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口镇
金口镇位于黄海之滨,丁字湾畔,有15公里海岸线,全镇共有102个行政村,8.1万人,辖区面积192.28平方公里,为即墨区辖最大之乡镇。自古以来,金口就是一个有名的商埠。金口镇属于低山丘地区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左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金口镇
- 外文名称:Jinkou Town
- 别名:金家口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山东青岛即墨区
- 下辖地区:金口村、凤凰村和东渠村等102村
- 政府驻地:即墨区金口镇府前路38号
- 电话区号:0532
- 邮政区码:266213
- 地理位置:山东半岛黄海之滨,丁字湾畔
- 面积:192.28平方公里
- 人口:8.1万(2012年)
- 方言:青岛话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金口天后宫 李秉和庄园
- 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 火车站:即墨北站 蓝村站
- 车牌代码:鲁B,鲁u
- 特产:金口芹菜,金口对虾等
镇情概况
金口镇位于黄海之滨,丁字湾畔,总面积192.28平方公里,辖102个行政村,8.1万人,总耕地面积46000亩,有沿海滩涂36000亩,山峦面积8280亩。金口镇东部为大片滩涂,村落主要分布在镇南、西、北三个方向,镇政府驻地南阡位于镇中心。
金口镇位于即墨、莱阳、海阳三区市交界处,境内青威高速公路、莱青环海公路、王刘公路纵横贯通,南距青岛国际机场40公里,青岛港8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方便。镇内有1100千瓦的变电站工业专供线路,电力充足,供水,通讯设施齐全。
金口镇产业特色明显,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各业协调发展。以汽车配件、针织服装、发製品、包装製品、农产品、水产品为主导产品,培植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山丘林果、水利、畜牧养殖、等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以金口古港、古街、大文口文化遗址、李氏庄园、山海资源为依託的旅游产业开发已据规模。
工业基础雄厚。现有工业企业26处,其中2处合资企业,3处外资企业,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上缴利税1996万元,出口创汇1565万元,集工业、农业、水产品、果品于一体,形成了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海产品冷藏加工、机械製造等多个门类,产品销往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被省、市政府授予“出口供货值先进乡镇”和“工业骨干乡镇”。
金口镇位于即墨、莱阳、海阳三区市交界处,境内青威高速公路、莱青环海公路、王刘公路纵横贯通,南距青岛国际机场40公里,青岛港8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方便。镇内有1100千瓦的变电站工业专供线路,电力充足,供水,通讯设施齐全。
金口镇产业特色明显,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各业协调发展。以汽车配件、针织服装、发製品、包装製品、农产品、水产品为主导产品,培植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山丘林果、水利、畜牧养殖、等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以金口古港、古街、大文口文化遗址、李氏庄园、山海资源为依託的旅游产业开发已据规模。
工业基础雄厚。现有工业企业26处,其中2处合资企业,3处外资企业,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上缴利税1996万元,出口创汇1565万元,集工业、农业、水产品、果品于一体,形成了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海产品冷藏加工、机械製造等多个门类,产品销往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被省、市政府授予“出口供货值先进乡镇”和“工业骨干乡镇”。
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林果生产,先后建成大枣种植区、优质杂果种植区和苗木花卉种植区等三个大规模种植区,全镇林果面积达到3200亩;畜牧生产,养殖资源丰富,发展潜力极大,建成畜牧小区110个,肉鸡存栏达到36万只,生猪8000头,奶牛680头;
水产养殖,拥有海水养殖面积2.5万余亩,总产量达640吨,产值674万元,主要以对虾、缢蛏混养为主;蔬菜生产,全镇水浇地达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7600亩,总产量达2万余吨,品质优良,口感极好,深爱周边县市居民的欢迎。
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载体健全。镇内有5处农贸市场和2处专业批发市场。其中,水产品批发市场占地60亩,日交易额120万元;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5亩,日上市蔬菜几十种,远销青岛、烟台、威海等大中城市。
基础教育发达。建有规範化教学、实验综合楼2座,拥有即墨区级规範化成人技校1所,即墨区管理优秀等级学校4所,青岛一类幼稚园3所。金口镇教育素有“东方暖流”之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镇每年都有八十多名学子升入各类大学深造,可谓人才济济,桃李芬芳。
山海资源丰富。镇内有钱穀山、米脐山、凤凰山、卧牛山等大小山头20余座,山峦面积8280亩,荒山面积2600亩。其中钱穀山主峰四郎顶海拔268.4米,为金口镇最高点。通过近两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区水利设施基本配套,给荒山开发带来了良机。
基础教育发达。建有规範化教学、实验综合楼2座,拥有即墨区级规範化成人技校1所,即墨区管理优秀等级学校4所,青岛一类幼稚园3所。金口镇教育素有“东方暖流”之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镇每年都有八十多名学子升入各类大学深造,可谓人才济济,桃李芬芳。
山海资源丰富。镇内有钱穀山、米脐山、凤凰山、卧牛山等大小山头20余座,山峦面积8280亩,荒山面积2600亩。其中钱穀山主峰四郎顶海拔268.4米,为金口镇最高点。通过近两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区水利设施基本配套,给荒山开发带来了良机。
镇内已建成山区开发示範园三处:分别是卧牛山生态农业示範园,占地4000亩;米脐山冬枣示範园,占地2100亩;旭丽杂果种植园,占地300亩,发展势头良好。滩涂开发方兴未艾,全镇2.5万亩滩涂基本得到开发,建成虾池2.3万亩。在未开发的荒滩上,已有信息产业部青岛疗养院建成占地300亩的现代化畜禽养殖场一座,给荒滩开发带来了生机。
金口历史悠久,旅游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老的天后宫有3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青岛市级重点保护文物。胶东最大的地主庄园--周疃李氏庄园,占地上百亩,与栖霞牟氏庄园名闻齐鲁。卧牛山农业示範园区,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集生态养殖与观光旅游于一体,漫步而上便是着名的卧牛山战役主战场,来到此处会让你再一次回忆起那硝烟瀰漫的革命战争年代。万亩浅海养殖区,风和日丽时,银光闪闪,引你到梦幻般的世界。
天后宫正门

乡镇沿革
金口镇人类居住历史悠久。辖地内南阡遗址、北阡遗址、东演堤遗址、姜家马坪遗址、孙家周疃遗址等一系列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其最新发掘成果充分证明,至少在6500多年以前,金口一带即有人类生活,此地已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文明存在。充分证明了青岛的文化之根在即墨,即墨文明的源头在金口。
据有文字史料记载,金口之地历史沿革及区划如下。 夏、商、周时代,为莱夷地属青州。春秋时期,属莱子国。齐灭莱后,属齐之即墨邑。
及秦统一六国设定郡县,此地属齐郡即墨县。
西汉时期,地属琅琊郡皋虞县。莽新时期,王莽改皋虞为“盈庐”。王莽被杀之后,“盈庐”恢复原名皋虞。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皋虞县废,属地并归不其县,地属青州北海国。东汉末年三国时时期,地属魏之济南郡青州不其县。至晋,改属青州长广郡。
南北朝时期,南朝地属宋之北海太守,北朝地属魏、齐之光州长广郡不其县。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属长广县
隋代天下再归统一,重置即墨县,地属东莱郡即墨县。唐代,属河南道莱州东莱郡即墨县。
五代十国时期,地属莱州东莱郡即墨县。北宋时,属京东东路莱州东莱郡即墨县。
金代,地属山东东路莱州定海军东莱郡即墨县。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即墨县再废,析地于掖县、胶水,地属中书省山东西道益都路、淄莱路、般阳路莱州府。元朝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即墨县恢复建置,地仍属之。
明初,地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即墨县及五军都督府鳌山卫。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裁撤卫所,即墨与鳌山卫才合二为一,地属山东布政使登莱青道莱州府胶州所领之即墨县东移乡古青社、周疃社及高旺社一部分。乾隆之后,即墨县直隶莱州府,其时古青社辖马家庄、陈家庄、孙家沟、团埠庄、山汪庄、房家庄、虎埠前、西店子、北阡屯、侯家滩、金家口、西南阡、南阡、北阡、于家屯、周家屯、杨家屯、邢家庄。周疃社辖前周、后周、中周、西周、北周、庙东、东渠、海堤、山阴、 黄豆屯、卧龙。今之迟家店子、山东两村属高旺社。
民国之后,地属山东省胶东道即墨县文星区。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文星区改称第十区,驻地(客旅店)店集,地仍属之。 公元1929-1945年间,地属即墨县第十区客旅店镇、南阡乡、山东乡。 其时,南阡乡曾名东海乡。
1945年抗战胜利后,原即墨县分即墨、即东两县,即东县人民政府设立金口镇,属南海专署即东县。至此,始正式有金口镇之镇级区划。
1947年3月,即东县金口镇单列为镇,并设立金口区。1950年,金口镇改属胶州专区即东县。
1951年11月,即东县划分13区,金口区为即东县第四区,辖金口、风凤山、濒海、东渠、团埠、山汪、胜利、周疃八乡。其时山阴村归第三区,山东村归第六区。1955年8月,即东县所辖各区复归原地名,第四区复称金口区。 1956年3月,即东县撤销,原即墨县复归于一改属莱阳专区,金口区随之撤销併入店集区。原区下小乡合併,设立金口乡。原山阴乡、米山乡合併为山东乡,原周疃乡併入南渠乡,东渠乡、团埠乡併入店集乡。1958年3月,金口乡归辖即墨县新设立之店集办事处。
1962年春,原属皋虞人民公社之山东、迟家店子、山阴、黄豆屯四村划入金口人民公社,店集万家瓦子埠、王家瓦子埠、孙家瓦子埠划归店集人民公社。
1978年12月,金口人民公社改属青岛市即墨县。1984年4月,金口人民公社改称南阡乡。1989年10月即墨撤县设市,南阡乡属青岛市辖之即墨市。
1992年8月28日,即墨市撤乡设镇,南阡乡撤销,设立即墨市金口镇。此时,金口镇下设5管区辖36个村庄。其中金口管区辖金口、凤凰、杨家屯、于家屯、周家屯、侯家滩、北阡、西店子。南阡管区辖南阡一里、南阡二里、南阡三里、南阡四里、古阡一村、古阡二村、古阡三村。庙东管区辖海堤、卢家庄、东渠、孙家周疃、庙东一村、庙东二村、庙东三村。周疃管区刘家周疃、李家周疃、华家周疃、山阴、黄豆屯、迟家店子、山东。卧牛山管区辖团埠庄、孙家沟、陈马庄、虎埠前、山汪、西南阡、房家庄。
2012年,即墨区行政区划新一轮调整,原店集镇撤销,其所辖之66村庄,均併入金口镇,金口镇由店集中心社区和金口中心社区组成。 如今,金口镇辖102村庄,总面积为194平方公里,总人口共约8.1万,为即墨区辖最大之乡镇
港口历史
该镇之金口村(原称金家口)清代为繁荣的商港,是南北商贸进出口集散地,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金口港位于金口村东,在即墨市东北36公里处,丁字湾西岸。
即墨东北隅濒临黄海,是山东半岛的南海岸,黄海在此内伸,形成一个十分显眼的丁字形的港湾,人称“丁字湾”。丁字湾两岸夹峙,港湾状如江河,水深浪平,形成天然的避风港——金口港。在明代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
明代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僻的海滩。传说明中叶,有金姓夫妇二人逃难至此,结草为庐,捕鱼为生,周围海上的渔人偶尔至此,渐渐便有了一个地方概念。由“金姓家那边海口”,久而演变为“金家海口”“金家口”“金口”。又过了许多年,金口成了村落。一天,一艘南方商船为避风暴驶进丁字湾,大风数日不停,船中所载粮食、淡水已尽,为解燃眉之急,他们便把船上所载的棉花、糖类、木料、竹料等货物卸下,想换点粮食、油、盐之类的东西。不意当地民众争相购买其货,船商意外发财,接着又就地购盐,运回南方,高价销售,又发大财。于是客商闻之纷来,金口日益繁华起来。
金口港开港时间最早应在明万曆七年(1579年)之后。明万曆《即墨志》中载:“(本县)僻居一隅,与海为邻。即非车毂辐辏之地,绝无商贾往来之蹤。”可见明万曆七年时即墨沿海一带尚无商贾问津。明天启年间金口开埠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清乾隆年间,金口港出现了通四海、达三江的繁荣景象:蚁舟盈港,商舶辐辏,南客北旅,往来不暇,行商坐贾,肩踵接摩,每天进出港的船只上百只,成为占地4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的山东着名的通商口岸。金口港的主要行业有:土产行、油坊、篓铺、渔行、木场、南行、细杂货业等。尤其是土产行、船行最为兴盛。据传,时有土产行360家,油碾360盘,水井360眼,託运舢板360只,有“日进斗金”之称。清末,金口栲栳帮商船兴起,往返于各地贩运货物,成为金口的运输动脉。金口商船中最大的一只是外栲栳(外疃)杨志君的“金长生”号,载重500吨。另外还有“新永祥”“杨永顺”“金福生”“金福长”“金永来”等可载300吨以上的商船。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可载重200吨以上的商船尚有27只。民国六年(1917年),成立了金口商会,以维持金口商界秩序,保护商户利益。并于1935年设立了武装机构——金口商团,维持商界治安。
金口港的衰败始于清末民初。鹹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天津条约》,烟台成为通商口岸。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强占胶澳,威海、青岛先后闢为商埠。青岛港的吞吐量急剧增长,仅豆油一项,改由产地平度直运青岛,金口港的年输出额由光绪年间的7万至10万篓,下降到民国初年的2万篓。1915年胶济铁路的通车,也给金口港带来了每况愈下的厄运。
金口滩

至1940年代末,已是居民日稀,一片萧条。另外,丁字湾曲折深邃,本是停泊避风的良港,由此入海的河流有即墨的莲阴河、莱阳的五龙河、海阳的白沙河以及一些小的溪流。由于多年来诸河沿岸植被的破坏,泥沙俱下,涌入湾内,本来港深道窄不易宣洩而又不加疏浚,如此日积月累,码头就日渐淤浅,影响大吨位船舶停靠。光绪二十八年《即墨乡土志》载:“金家口以前帆樯林立,货物充盈,近被水淤大船不至”。至民国初年,载重300吨的船只只能停泊口外。
抗战前,五六十吨的船只也不能进港。1949年后,连小舢板也要等高潮位时才能进出。金口港港航条件每况愈下,逐渐被邻近的烟台港、青岛港所取代。
行政区划
1.金口中心社区
下设5个管区,36个村庄。
金口管区
金口村、凤凰村、杨家屯村、于家屯村、周家屯村、侯家滩村、北阡村、西店子村总计8个村庄;
南阡管区
南阡一里村、南阡二里村、南阡三里村、南阡四里村、古阡一村、古阡二村、古阡三村总计7个村庄;
庙东管区
海堤村、卢家庄村、东渠村、孙家周疃村、庙东一村、庙东二村、庙东三村总计7个村庄;
周疃管区
刘家周疃村、李家周疃村、华家周疃村、山阴村、黄豆屯村、迟家店子村、山东村总计7个村庄;
卧牛山管区
团埠庄、孙家沟村、陈马庄村、虎埠前村、山汪村、西南阡村、房家庄村总计7个村庄。
2.店集中心社区
辖66村
西里村、东里村、中里村、南里村、西枣行村、东河南村、李家庄头村、刘家河北村、孙家瓦子埠村、王家瓦子埠村、万家瓦子埠村、于家庄村、刘家庄村、孟家庄村、东演堤村、西演堤村、南渠村、谭家庄村、北八戈庄村 南八戈庄村、青山前村、青山后村、青山西村、重疃村、于家马坪村、王家马坪村、姜家马坪村、宋家马坪村、南枣 村、前苇夼村、中苇夼村、后苇夼村、垒里村、前洪兴村、后洪兴村、院西村、西河南村、孙家河北村、上街村、西街村、东街村、神山埠村、大埠南村、小埠南村、耿家屯村、后西河头村、东西河头村、前西河头村、北官庄村、王家庄村、蓝家荒村、辛庄村、吴疃村、店东屯村、池戈庄村、姜家埠子村、南泉河头村、北泉河头村、胡家庄村、西王圈村、河阳庄村、柳树屯村、大荒村、高家荒村、黄家铺村、营里村。
乡镇发展
主要指标:
2012年,金口中心社区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31788人,其中男16680人、女15108人。总面积82.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1公顷。中心社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2570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2769万元、80603万元和223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和15%。财政收入4239万元,财政支出5692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13410元,比上年增加1650元。
农业方面:
2012年中心社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44844万元,其中农业10779万元、林业143万元、牧业10405万元、渔业23517万元。粮食总产25557吨,增长12.9%;花生总产2529吨;蔬菜、瓜类总产8552吨;水果总产338吨;茶叶总产6000公斤。大牲畜年末存栏261头,猪年末存栏1.8万头、年内出栏42700头,羊年末存栏850只,家禽年末存栏24万只、年内出栏76万只,华外金口综合生态园立足打造国内知名香猪基地,已引进藏香猪、五指山香猪等各类珍稀香猪品种,培育出金口香猪,同时引进了崂山奶山羊等珍稀品种。纯种五龙鹅种群规模达到4000至5000只,是全国唯一的五龙鹅原种场。水产品总量10690吨:海水养殖面积1867公顷,年产量10040吨;淡水养殖面积27公顷,年产量650吨。建有胶东半岛最大的水产品冷藏批发市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00公顷,建有万亩方现代农业基地、卧牛山生态园等。主要土特名产品有金口芹菜、金口大米、卧牛山大枣、山汪黄瓜、金口对虾等,并注册有“金口玉芽”、“金家口”、“金口翠”、“金色维波”等知名特色农产品商标。
工业方面:
工业基础雄厚,建有金口工业园区。2012年金口中心社区具有金盛集团、金华集团、韩青製衣、金达发製品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10家,形成了集汽车配件、纺织服饰、发製品、食品加工、包装材料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2012年中心社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99618万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工业总产值(现价)39000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现价)370000万元,固定资产小计40656万元,资产合计59130万元,负债合计22403万元,利润总额16363万元,利税总额28468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10家,工业总产值(现价)9618万元,销售收入9233万元,上缴税金349万元,利润总额695万元,资产总计11675万元,负债总计5225万元。
招商引资:
金口中心社区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取得突破,先后引进金口古镇修复项目、青岛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华外综合生态园、鑫海洋水产养殖、金腾食品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力的推动了中心社区的经济发展。
2012年中心社区共有外资企业8家,年内契约利用外资2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0万美元。2012年中心社区引进内资企业8家,实际利用内资63000万元。出口创汇5400万美元。
社会事业
基础教育:
金口教育素有“东方暖流”之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金口中心社区拥有中学一处(金口中学),国小五处(按学生人数由多至少依次为金口镇中心国小、周疃国小、金口国小、山阴国小、山东国小),成人教育学校1处,幼稚园多处。
金口中心社区(原金口镇)教育投入巨大,2011年实施“二校一园”工程、“热饭工程”。“二校一园”工程是指于原金口镇卧牛山南麓新建金口中学、在原山阴国小基础上扩建新教学楼一座,改善了原金口中学和山阴国小校舍老旧的状况;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规划,于古阡二村新建中心幼稚园一处。“热饭工程”是指在金口中心国小、周疃国小、金口国小建立学生食堂,解决农村学生就餐问题。2012年,改造周疃国小校舍,新建周疃幼稚园、改造凤凰幼稚园。中心社区共有国中1所,国小5所,在校学生2496名(小学生共1660人.中学生836人);幼稚园18所,入园幼儿610名。
计生医疗:
人口自然增长率-1.01‰,计画生育率95.82%。
2010年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金口分院改建为金口镇卫生院,辖区内有医疗室(站)27个。
文化工作:
36个村庄中新建文化广场10余处,门球场所30余处,农家书屋28个,镇级文化中心1处,村庄中心文化大院5处,村文化大院31处,达到村村都有文化大院的标準,为民众提供了广阔的文化活动场所,打造出“迎新春书画展”、“金口妈祖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等参与度广、影响力强、民众喜爱的具有鲜明特色强的文化活动品牌。
金口中心社区在市文化局、博物馆等部门的指导下积极组织人员精心梳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深入走访老年民众和查阅《金口镇志》、《房氏族谱》等书籍,收集整理了大量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通过挖掘李氏庄园历史文化,邀请国家一级作家完成小说《大庄园》;通过对重点历史文化遗蹟的普查,整理出一批图片档案,成功申报了凤凰古村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项目纳入上级建设规划,金口古镇修复项目已经动工。通过藉助金口天后宫庙会的影响力,连续多年组织民俗文化节,邀请各级文艺团体展现国画、京剧、柳腔等民俗文化;利用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的民风民俗,连年组织村庄秧歌队参与庆祝活动;通过坚持举办迎新春书画展,每年新春吸引书画爱好者相互交流学习。在原有民间剧团的基础上,金口中心社区积极邀请专家进行指导,鼓励周疃剧团、金口京剧团参加即墨市组织的庄户剧团调演,并连续多年获得即墨市庄户剧团调研京剧一等奖。
2012年,金口中心社区先后获得青岛市“门球之乡”,山东省优秀文化团队等荣誉称号。
旅游资源
金口历史悠久,旅游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已形成以历史文化旅游、革命遗蹟旅游以及高端旅游为主的三大旅游带。主要旅游景点有:
历史文化方面:
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孙家周疃大汶口文化遗址、李氏庄园、金口天后宫、千年酸枣树、凤凰古村、妈祖民俗文化节等。
1.金口天后宫

金口天后宫坐落于金口村,迄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庙产之雄厚、历史之悠久,均胜于青岛、烟台、蓬莱、庙岛的天后宫,在全国沿海地区的诸多天后宫中也属上乘,因此遐迩闻名,现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口天后宫之所以能盛名传天下,与繁华鼎盛的丁字湾金口海港有关。它是金口商业发达的产物,也是金口港经济繁荣的象徵。
据现存的清嘉庆元年(1796年)所立的金口天后宫《庙田碑记》载:“即邑金家口为商船停泊之区,于乾隆三十三年南北客商捐资建造天后圣母行宫,乃募我师广聚主持庙事。复念养瞻无资,又买地六十二亩有零,分列四乡……”
金口天后宫在布局上分为行宫和寝宫两大主体建筑。行宫在前,寝宫在后,其间配以诸多附属建筑,将两座高大的宫殿融为一体。两宫的模式一样,都是青砖绿瓦、雕樑画栋、四角飞檐、前后出厦。宫内宽约12米,长约30米,高约10米。两宫加上后面的议事厅,共占地18.4亩。
行宫是天后圣母升殿理事的地方,共5间,以红漆圆柱撑梁,高大宽敞。正间北面是神台和神龛,里面用香樟木雕有天后圣母坐像。此像四肢灵活,以便更衣,像前设有香案。宫门上方悬有“沧海慈云”的巨幅匾额,后面匾额是“长发其祥”。宫脊上用小瓦构成莲花图案,并镶嵌有“风调雨顺”4个大字。宫门前建有3米宽的3级阅台,台边围汉白玉石柱栏桿,据说是专供圣母在此检阅之用。行宫前檐西端挂一口大铜钟,钟上铸有“光绪十八年穀日韩同茂号庙捐敬献,无锡南门许和记造”,重343公斤。
行宫左侧是火神阁,阁内塑有回禄像。阁的前后上方各有匾额,前面是“朝宗利赖”,后面是“化成天下”。行宫右侧是财神阁。阁内塑有赵公明、萧升、曹宝、陈九宫、姚少司5像。阁的前面匾额是“后德配天”,阁后的匾额是“介尔景福”。二阁相配,使主殿格外壮观。
行宫前院长约50米,宽约30米,院墙正中有高大山门,门外有影壁,院墙两边各有一便门。山门两边立有一对石狮,高约2.5米,昂首怒视,十分威风。据说,这对石狮是当年从南方用专船所运。石狮前面竖有两支高约15米的大旗桿,遥遥可观,犹如设在港口的一对导航航标。
大院正南建有木製戏楼,坐南向北,高约10米,分前台、后台。前台上方的匾额是“钧天雅奏”,舞台出入门分别为“登风”、“遏云”。台后建有戏班寝室,可容70余人。盛时,庙中几乎天天唱戏。
戏楼两侧是钟楼和鼓楼,两楼高约7米。捻军入即时,鼓楼曾被烧毁,后由于家屯村于永显重修。东侧钟楼的匾额是“恩荣离位”,西侧鼓楼的匾额为“福庇海邦”。晨钟暮鼓,声韵悠蕩。
寝宫,顾名思义,即天后圣母睡眠的地方。宫中分寝室、梳妆室。主殿东西两边称“东海”、“西海”。寝宫有圣母卧像,四周用红漆木板护围,前门用玻璃镶成。梳妆室有两面大铜镜,高两米以上。寝室门前的匾额是“东海如来”。宫脊中央镌有莲花图案,并镶嵌有“国泰民安”4个大字。宫前亦有3级阅台,大体与行宫相同。
议事厅,偏天后宫东北,正房5间,是议事的地方。
金口天后宫自建成的200余年中,前后重修过5次,从尚存的残碑中还能看出乾隆五十年(1785年)、鹹丰十一年(1861年)两次重修的记载。
大院正南建有木製戏楼,坐南向北,高约10米,分前台、后台。前台上方的匾额是“钧天雅奏”,舞台出入门分别为“登风”、“遏云”。台后建有戏班寝室,可容70余人。盛时,庙中几乎天天唱戏。
戏楼两侧是钟楼和鼓楼,两楼高约7米。捻军入即时,鼓楼曾被烧毁,后由于家屯村于永显重修。东侧钟楼的匾额是“恩荣离位”,西侧鼓楼的匾额为“福庇海邦”。晨钟暮鼓,声韵悠蕩。
寝宫,顾名思义,即天后圣母睡眠的地方。宫中分寝室、梳妆室。主殿东西两边称“东海”、“西海”。寝宫有圣母卧像,四周用红漆木板护围,前门用玻璃镶成。梳妆室有两面大铜镜,高两米以上。寝室门前的匾额是“东海如来”。宫脊中央镌有莲花图案,并镶嵌有“国泰民安”4个大字。宫前亦有3级阅台,大体与行宫相同。
议事厅,偏天后宫东北,正房5间,是议事的地方。
金口天后宫自建成的200余年中,前后重修过5次,从尚存的残碑中还能看出乾隆五十年(1785年)、鹹丰十一年(1861年)两次重修的记载。
金口天后宫的香火最鼎盛时刻,莫过于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几次庙会:
正月十六日庙会。这次庙会旨在给天后圣母“拜年”,亦叫“唱灯节”。此日天后宫庙门大开,戏楼开锣唱戏,和尚登坛念经。沉浸在新春佳节欢乐之中的四方百姓、各路香客身穿节日盛装,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天后宫里里外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大都焚香烧纸,祈祷一年平安;整个天后宫香菸缭绕,数日不散。
三月二十三日庙会。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圣母的生日,庙会旨在为天后圣母“庆寿”。阳春三月,春潮正时,各种海鲜正值上市,金口街上锣鼓响、鞭炮鸣;天后宫前人如潮,车似龙,特别是那些渔、商船主们纷至沓来,进宫许愿、还愿。这里“还愿”有个规矩:如果谁的船只在海上遇难被圣母“搭救”过,还愿时除进香纸和请戏班唱戏外,还必须照自己的船样做一只微型小船,刻上船号,挂在宫殿两侧,以此颂扬天后圣母的功德和表示对她的虔诚及谢意。整个大殿出现了“千帆竞秀”的局面。
九月九日庙会。这是纪念天后圣母“升天成神”日。此日又是重阳节,秋高气爽,百穀进仓,赶会的人自然很多。天后宫的庙会还有一个规矩:因为天后圣母是位处女,所以逢会时不準唱“粉戏”,不许男女成对在一起看戏,不準“邪耍”入会,不準在会场设赌局,以避免对天后圣母的“亵渎”。
除以上3次庙会以外,还有四月八日的火神会、七月二十二日的财神会、六月十三日的龙王庙会、六月二十三日的马神庙会。这些庙会都给天后宫增添了不少色彩,同时也给金口港的商业和航海业带来了生机。
正月十六日庙会。这次庙会旨在给天后圣母“拜年”,亦叫“唱灯节”。此日天后宫庙门大开,戏楼开锣唱戏,和尚登坛念经。沉浸在新春佳节欢乐之中的四方百姓、各路香客身穿节日盛装,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天后宫里里外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大都焚香烧纸,祈祷一年平安;整个天后宫香菸缭绕,数日不散。
三月二十三日庙会。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圣母的生日,庙会旨在为天后圣母“庆寿”。阳春三月,春潮正时,各种海鲜正值上市,金口街上锣鼓响、鞭炮鸣;天后宫前人如潮,车似龙,特别是那些渔、商船主们纷至沓来,进宫许愿、还愿。这里“还愿”有个规矩:如果谁的船只在海上遇难被圣母“搭救”过,还愿时除进香纸和请戏班唱戏外,还必须照自己的船样做一只微型小船,刻上船号,挂在宫殿两侧,以此颂扬天后圣母的功德和表示对她的虔诚及谢意。整个大殿出现了“千帆竞秀”的局面。
九月九日庙会。这是纪念天后圣母“升天成神”日。此日又是重阳节,秋高气爽,百穀进仓,赶会的人自然很多。天后宫的庙会还有一个规矩:因为天后圣母是位处女,所以逢会时不準唱“粉戏”,不许男女成对在一起看戏,不準“邪耍”入会,不準在会场设赌局,以避免对天后圣母的“亵渎”。
除以上3次庙会以外,还有四月八日的火神会、七月二十二日的财神会、六月十三日的龙王庙会、六月二十三日的马神庙会。这些庙会都给天后宫增添了不少色彩,同时也给金口港的商业和航海业带来了生机。
2.李氏庄园
李秉和庄园

李秉和庄园坐落在西南距即墨市区27公里的金口镇李家周疃村。自李秉和始,经过五代相继扩建,特别是其曾孙李葆初等人大兴土木,使这座庄园建筑规模不断扩大。该庄园是一座典型的古城堡式庄园。整个庄园圩墙环围,东宽西窄,略呈梯形,占地总面积10公顷。庄园的圩墙周长约1.5公里,高5米,顶宽4米,全由三合土版筑,内外墙壁砌以砖石。圩墙顶外侧筑有女墙,并按地形分别筑有向外凸出的4个炮台,炮台底部留有炮洞,其凸出的三面,均有射击孔和了望孔,便于左右了望和防御射击。庄园圩墙开南、北、东三个圩门,皆为砖砌拱门,南、北门上筑有城楼,其式样仿即墨县城的城楼而建,青砖绿瓦,雕樑画栋,气势宏大。圩墙外周围挖有深约3米、宽约6米的城壕沟,长年积水,吊桥悬空。
庄园北门内一条长达270米的大街将李氏庄园分成东、西两宅。东宅名曰“尚理堂”,有房180余间;西宅名曰“尚絅堂”,有房140余间;两宅又各分东、西两院,临大街一面各为住宅。东宅临圩墙一面为菜园,西宅临圩墙一面为花园。各宅的中间为主建筑,设有议事厅、宴客厅及主、仆居住的正、厢寝室,其建筑、设定富丽堂皇。主建筑四周留有胡同,南胡同建有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二门);胡同四周列账房、耳房、库房、厨房、磨房、碾房等。两宅的南群房中间都建有高大的大门门楼,西宅一座,东宅两座。门楼的墀头、屋脊、砖面上各有若干雕饰。两宅大门前各有东西街,街南建有拳房、马廄、佣工住房等。 西宅大厅前植有一棵耐冬树和玉兰花,树径周长约1米,高出房顶,每逢花期溢香扑鼻,沁人心肺;抗战期间,被日本侵略者掠走。西宅菜园北端建有“乌龙院”,其中设定豪华,是李荃初为用重金在济南买的一个名妓所建。圩墙的东门外和北门外各有花园1处,东花园面积约3333平方米,北花园面积约9333平方米。花园内植有各种名贵花木和大片栗树。庄园里,李家拥有护园武装。抗战前,有长枪60支,李葆初以下的大小主子每人各有手枪1支。另外,还拥有“二人抬”土炮20门,车拉土炮两门,铜炮1门,按炮的口径分别赋以“大将军”、“二将军”、“九节龙”等各种雅号。据传“大将军”铜炮长约3米,口径25厘米,后被日本人劫走。李家拥有男女佣人、丫环侍女等三四十人。李家还在庄园内外立有3座牌坊,这3座牌坊均为汉白玉石雕成,有两座系四柱三间多脊单檐式,一座是两柱单间式(亦称支门)。东西两宅的大门口各有高大的功名旗桿和石雕狮子。1945年秋,即东县解放后,李氏庄园的圩墙被拆除,东、西两宅归南阡乡粮食管理所使用。如今,东宅房屋已大部改建,西宅还存有议事厅、宴客厅和两幢住房及部分房屋,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3.凤凰古村
凤凰村位于即墨市金口镇东北部,南阡东北3.5公里处,东距青莱公路1公里。据《房氏族谱》载:明永乐时(1403~1424年)房氏由云南乌沙卫“歌乐屯”来此立村东距青莱公路1公里,因地处古阡之北,故称北阡。北阡屯系明朝雄崖所所领八屯之一,房氏应是北阡屯的军户。在此村北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这一带已是人烟聚落之区。1946年6月,北阡分为两个村,以河为界河北沿用原名,河南因靠近凤凰山,改称凤凰村。
现有明清代古建筑60余处,且保存完好,在青岛市很少见。另有古银杏树2棵,高22米,树桿周长4米以上,距今已有300多年树龄。
凤凰村全村现有居民210户,人口606人,房屋260处,其中明清建筑60处,总面积12000平方米;祠堂遗址1处、牌坊遗址1座、尼姑庵庙遗址1座。村庄内传统建筑较为集中,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仍保留原建筑风格。凤凰村内古建筑主要具有闽浙故居建筑风格,建筑结构为木榫卯结构,屋顶一般有樑柱支撑,斗拱来平衡协调;建筑材料为紫杉木、青砖、绿瓦。村内古建筑按照官品等级建造,现有二品官员住宅7处,七品以上官员住宅20余处。
据该村《房氏族谱》记载,明末清初,这里明清时期曾出过七品以上的官员28人,太学生48人;现凤凰村有210多户人家,姓房的占90%以上,凤凰村保存明清代古建筑60余处,村内部分古建筑按照庄园布局进行建造,青石小巷、大木门、屋檐雕刻等,街巷宽阔整齐,古巷道墙壁,皆是用石头堆砌而成。极不规则的石头,居然被能工巧匠打磨镶嵌,用糯米砌合得严丝合缝,才尽其用,成为一面整齐的墙。现保存完整的房屋有一处。
4.北阡村大汶口文化遗址
金口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

距今六千多年的北阡村大汶口文化遗址由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家于今年春进行挖掘,现已出土许多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等文物,并发现西周贵族墓,已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古酸枣树
千年酸枣树

在杨家屯村前,并列生长着两棵大酸枣树,两树间隔0.5米,树高8米余,呈南北势。南边一株树干周长为1.27米;北边一棵树干周长为2.22米。盛时树冠可遮地面积350多平方米。据专家鑒测,该树至少应属隋唐朝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树龄,属国家一级古树。据本村81岁的王秉信老人回忆,自他记事起已70多年了,树的枝干根本看不出长粗,可见此树生长之微慢。
自然风景方面:
青山红枫基地、姜家马坪海棠谷等。
青山红枫基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青山胜景红枫基地位于即墨市金口镇的青山脚下,初冬时节是胜景红枫基地一年中最绚丽的时刻。走进园中,抬头远远望去,只见山坡上的枫树林就像一片片火海,更像是一幅幅未经裁剪的油画。环绕其间的白云、彩霞、碧水、微风、少女、母亲,与季节融为一体,美不可言。而漫山遍野的枫叶,一片片,一丛丛,簇拥在枝头上,犹如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互相捉着迷藏,说着悄悄话。忽然,一阵微风吹来,迎面飘下来几片枫叶,红的、黄的、半红半黄的,黄绿相间的……它们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或翩翩起舞,或窃窃私语,或争先恐后,或恋恋不捨,展示着自己专属的色彩,表达着对这个时节的思念,爱的传递。
革命遗蹟方面:
卧牛山战斗遗址、青岛市委会议旧址、青岛市总工会成立大会旧址等。
1.卧牛山烈士陵园
孙家沟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金口镇孙家沟村东北里许的英灵山(原名凤梨山)上,建于1954年,面积为11650平方米,内有烈士葬墓312座。陵园建于依山筑起的双层平台上,坐北向南。园门内矗立着一座高1.73米、宽0.69米、厚0.16米的石质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部分烈士的英名。其中,有1947年于卧牛山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有在对敌斗争中光荣献身的原即东县的地方干部。他们多数是无名英雄。该陵园背负高岭,为天然屏障;面对一片开阔地,果树成荫;东侧为卧牛山阻击战(解放战争)纪念地,这里背风向阳,环境幽静。为即墨市文物保护单位。
卧牛山烈士陵园

2.中共青岛市委会议旧址
“中共青岛市委会议旧址”位于金口镇孙家沟村,是我市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即墨县誌》、《即墨县地名志》和《中共即墨县党史大事记》均有记载。1945年古历10月15日前后, 青岛市委为了便于领导和发动青岛市辖区的革命斗争,避开国民党对我市温泉镇四舍山、莲花山地区的强兵控制,将市委机关由店集迁至金口镇孙家沟村,年底又先后迁往崂山傅家埠和金村,次年3月20日前后又迁回该村。青岛市委在村庄驻扎期间,市委办公室设在该村东西大街南村民刘尚臻的五间草屋内,市委领导时常在这里办公、开会。1945年12月,为了贯彻华东局的重要指示,青岛市委在此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华东局城工部副部长王见功,青岛市委领导成员王台、宋子成、王建功、王见新等。即墨县委书记李奎生、即墨县委副书记赛风列席了会议。会上,王见新传达了华东局三条重要指示:一是重组青岛市委。王台任代书记,史甄、宋子成、王建功、刘特夫为委员。二是市委原属山东分局领导改归胶东区党委领导。三是市委工作在市内仍要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在郊区要开展反霸肃奸斗争。会议开得很成功,为青岛市的革命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指明了斗争的方向。
主要荣誉
金口中心社区(原金口镇)是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示範乡镇。
政区简介
2012年末至2013年初,即墨市进行区划调整,原金口镇与店集镇合併,成立新的金口镇。原金口镇区域改名为金口中心社区,店集镇改名为店集中心社区,习惯上金口中心社区仍称为金口镇。金口中心社区位于黄海之滨,丁字湾畔,总面积82.28平方公里。辖5个管区,总计36个行政村。至2012年末统计,中心社区居民31788人,其中男16680人、女15108人。总耕地面积2791公顷,有沿海滩涂3万余亩,山峦面积8280亩。 金口中心社区位于即墨、莱阳、海阳三市交界处,素有“鸡鸣三县”之称。 金口产业特色明显,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各业协调发展。以汽车配件、针织服装、发製品、包装製品、机械加工为主导产品,培植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卧牛山示範生态园、青岛现代农业基地、华外综合生态示範园等促进了山丘林果、畜牧养殖等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以金口古港、古街、大汶口文化遗址、李氏庄园、金山高级滑雪场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山海资源为依託的旅游产业开发已颇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