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颜厝镇泗洲佛祖寺)
佛祖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颜厝镇下半林村,泗洲佛祖庵原为漳州府龙溪县十二三都古县社鹳林村的“鹳林寺”。离龙溪县古县衙遗址仅1000多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佛祖寺
- 外文名:Buddha Temple
- 地点:福建省漳州龙海市颜厝镇下半林村
供奉神明
鹳林村泗洲佛祖庵“鹳林寺”里供奉的神明有:如来、西天五佛、泗洲佛祖、布袋和尚、神农大帝、谢府王公(广应圣王)、太阳神、都天大元帅、开漳圣王、三官大帝、无耳佛等神明。供奉这幺多的神明的寺庙在龙溪县并不多。特别是神农大帝、太阳神两位中国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在龙溪县更是极少。泗洲佛祖庵“鹳林寺”里依然保存有唐宋时期的寺庙专用古井。这说明鹳林泗洲佛祖庵“鹳林寺”在古代是龙溪县的宗教信仰中心之一,香火非常旺盛。
鹳林村
鹳林村现在依然保存着许多历史老地名:黄山埔,顶厝,韩厝,温厝,王厝,江厝,陈厝,蒋厝,潘厝、侯坑等。
据历史记载,清朝顺治九年九月郑成功屯兵古县,十月初一兵败退守海澄,致使古县及周边村落被清兵捣毁,古县土楼,鹳林土楼,园中土楼也在这场战争中被焚毁,现在的鹳林村(即顶半林和下半林村)荔枝园里遍地是瓦砾、瓷片。据下半林老人讲,以前古县包含现在的古县和鹳林(即顶半林和下半林村)是古代龙溪县的县治,是个多姓氏人口达上万的漳州郡城。宋代的韩鈜(礼部尚书)、元代的王东之(国子教授),王吉才(泉州学正),明代的杨联芳(杭州知府),清代的王材(工部主事)、郑玉振(和顺县令)、郑圭海(漳州着名文人)祖籍都出自这里。
泗洲佛祖
谥号:泗洲文佛、泗洲菩萨、泗洲大士、泗洲大圣, 法号:僧伽 (628—710年),西域.何国.碎叶城人(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 楚河州.托克马克市,离我国新疆边境约400公里)。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进入大唐凉州传授佛法(凉州今甘肃省酒泉市)。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 僧伽大师到泗洲城 (泗洲城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淮河洪水沉入洪泽湖) 传授佛法。 一天,僧伽大师留宿一大户人家,第二天早上僧伽大师要离开时对主人说:“贵府本是一座寺庙。”主人闻听格外惊奇,赶紧叫多人在院内掘地,果然发现了一块石碑,碑上题名“香积寺”,又刨出一个金像,像衣上刻“普照王佛”字。此事很快传遍泗洲城,后来那大户人家遂捐出其府第,建普照王寺,僧伽大师也遂在泗洲城传经弘法,为民治病、祈雨治水、点化痴男怨女,景云二年(708年),唐中宗迎请僧伽大师到京城长安荐福寺当主持(长安荐福寺即今西安市小雁塔),并封僧伽大师为国师。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父亲李客是西域碎叶城商人,来长安经商,后以国(李)为姓,以客为名。听说长安荐福寺主持僧伽大师也是西域碎叶城人,李客便经常带八岁的李白拜访僧伽大师,僧伽大师成了李白的启蒙老师,深受影响,后来李白成为唐朝大诗人。
景云四年(710年),僧伽大师端坐圆寂,享年83岁。圆寂后唐中宗为其敬漆肉身,送回泗洲城建塔供养。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下令翻建泗洲僧伽大师塔,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宋太宗又加封僧伽大师“大圣”谥号。从此“泗洲大圣”更是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