程是宁夏银川市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安置、改善居住条件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稳定工程,可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取得广大农民的认同。马广文及时撰写了一篇《敢立潮头破巨浪 康居引航筑凤巢》的报导触及时代脉搏,直面现实生活,弘扬正气,礼讚新风。在报导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忧患意识,闪烁着心智之光,使广大失地农民吃了定心丸,拉近了和政府的距离,受到了宁夏区党委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一切都得益于他那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都源于他自身的见闻和体验。至今,他已积累现场採访笔录和新闻写作原始素材120余本。他朴实无华,宛如黄河中的一滴水珠。“我的新闻之路是靠我的双脚走出来的”,马广文曾这样描述他的新闻写作生涯。
凭着勤奋与执着,1997年马广文正式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他扬起理想的风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同年,他被《经济讯息报》评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其在《寻找突破口中的实践与思考》一文被《经济讯息报》评为二等奖。1999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评为宣传报导宁夏的先进个人。2001年,被《中国税务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随着深度报导的频繁问世,“新闻专业户”“宁夏的新闻天线”等桂冠接踵而至。面对鲜花和荣誉,马广文没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新闻工作对于他来说,与其说是一份职业,不如说是一项浸透着他的人生体验并为之长期奋斗的使命。因此,他总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宁夏人民的命运乃至祖国的兴衰联繫在一起,并在这一崇高的使命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和价值的底蕴,保持并发扬这种精神,勇敢前进,必将有更加光彩的明天。
马广文不知疲倦地自我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他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经济讯息报》《中国税务报》《新财讯报》《今日信息报》《共产党人》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千余篇,累计达400余万字;在《民族文学》《宁夏日报》《中国穆斯林》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百余篇,有些作品先后被翻译成外文,并在美国等国家出版。除了采写新闻报导,马广文还是电视剧《将军暮年》和《半家城里半家村》的编剧之一。
多年来,马广文担任《经济讯息报》和《新财讯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等职务,也是宁夏“中央驻宁夏新闻机构联合会”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青联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民族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宁夏日报》《宁夏画报》《银川晚报》和《宁夏年鉴》都对他进行了专门报导,宁夏电视台《五色土》节目回族人物栏目对他进行了专题报导。他的小传已收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大辞典》《天南地北同心人》等。马广文自学鹹才,从一个宗教职业者走向新闻工作者,这在当今中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有马广文这样一位优秀会员而高兴、激动。
读完书稿,我不禁心潮起伏,掩卷沉思:马广文的成功不只是“做文”的成功,更在于“做人”的成功。我热切地希望并祝愿他在文学创作上有新成果,在新闻工作中有新的业绩。是为序。
我为马广文的第二部新闻作品集《六盘红叶》作序,读完他的作品竟不知人生易老。值得欣慰的是,在宁夏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马广文经过一次次灵与肉的历练与碰撞之后,奋力拓荒,笔耕不辍,终于推出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作品集,可谓天道酬勤,实在可喜可贺。
在宁夏文学界、新闻界,马广文同志的吃苦能干和勤奋务实有口皆碑。他曾学过《古兰经》,读过作家班,上过新闻学院,走南闯北,自学成才;通过对伊斯兰文化的不断学习和研究,为新闻写作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激情。当他反覆查阅历史典籍后得知:在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1400多年来,竟然还没有一本中文《古兰经》阐释。1991年5月由他策划和各位专家学者不辞辛苦,撰写并阐述编辑的《古兰经概述》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首次用中文阐释《古兰经》的专着,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2002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广文的新闻纪实作品集《黄土情缘》。时隔4年,他的又一部十几万字的作品集《六盘红叶》即将出版,与其说这是一部新闻作品专集,不如说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歌声,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声。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广文所採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几位主要领导干部,他们紧跟党中央步伐,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认真负责,着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大展宏图的做法深得民心,宁夏现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可赞可扬。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马广文采写的有关宁夏固原生态建设的报导,特别是宁南山区草产业、畜产业系列新闻作品,以其广阔的视野、浓郁的真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宁夏西海固地区是国家贫困地区,这里的人民生活状况一直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人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都曾来过这片红色革命根据地。马广文反映“固原退耕还林”“宁夏加大固原建设力度”等专题的长篇纪实报导源源不断,其新闻触角的敏锐感也跃然纸上。这些作品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具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诚如作者所言,他写作的动机就是唤起人们对国家贫困地区的忧患意识。马广文对宁夏情牵梦萦,并不失时机地发出深沉的吶喊。令人欣慰的是,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从他的报导中及时了解各方面问题后,相继作出了相关决策,并开始着手解决诸类问题。对一位专业报的记者来说,其作品在获得百姓认可的同时,又能为巨观决策提供依据,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马广文啜饮黄河水,笔耕六盘山。他先后从事的职业都和黄河、六盘山密切相关,他对黄河情有独钟,与六盘山结下不解之缘。
他采写的《沙漠产业成为宁夏经济新亮点》的报导,高视角地反映了宁夏沙漠产业经济效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已有21年出现断流,累计达1050天,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保护黄河,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处理黄河问题,使黄河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统一起来,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为人为文,相得益彰。高尚的人格力量成为马广文新闻实践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从道德评判的角度去深化作品的主题。他认为,记者的功夫不仅体现在做文上,更应体现在为人上。做一个好记者的前提,应当是做一个有道德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他在实地採访过程中虽历经曲折坎坷,但无怨无悔,乐在其中;他恪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悉心维护记者的形象,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与信任;他在获取原汁原味的新闻素材下,源源不断地写出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新闻作品。
康居工程是宁夏银川市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安置、改善居住条件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稳定工程,可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取得广大农民的认同。马广文及时撰写了一篇《敢立潮头破巨浪 康居引航筑凤巢》的报导触及时代脉搏,直面现实生活,弘扬正气,礼讚新风。在报导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忧患意识,闪烁着心智之光,使广大失地农民吃了定心丸,拉近了和政府的距离,受到了宁夏区党委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一切都得益于他那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都源于他自身的见闻和体验。至今,他已积累现场採访笔录和新闻写作原始素材120余本。他朴实无华,宛如黄河中的一滴水珠。“我的新闻之路是靠我的双脚走出来的”,马广文曾这样描述他的新闻写作生涯。
凭着勤奋与执着,1997年马广文正式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他扬起理想的风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同年,他被《经济讯息报》评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其在《寻找突破口中的实践与思考》一文被《经济讯息报》评为二等奖。1999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评为宣传报导宁夏的先进个人。2001年,被《中国税务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随着深度报导的频繁问世,“新闻专业户”“宁夏的新闻天线”等桂冠接踵而至。面对鲜花和荣誉,马广文没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新闻工作对于他来说,与其说是一份职业,不如说是一项浸透着他的人生体验并为之长期奋斗的使命。因此,他总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宁夏人民的命运乃至祖国的兴衰联繫在一起,并在这一崇高的使命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和价值的底蕴,保持并发扬这种精神,勇敢前进,必将有更加光彩的明天。
马广文不知疲倦地自我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他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经济讯息报》《中国税务报》《新财讯报》《今日信息报》《共产党人》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千余篇,累计达400余万字;在《民族文学》《宁夏日报》《中国穆斯林》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百余篇,有些作品先后被翻译成外文,并在美国等国家出版。除了采写新闻报导,马广文还是电视剧《将军暮年》和《半家城里半家村》的编剧之一。
多年来,马广文担任《经济讯息报》和《新财讯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等职务,也是宁夏“中央驻宁夏新闻机构联合会”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青联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民族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宁夏日报》《宁夏画报》《银川晚报》和《宁夏年鉴》都对他进行了专门报导,宁夏电视台《五色土》节目回族人物栏目对他进行了专题报导。他的小传已收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大辞典》《天南地北同心人》等。马广文自学鹹才,从一个宗教职业者走向新闻工作者,这在当今中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有马广文这样一位优秀会员而高兴、激动。
读完书稿,我不禁心潮起伏,掩卷沉思:马广文的成功不只是“做文”的成功,更在于“做人”的成功。我热切地希望并祝愿他在文学创作上有新成果,在新闻工作中有新的业绩。是为序。
后记
收入这个集子的40多篇文章,均已在报刊发表,有些文章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足,但她们毕竟是我心血的结晶,因而,敞帚自珍,还是不嫌粗丑,将她们结集出版。
校完这部书的清样,已是凌晨5点,不仅毫无睡意,反倒感觉头脑特别清醒,回顾过去的日日夜夜,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1991年,我任副主编的《古兰经概述》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民族文学》又发表了我和贾羽同志合写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儘管这篇文章在当时没什幺影响,但对不懂文学为何物的我,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别人散步游乐甚至睡眠的时候,我常常彻夜不眠,寂寞地写着,数不清有多少个通宵达旦。
1997年我担任了《经济讯息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2002年我又担任了《新财讯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同年,我的第一部专着《黄土情缘》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我成为一名回族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过程中,我饱尝辛酸,也尝到了甜头。儘管我写的退稿难以计数,但它毕竟给我铺出了一条颇为平坦的路。十多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经济讯息报》《今日信息报》《中国税务报》《中国社会报》《新财讯报》《宁夏日报》《民族文学》《共产党人》《中国穆斯林》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800余篇,400多万字。其中一些作品获《宁夏日报》《宁夏画报》《经济讯息报》《中国税务报》徵文奖。还有一些作品被国内外报刊转载或结集出版。
西海固,中国着名的贫困带之一。作为她的儿女,我时刻在关注她的发展,我把西海固地区作为创作耕耘的田野。在十几年里,我跑遍了那里的山山洼洼,《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等大部分作品都是这里改革前进的缩影。今年我又担任了由宁夏民进、民建、民革、民盟、九三学社、宁夏文史馆、固原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固原生态建设大型图书《春度六盘》和《秀美山川话桑麻》的编委。西海固是我的家乡,至今仍有百余万回族人民生活艰难,为了表达我对家乡崇高的感情,为了回顾我人生的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我将书名定为《六盘红叶》。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感召下,东西合作工程、扶贫扬黄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打井打窖工程,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通过翔实的数据,真实的事件,向广大读者写出了许多新闻报导。
我出生在宁夏同心县东部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9人,祖上几代都与“文”字无缘,全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我记忆中最深的是贫困、饥饿,但饥饿与贫困没有阻止一个把文学视为生命的少年汲取知识的信心和决心。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给了我勇气和坚忍;感谢我的信仰,他给了我信念和毅力。人格的力量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坚守人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我的人生经历就在于努力实践这一伟大力量。时至今日,儘管有些人怀疑我,说我没上几天学,怎幺能写那幺多文章?总之,我就是我,我面对大家,有些羞涩,却很坦然。我相信一个人只要奋斗不止,就会有回报,风雨之后才见彩虹。许多真正理解我的人,不论我在何时何地的成功与失败,他们总在关注、支持、鞭策我,这些朋友对我的理解、指正、宽容、善意、呵护,成了我生命赖以生存前行的宝贵动力,我对他们总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也有讨厌妒忌我的,我总觉得,在讨厌我的人里,其中有些恐怕对我还缺乏全面的了解。有一些纯粹是妒嫉心理作怪,那幺对我来说是大福气,对他们来说绝不利于身心健康,但我还会祝福他们幸福,祝他们能在所喜欢的人那里去获得快乐,毕竟人活着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赋予快乐与欢喜,而不是讨厌与乏味。
虽然,我取得了些成绩,但我懂得前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脚踏实地地奋斗拼搏,才能达到彼岸的辉煌。我不会忘记,广大文学界、新闻界的前辈、同行、朋友对我的关心照顾、教育和影响。《六盘红叶》一书的出版,得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代主席王正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于革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汉文,宁夏文史馆馆长杨少青,宁夏地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钊,中国民主促进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杨瑞生等诸位领导的鼎力帮助,同时得到了宁夏大学王根明、焦小琼老师,宁夏中外企业发展促进会宣传部部长张禄,麒麟广告公司贺玲,责任编辑王晓莺等同志的大力支持。特别值得我庆幸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前辈在百忙中为此书题写书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前辈在百忙中为此书作序,更是对我的鞭策,在此一併表示诚挚的谢意。我将这本集子奉献给广大读者,我知道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我期待着读者诸君予以谅解和批评指正,我盼望着赐教。
校完这部书的清样,已是凌晨5点,不仅毫无睡意,反倒感觉头脑特别清醒,回顾过去的日日夜夜,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1991年,我任副主编的《古兰经概述》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民族文学》又发表了我和贾羽同志合写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儘管这篇文章在当时没什幺影响,但对不懂文学为何物的我,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别人散步游乐甚至睡眠的时候,我常常彻夜不眠,寂寞地写着,数不清有多少个通宵达旦。
1997年我担任了《经济讯息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2002年我又担任了《新财讯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同年,我的第一部专着《黄土情缘》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我成为一名回族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过程中,我饱尝辛酸,也尝到了甜头。儘管我写的退稿难以计数,但它毕竟给我铺出了一条颇为平坦的路。十多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经济讯息报》《今日信息报》《中国税务报》《中国社会报》《新财讯报》《宁夏日报》《民族文学》《共产党人》《中国穆斯林》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800余篇,400多万字。其中一些作品获《宁夏日报》《宁夏画报》《经济讯息报》《中国税务报》徵文奖。还有一些作品被国内外报刊转载或结集出版。
西海固,中国着名的贫困带之一。作为她的儿女,我时刻在关注她的发展,我把西海固地区作为创作耕耘的田野。在十几年里,我跑遍了那里的山山洼洼,《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等大部分作品都是这里改革前进的缩影。今年我又担任了由宁夏民进、民建、民革、民盟、九三学社、宁夏文史馆、固原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固原生态建设大型图书《春度六盘》和《秀美山川话桑麻》的编委。西海固是我的家乡,至今仍有百余万回族人民生活艰难,为了表达我对家乡崇高的感情,为了回顾我人生的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我将书名定为《六盘红叶》。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感召下,东西合作工程、扶贫扬黄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打井打窖工程,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通过翔实的数据,真实的事件,向广大读者写出了许多新闻报导。
我出生在宁夏同心县东部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9人,祖上几代都与“文”字无缘,全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我记忆中最深的是贫困、饥饿,但饥饿与贫困没有阻止一个把文学视为生命的少年汲取知识的信心和决心。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给了我勇气和坚忍;感谢我的信仰,他给了我信念和毅力。人格的力量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坚守人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我的人生经历就在于努力实践这一伟大力量。时至今日,儘管有些人怀疑我,说我没上几天学,怎幺能写那幺多文章?总之,我就是我,我面对大家,有些羞涩,却很坦然。我相信一个人只要奋斗不止,就会有回报,风雨之后才见彩虹。许多真正理解我的人,不论我在何时何地的成功与失败,他们总在关注、支持、鞭策我,这些朋友对我的理解、指正、宽容、善意、呵护,成了我生命赖以生存前行的宝贵动力,我对他们总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也有讨厌妒忌我的,我总觉得,在讨厌我的人里,其中有些恐怕对我还缺乏全面的了解。有一些纯粹是妒嫉心理作怪,那幺对我来说是大福气,对他们来说绝不利于身心健康,但我还会祝福他们幸福,祝他们能在所喜欢的人那里去获得快乐,毕竟人活着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赋予快乐与欢喜,而不是讨厌与乏味。
虽然,我取得了些成绩,但我懂得前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脚踏实地地奋斗拼搏,才能达到彼岸的辉煌。我不会忘记,广大文学界、新闻界的前辈、同行、朋友对我的关心照顾、教育和影响。《六盘红叶》一书的出版,得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代主席王正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于革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汉文,宁夏文史馆馆长杨少青,宁夏地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钊,中国民主促进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杨瑞生等诸位领导的鼎力帮助,同时得到了宁夏大学王根明、焦小琼老师,宁夏中外企业发展促进会宣传部部长张禄,麒麟广告公司贺玲,责任编辑王晓莺等同志的大力支持。特别值得我庆幸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前辈在百忙中为此书题写书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前辈在百忙中为此书作序,更是对我的鞭策,在此一併表示诚挚的谢意。我将这本集子奉献给广大读者,我知道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我期待着读者诸君予以谅解和批评指正,我盼望着赐教。
文摘
关于加快宁夏工业化进程的目标和任务,陈建国介绍说,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宁夏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三次全委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宁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宁夏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目标是,从今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0%,到2005年人均GDP达到900美兀,2010年达到1300美元,2020年达到3000美元;工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11%,到2005年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6%,2010年达到38%;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7%。
陈建国强调,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宁夏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宁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保证工业化的顺利实施。
进一步改善和最佳化发展环境。陈建国说,宁夏工业化程度不高,与发展环境不够好、对外开放水平低、招商引资规模小有着直接联繫,因此,必须要把创新环境作为事关工业化全局的头等大事。要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範审批行为,坚决废止一切有碍经济发展、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性档案,排除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法规和政策的透明度,充分展示宁夏的优势、环境特色和发展前景,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着力抓好重大项目的选择和实施。陈建国强调,找準项目,选好项目,实施好项目,是加快宁夏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学会用市场办法来选好项目,运作资金,建设和管理好项目。要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宁夏经济发展需要且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逐项抓好落实,以更多更好的项目去争取投资,参与融资,创造机遇,加快发展。
千方百计筹措工业化发展资金。陈建国介绍,按照宁夏工业化发展规划,“十五”期间要完成工业投资400亿元。“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工业投资5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仅靠宁夏自有财力和企业投资能力,以及宁夏区内金融机构对工业的信贷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必须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通过特许经营权、项目融资、股权投资、股权转让、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内外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项目。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建立适应工业化要求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体系。陈建国说,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人才的竞争,用人来管理企业。
努力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陈建国告诉记者,我国劳动力资源富足,就业压力大,推进新型工业化,客观上要求调整最佳化、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改造壮大传统产业,既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轻重并举,协调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集聚效应显着、体制充满活力的区域轻纺产业集群,使轻纺工业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力军。
继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陈建国说,已开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捎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代价很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宁夏推进新型工业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后人的利益为代价,必须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相互协调,充分考虑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P2-6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宁夏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目标是,从今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0%,到2005年人均GDP达到900美兀,2010年达到1300美元,2020年达到3000美元;工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11%,到2005年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6%,2010年达到38%;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7%。
陈建国强调,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宁夏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宁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保证工业化的顺利实施。
进一步改善和最佳化发展环境。陈建国说,宁夏工业化程度不高,与发展环境不够好、对外开放水平低、招商引资规模小有着直接联繫,因此,必须要把创新环境作为事关工业化全局的头等大事。要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範审批行为,坚决废止一切有碍经济发展、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性档案,排除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法规和政策的透明度,充分展示宁夏的优势、环境特色和发展前景,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着力抓好重大项目的选择和实施。陈建国强调,找準项目,选好项目,实施好项目,是加快宁夏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学会用市场办法来选好项目,运作资金,建设和管理好项目。要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宁夏经济发展需要且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逐项抓好落实,以更多更好的项目去争取投资,参与融资,创造机遇,加快发展。
千方百计筹措工业化发展资金。陈建国介绍,按照宁夏工业化发展规划,“十五”期间要完成工业投资400亿元。“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工业投资5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仅靠宁夏自有财力和企业投资能力,以及宁夏区内金融机构对工业的信贷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必须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通过特许经营权、项目融资、股权投资、股权转让、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内外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项目。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建立适应工业化要求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体系。陈建国说,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人才的竞争,用人来管理企业。
努力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陈建国告诉记者,我国劳动力资源富足,就业压力大,推进新型工业化,客观上要求调整最佳化、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改造壮大传统产业,既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轻重并举,协调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集聚效应显着、体制充满活力的区域轻纺产业集群,使轻纺工业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力军。
继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陈建国说,已开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捎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代价很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宁夏推进新型工业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后人的利益为代价,必须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相互协调,充分考虑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