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尔文死海
达尔文死海是2016年全国两会上出现的新词,形容技术转化过程中的空白区。空白区即高校和科研机构缺乏资金支持研发,企业因很难从研发中获利而不愿承担创新风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达尔文死海
- 外文名:Darwin of the Dead Sea
- 类型: 术语、名词、新词
- 出现时间:2016年全国两会上
词语来源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认为,涉及能源、环境、健康、先进制造等方面更多的技术成果,从技术发明到套用开发、中试放大、批量生产,达到各类检验标準、满足用户体验,需要长时间反覆的研发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术内涵在早期已被揭示和公布,之后难以得到研发资金投入,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尚未形成可赚钱的产品,企业得不到盈利却要承担创新风险,除极少数超大型企业外,一般企业也无力涉足。这个高校院所和生产企业两头不愿沾的中间地带,就被形象地称为技术转化的“达尔文死海”。
如何破解
对于如何破解技术转化中的“达尔文死海”这一难题,徐旭东建议,要扶植连线高校院所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型企业,培育阶段性技术的交易市场,并强化地方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的实效。
事实上,因为科研工作者设计思路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创新成果要转化为市场动力确实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的农民沈克泉、沈昌健父子潜心钻研高产油菜,耗时达30余年之久,负债数十万元,其间经历了1000多次反反覆覆的失败。如果不是他们父子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下来,那幺这项研究早就中途停顿了。在产品的市场前景不明确和巨大投资可能“打水漂”的风险面前,企业投资技术研发的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稟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于跨越技术转化空白区的问题,习总书记早在江苏调研考察时,就提出了思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由此可见,跨越“达尔文死海”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机制来架设好创新与市场之间的桥樑。
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层面来说,需要主动瞄準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立研究项目,研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不是躲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搞孤芳自赏的技术研究;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供给侧角度对产品进行改良。此外,创新技术研发的资本投入方式也非常重要,除了通过风险投资等资本运作方式加大项目开发力度之外,众筹也完全可以成为项目资本投入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技术研发获得更多和更灵活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能够让用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就参与设计,增强用户获得感,实现创新与市场的无缝衔接。
专家建议
徐旭东委员表示,培育阶段性技术交易市场,需要进一步强化智慧财产权的法律保障,完善交易平台和辅助条件(如价值评估等),在企业委託、政府投入之外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如股市),以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转化投资。
而在现实中,我国的科研体制就恰恰缺失这一环,要幺是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因资金问题还未最后“定型”、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而被束之高阁,成为科研单位的理论成果;要幺是科研单位自己投资继续跟进,一直把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成熟,并在一些企业套用证明成功后才投放市场,造成了有限科研力量的严重浪费。
徐旭东建议,要强化地方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的实效,在财政科技支出中地方总支出占一半以上,在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主要流向高校院所支持基础科学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背景下,应协调地方科技投入加大对技术开发型企业的支持。
“目前,一些地方热衷于造园引凤、攀名校名企高枝,追求‘形式高大上,项目短平快’。必须转变科技创新政绩评价方式,更加注重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实际作用,着眼于长远,耐心支持技术转化的中间开发过程。”徐旭东委员最后表示:“技术开发型企业的兴起,可以把各级财政、企业和民间资本拧成一股科技创新的合力,形成全面、自发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