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白家疃石桥

白家疃石桥

白家疃石桥

白家疃石桥位于北京市西郊白家疃村贤王祠外。石桥大概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出名,不断有人来给它照相、画画。近些年水干了,桥废了,桥上的部分石料被人拆走挪作他用,只剩下四块条石和几块桥头的台阶石。

基本介绍

  • 名称:白家疃石桥
  • 所在地:北京市西郊白家疃村贤王祠外
  • 设计者:怡贤亲王
  • 建造时间:清雍正十年(1732)
  • 跨度:4.3米

景点简介

白家疃石桥位于北京市西郊白家疃村贤王祠外。因有学者称曹雪芹故居这石桥附近,石桥大概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出名,不断有人来给它照相、画画。

地理位置

白家疃村与温泉村为邻,属温泉乡管辖,原名白家滩。白家疃村历史悠久,明朝宣德年间成村。清雍正十年(1732)在自家疃村西为怡贤亲王允祥建一座贤王祠,祠内碑记始见“白家疃”村名。
在白家疃村中贤王祠西,有花岗岩条石搭建而成的一座石桥,横跨在白浮瓮山河(后称温泉河)支流上,河水受季节涨降影响,旧时石桥规模比较大,能行马驾的大车。

桥体结构

现在石桥仅剩四块条石和一些散落块石,四块花岗岩条石大小基本一样,石长4.3米,宽O.52米,厚0.4米,村里盖房垒院已建到桥头,多年的垫路填河,石桥与地汇入温泉。那时石很高,要上几节石台阶才到桥面,夏天村里男孩都爱在桥下水中玩耍,赶上下大雨时山洪下来,水能把石桥淹没。近些年水干了,桥废了,桥上的部分石料被人拆走挪作他用,只剩下四块条石和几块桥头的台阶石。

历史意义

据考证,白家疃村西小石桥为乾隆年遗物,桥西曾有曹雪芹的四间陋室遗蹟。桥东不远为怡贤亲王祠堂(现为白家疃国小,作为区文物保护单位,已部分修缮)和其别墅。他们时常谈论书稿,切磋诗文。敦敏来访曹雪芹时,也曾有诗提及沿小河过石桥的情景。
在《废艺斋集稿》中,有敦敏的《瓶湖斋记盛》一文,文中有句:“春间芹圃曾过舍已告,将徒迁白家疃”。有学者根据句中的“徒迁”二字,提出曹公故居有可能是在白家疃。
确切地记载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曹雪芹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况:“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此石桥即为白家疃石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