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地处四川成都,是中国沼气领域集研究、技术开发和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研究所担负着国家有关农村能源及环境保护方面重大基础及套用研究任务,主要承担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以及农村能源与农村环境治理、农业生态修复交叉领域的基础和套用基础研究、前沿理论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公益性科研工作以及相应的技术示範服务、培训工作。

截至2014年5月,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114人,正高级13人,副高级26人;下设4个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工程设计所、1个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3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平台、1箇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2个所属科技公司;拥有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1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 外文名:Biogas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简称:沼科所·BIOMA
  • 创办时间:1979年
  • 属性:国家级科研机构
  • 主管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
  • 现任领导:所长:王登山
    党委书记:蔡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十三号

历史沿革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创建。
1981年,中国政府曾与联合国开发计画署签订协定在成立了“中国成都亚太区域沼气研究与培训中心”。
所办公大楼所办公大楼
1983年,研究所更名为农牧渔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1988年,农牧渔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1996年,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1997年,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划归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
2003年,研究所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招收农业环境学博士研究生,2011年首次招收留学生。
2016年12月,研究所“沼气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研条件

研究部门

截至2014年5月,研究所下设4个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工程设计所、1个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3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平台、1箇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2个所属科技公司,联合国粮农组织沼气技术研究培训参考中心设在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中心实验楼微生物研究中心实验楼
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沼气产品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工程设计所:农业部成都能源环境工程设计所
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四川省科技创新平台:四川省沼气工程中心、四川省厌氧微生物资源中心、四川省沼气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新材料套用研究中心
研究所研究中心:微生物研究中心、沼气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培训与信息研究中心
所属科技公司:沼气所科技开发公司、成都环能国际合作公司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6月,研究所设岗142人,在职职工114人,离退休职工105人;在职职工中正高级13人、副高级26人、中级3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14人、硕士学位的38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3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10人;全所35岁以下科研人员52人。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邓宇等
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邓宇
中国农科院三级杰出人才:胡国全、施国中、张敏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与污染控制研究创新团队(邓良伟)、农村生活废弃物分散处理团队(施国)

设备资源

“十一五”期间,研究所购置微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等仪器设备超过100台(套)。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9月,研究所与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德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合作研究与技术交流关係;与联合国开发计画署(UNDP)、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世界粮农组织(FAO)、德国联邦政府下负责执行对外合作项目的机构(GIZ)、荷兰发展组织(SNV)等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在沼气项目的建设、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有关方面进行联繫并开展合作。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七五”以来至2014年5月,研究所共承担并完成400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其中有3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专利27项,主持、参与制定或修订沼气行业国家标準规範32项;完成了600余项大中型沼气工程设计、施工与调试,项目涉及工业有机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大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及达标排放处理。
农科院重大科技成就农科院重大科技成就
截至2016年11月,全所纵向在研科研项目44项,其中2016年新增课题14项,在研项目契约经费总计5288.95万元,留所经费2743.3万元;申报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初审,获批3项青年基金;申报3项国家重点专项,获批课题1项;申报23项省部级科研专项,获批10项;全所发表科研论文82篇,其中院选顶级SCI论文1篇、院选核心SCI论文21篇、其他SCI和EI论文19篇、院选中文核心3篇、其他中文核心38篇。

学术期刊

《中国沼气》主要报导中国沼气厌氧技术研究与新进展;推广沼气技术在能源、环保、和生态建设上的新技术、新成果;介绍沼气、沼液、沼渣利用的新方法;探讨沼气建设中的新问题。辟有综述与实验研究、户用沼气池、城镇沼气工程、综合利用(沼气与环保、生态、肥料)、沼气建设管理、其他可再生能源等栏目。
《中国沼气》被清华大学国家光碟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资料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重庆维普《中国科技期刊资料库》等重要资料库收录;被评定为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后、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研究所2015年招生专业显示,研究所拥有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1个。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农业环境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类别:农业资源利用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6月,研究所拥有博导1人、硕导1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8人。
沼气工程沼气工程
截至2014年5月,研究所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70多人。上世纪80年代起至2012年10月,研究所先后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
2003年以来,截至2014年9月,研究所研究生先后有31人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学习优秀奖、三仪助学金、三仪奖学金、农科院优秀毕业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之星等称号;2010年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硕士论文,并有多名同学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收录于SCI。
截至2014年9月,研究所设有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及助研津贴、优秀学位论文奖金、国家奖学金等,另外设有“天根奖学金”、“三仪奖学金”、“拜耳奖学金”、“大北农励志助学金”、“大北农励志奖学金”、“天邦奖学金”、“金龙鱼优博奖学金、“先正达研究生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所标识为中间黄色的S状、两侧为绿色,整体构成一个圆形。
标识标识

文化活动

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先后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参观成都农博会、各项节日座谈会、主题党日活动等文化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所长、党委副书记
王登山
党委书记、副所长
蔡萍
副所长
胡国全
邓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