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胸鹑北领地亚种
蓝胸鹑北领地亚种(学名:Coturnix chinensis colletti)是蓝胸鹑的亚种之一,体长12厘米,体重30-57克。在羽色上雌雄差异很大;雄鸟羽色十分鲜明显耀,喉部中央具一大型黑斑,围以白色;胸部蓝色;腰部至尾下覆羽栗紫色;雌鸟羽色与普通鹌鹑近似。栖息于平原以及低山地带,常栖息在河边的草地和沼泽的高芦苇内,也在灌丛、竹林的边缘成小群游蕩。飞翔快速,沿着直线低飞。以穀粒、草籽、昆虫、蜘蛛等为食。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蓝胸鹑北领地亚种
- 拉丁学名:Coturnix chinensis colletti
- 别称:北领地蓝胸鹑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鹑属
- 种:蓝胸鹑
- 亚种:蓝胸鹑北领地亚种
- 命名者及年代:Mathews, 1912
外形特徵
蓝胸鹑北领地亚种雄鸟体长11-13厘米,体重30-43克;雌鸟体长12-16厘米,体重44-57克。雄鸟和雌鸟的羽色差异很大,雄鸟体羽鲜明显耀,头顶中央具浅黄色中央冠纹。额、头侧、颈侧、胸和胸侧都是蓝灰色。眼前有一块白斑,往后延伸到眼。上体暗黄褐色或橄榄褐色,具黑色虫蠹状斑和横斑,以及白色纹。喉部中央有一大块黑色三角形斑,围以白色。腰部以下栗紫色。尾赤栗色。雌鸟羽色与鹌鹑很相似,黑褐色的头顶上也具有浅黄色的中央冠纹。上体红褐色,具黑色虫蠹状斑和斑点,以及白色斑纹。下体皮黄色或黄褐色,具细密的黑色横斑。喉黄白色。雄鸟的虹膜为朱红至深红色,雌鸟为褐色,嘴黑色,腿、脚鲜黄色。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平原以及低山地带,河边的草地和沼泽的高芦苇内,平原或山地的河沟水域边缘的草丛中,亦常见于竹林和稀疏的矮树丛中。也在灌丛、竹林的边缘成小群游蕩。罕见于中国南部及东部低海拔的草地、灌木丛及稻田。
生活习性
为留鸟或夏候鸟。晨昏时出没于空旷地觅食穀粒、草籽等,也吃昆虫、蜘蛛,嗜食白蚁。飞翔快速,沿着直线低飞。以穀粒、草籽、昆虫、蜘蛛等为食。叫声为悦耳的的双哨音ti-yu, ti-yu声。
分布範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的北领地。
繁殖方式
繁殖于6-8月,营巢于平原、低山丘陵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巢多置于地面天然凹坑内。每窝产卵4-8枚,卵的颜色为淡橄榄褐色或淡黄色,有时有细而稀疏的暗色斑点。大小为22.9-27.7×17.3-20.4毫米。孵化期为16天。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