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陕师院",位于古都西安,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範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併成立。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範学院。2013年,学校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师範生免费教育唯一试点院校;2014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雁塔和长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20余亩。开设14个教学院系,28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890余人,本专科在校学生15000余名。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陕西省
- 学校官网:http://www.snie.edu.cn
- 中文名:陕西学前师範学院
- 外文名: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陕师院、SXNU
- 创办时间:1906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师範
- 属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 现任领导:校长:邵必林
党委书记:付建成 - 高职专业:25个
- 本科专业:28个
- 院系设定: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学前教育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化学与化工系等
- 校训:厚德博学
- 校歌:《放飞梦想》
- 校庆日:5月23日
- 地址:雁塔校区:西安市雁塔区兴善寺东街69号
长安校区:长安区神禾二路
办学历史
合併前
原陕西陕西省西安师範学校
1906年(清光绪32年),陕西省西安师範学校创办,陕西省最早的一所师範学校。校址在西安市书院门街66号。
校训

1912年(民国元年),学校改为陕西省第一师範学校。
1934年,学校改名陕西省立西安师範学校。
1938年8月,学校南迁至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
1943年8月,学校迁回西安,临时安置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五星区的灵感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迁回原址。
1949年5月,西安市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学校,称陕甘宁边区师範学校。
1950年下半年改称陕西省西安师範学校。为集中力量办好这所学校,陕西省技艺师範学校和陕西省女中师範班(原陕西省女子师範学校)先后併入。
1954年,户县师範学校也併入学校。
1962年上半年,陕西省幼儿师範学校併入学校,学校增设幼儿师範班。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

1963年,学校迁到西安市南郊大雁塔原西安师专校址。
原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
1956年3月,陕西省中学行政干部轮训班设立。
1956年10月,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在陕西省中学行政干部轮训班基础上成立,校址在西安市北大街原陕西省省二中位置。
1962年3月,陕西省函授师範学校併入学校。
1963年,学校迁到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雁塔原西安师专校址。
合併后
1963年8月,陕西省西安师範学校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两校同时撤销,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省教师进修学院。
校园风景

1970年,陕西省教师进修学院被迫停办。
1978年6月,陕西省教师进修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局学习班和中国小教材编写组的基础上恢复,定名为陕西教育学院。
1984年,学校报教育部备案。
2012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师範院校,命名为陕西学前师範学院。
2012年5月23日,陕西学前师範学院挂牌仪式举行。
2013年,学校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师範生免费教育唯一试点院校。
2014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二系·音乐系、学前教育三系·美术系、学前教育四系·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学前教育五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政治经济系(思政教学部)、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化学与化工系和体育系14个教学单位,开设28个本科专业,25个高职专科专业。
院系 | 专业 | 层次 |
---|---|---|
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国小教育、心理学 | 本科 |
国小教育、心理谘询 | 专科 | |
学前教育五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 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 | 本科 |
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生物技术及套用、生物教育 | 专科 | |
学前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本科 |
学前教育 | 专科 | |
历史与文化旅游系 | 历史学 | 本科 |
历史教育、旅游管理、导游 | 专科 | |
学前教育二系(音乐系) | 音乐学 | 本科 |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音乐表演 | 专科 | |
学前教育三系(美术系) | 美术学、、绘画、学前教育(艺术) | 本科 |
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前教育(艺术) | 专科 |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本科 |
学前教育六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学前教育(科学)、数字媒体技术 | 本科 |
学前教育(科学)、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 | 专科 | |
化学化工系 | 化学 | 本科 |
化学教育、套用化学技术、市场开发与行销(医药行销方向) | 专科 | |
数学系 | 数学与套用数学 | 本科 |
数学教育 | 专科 | |
外国语言文学系 | 英语 | 本科 |
英语教育、商务英语 | 专科 | |
学前教育四系(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 学前教育(幼稚园管理) | 本科 |
学前教育(幼稚园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人力资源管理、地理教育 | 专科 | |
政治经济系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市场开发与行销、会计、法律事务 | 专科 |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 |
语文教育、文秘 | 专科 | |
资料来源 |
师资队伍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8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6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6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7人,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师德标兵等以上荣誉称号30余人次;省级教学团队3个。
全国优秀教师:张雄
陕西省教学名师:王选琪、王汉屏、刘如平、相艳、张雄、何善平
陕西省高校三育人“十佳”教师:张栓升
陕西省师德标兵:王西安
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刘宏佺、陈焕斌
陕西省优秀教师:周群英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序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级别 | 批准文号 |
---|---|---|---|---|
1 | 学前教育教学团队 | 何善平 | 省级 | 陕教高〔2015〕13号 |
2 | 心理学教学团队 | 刘如平 | 省级 | 陕教高〔2014〕16号 |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教师教育类线上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四项、部省共建实训基地1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範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4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院系1个(学前教育系)、有省级优秀教材6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特等奖一项)、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22项。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幼稚园组织与管理
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前教育
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範项目:“院园一体化”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凸显地方性、实践性特色的历史学示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学前教育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部省共建实训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教师教育类线上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学前儿童发展》《数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管理学》《传统文化—中国画教学研究》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级别 | 批准文号 |
---|---|---|---|---|
1 | 心理谘询原理与技术 | 刘如平 | 省级 | 陕教高〔2015〕13号 |
2 | 幼稚园组织与管理 | 王瑜 | 省级 | 陕教高〔2014〕16号 |
3 |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 何善平 | 省级 | 陕教高〔2014〕16号 |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讲人 | 级别 | 所属系部 | 批准年份 |
---|---|---|---|---|---|
1 | 世界现代史 | 相艳 | 省级 | 人文环境系 | 2006年 |
2 | 教育评估学 | 何兆华 | 省级 | 教育系 | 2006年 |
3 | 教育法学 | 何善平 | 省级 | 教育系 | 2008年 |
4 | 中国古代文学 | 窦春蕾 | 省级 | 中文系 | 2011年 |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级别 | 批准文号 |
---|---|---|---|---|
1 |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何兆华、薛鸿民、童广运、皇甫菁菁、胡 斌 | 省级二等奖 | 陕政办函 〔2015〕313号 |
2 | 《学前教育心理学》教材建设和课程开发(教材) | 刘如平、甄丽娜、杨淑丽、姜晓玲 | 省级二等奖 | 陕政办发 〔2013〕15号 |
3 | 历史教学地图电子活化方法及运用研究 | 相 艳、杜红艳 、黄振平 | 省级二等奖 | 陕政办发 〔2012〕3号 |
对外交流
截至2016年4月29日,学校先后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美国威斯理安学院、台中教育大学、纽西兰幼儿早期教育委员会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高校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际合作协定,与陕西师範大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帮扶合作关係。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4月29日,学校有省级科研机构2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省级科研机构一览表
序号 | 机构名称 | 级别 | 类别 |
---|---|---|---|
1 | 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2 | 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资料来源 |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校级科研机构一览表
机构名称 | 负责人 | 成立时间 | 主要成员 | 单位 |
---|---|---|---|---|
计算机软体研究所 | 刘敏钰 | 2012.3.28 | 杨丽军、薛鸿民、刘炜、杨莉杰、王春娟、高亚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中西文化教育与交流发展研究所 | 张慧军 | 2012.3.5 | 雷买利、王耀辉、刘满堂、陈璟、郭卫平、 温宏社、 秋杰 | 外国语言文学系 |
陕西当代文学研究所 | 孙立昂 | 2011.9.9 | 田金常 、赵录旺、 王红莉、 杨泉、 梁英平 、沙莎 | 中文系 |
数位化音乐研究中心 | 杨海军 | 2012.3.19 | 王晓平 、刘永昌、 李丁 、张盈、 刘哲 | 音乐系 |
西北城乡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研究中心 | 任海刚 | 2012.4.10 | 王西安 、葛公文、周群英、李强 、陈秀端 、邢兰芹、 霍云霈、 靳慧芳、 徐晗 | 科研处 |
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 梁朝阳 | 2011.7.8 | 何善平、王越群、王奂新 | 独立设定 |
陕西红色文化研究所 | 万生更 | 2011.7.8 | 王剑华、王西安、 韩新路 、苏 华、 姚米佳 、李娇萍、黄振平、 王晓平、刘永昌 、赵录旺、陈 蕊、杨彩娟 | 政治经济系 |
教育科学研究院 | 王越群 | 2010.06 | 高媛、杨帆 | 独立设定 |
创业教育研究中心 | 文明 | 2008.09 | 王妮娜、熊伟、童广运、朱金卫、潘俊超等 | 独立设定 |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 | 刘满堂 | 2008.11 | 雷买利、张慧军、陈璟、郭卫平、王瑾丽、肖剑、温宏社 | 外语系 |
教育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 张雄 | 2007.03 | 魏裕博、魏孝章、陈宏、杨峰、沈靓 | 数学系 |
天然产物化工套用研究所 | 邸幼军 | 2007.04 | 王建军、贾光锋、王芳、李飒英、张勃 | 化学系 |
图书文献与信息传播研究所 | 贺继康 | 2007.04 | 雷淑霞、刘世峰、成东娥、张敏、李敏、韩奋发、朱蕊 | 图书馆 |
书法研究所 | 杨立言 | 2007.07 | 李艳秋、童辉、金旭光、薛涵方、郝亦均、张华、魏华 | 艺术设计系 |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何兆华 | 2006.11 | 李岩、张雄、李玉英、梁朝阳、童广运 | |
西北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所 | 王晓平 | 2005.11 | 刘毅力、杨海军、刘永昌 | 音乐系 |
学校德育研究所 | 苏华 | 2004.03 | 张栓升、刘宏佺、张汉云、李岩、李娇萍、郭秀芬、丁太魁、薛燕 | 政治经济系 |
中国重彩绘画研究所 | 麻元彬 | 2004.03 | 李艳秋、杨立言、童辉 | 美术系 |
西北地区妇女生活研究所 | 崔锐 | 2004.03 | 相艳、刘如平、许春芳、李岩、杜红艳、刘秀红、王兵、郭秀芬 | 文化系 |
生物工程研究所 | 翟文俊 | 2003.09 | 徐青梅、李白存 | 生物系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2009至2013年,学院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SCI、EI检索系统收录56篇;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获厅级以上奖励57项。学院在校地联合、产学研一体化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先后开发出核桃、石榴、杜仲、山茱萸等系列新产品32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所监製的产品行销全国。2014至2016年,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先后与高陵县、鹹阳渭城区、淳化县等县区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陕西老闫家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6年4月,学校图书馆拥有各类馆藏总量达200万册,藏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和《陕西志辑要》、《宝鸡县誌》、《长安县誌》等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陕西地区的地方志,有中国期刊全文、万方学位论文全文、人大报刊複印资料、博看人文期刊等15箇中外文资料库。
学术期刊
《陕西学前师範学院学报》是由陕西学前师範学院(原陕西教育学院)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5年8月,1991年获陕西省高校学报“优秀奖”;1992年获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一级内部期刊;1998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公开发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了刊名;1999年7月获得国际标準连续出版物证书;2000年5月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资料库;2002年7月加入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2001年12月荣获《CAJ–CD规範》执行优秀奖;2002年5月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期刊设有学前教育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两个专版,逢双月交替出版,自2016年1月起期刊从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出版,设有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三个专版,开设的重点栏目有:学前教育研究、初等及高等教育研究、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专业学科研究等。
文化传统
文化标识
校徽
校徽由中心图案和环绕的中英文校名构成。中心图案以学校的简称“陕师院”三个字汉语拼音开头字母“S、S、Y”略作变形,构成陕西省特有珍惜动物朱䴉飞翔主题,意寓学校事业腾飞。
校徽

校训厚德博学
出处:“厚德”出自《周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其后,《礼记》又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谓善学之人,广学博识、审时度势、慎终追远、明辨是非、笃行不悖。
核心思想:崇厚育人大德,广博教书真学。高等师範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厚德博学”在高等师範院校的具体体现是培养高尚的育人德性和德行,培养广博的教书才能和学识。
现实意义:“厚德”表明陕西学前师範学院的首要任务在于致力培养人的品行、道德、操守。德的内涵具有强烈的传统性和时代性,既有千年中华文明的德之龙脉,也有当今崭新社会德之荣辱。培养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是陕西学前师範学院的理想追求。博学,就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生而言,“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蒐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社团文化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武术协会、帝昂舞团、传媒协会、英语学习社团、微博协会、微观摄影协会、帝昂舞团、红十字协会、美术协会、起航文学社、墨韵诗词社等40个学生社团,学校每年3月到5月份都要举行“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付建成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邵必林 |
党委副书记 | 朱选朝、栾高明 |
副院长 | 文明、刘宏佺、唐宏、相艳、李天佐 |
纪委书记 | 王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