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韦斯特兰飞龙舰载战斗机
韦斯特兰“飞龙”(Wyvern)一开始是作为一种“鱼雷战斗机(Torpedo Fighter)”提出的,主要作为白天战斗机和鱼雷轰炸机使用。这个概念本身看起来并不比飞机本身显得更加古怪。很显然,多用途的概念对舰载战斗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航母所能携带的飞机数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增加飞机的功能就是增强航母的战斗力。韦斯特兰的“飞龙”顺应了当时的用战斗轰炸机来取代轻型/中型轰炸机的风潮,同时战斗机携带鱼雷作战也早已不是什幺新鲜事--在此之前福克-沃尔夫 Fw 190A-5/U14 和布莱克本“火把”战斗机都已经把鱼雷作为主要的武器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飞龙”鱼雷战斗机
- 英文名称:Wyvern Torpedo Fighter
- 国家:英国
飞机设计

“飞龙”战机不仅是皇家海军的最后一款螺旋桨式战斗机,也是韦斯特兰公司的最后一型固定翼飞机,在此之后两者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50年,韩战爆发。朝鲜的天空顿时成了新一代航空兵器的试验场。战争初期,占据绝对空中优势的美空军使用螺旋桨式战斗机作为主力。但随着装备米格-15的中苏联合部队参战,美军也迅速换装喷气式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之间的首次大规模空中战役由此拉开帷幕。有关朝鲜空战的结果,各方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朝鲜空战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空战模式的看法,也改变了此后军机的发展历程。螺旋桨式飞机时代的大机群编队被证明并不适用于喷气式战斗机。它很快被多层配置的小机群编队取代。二战期间数百架飞机编队出击的恢宏场面不复重现。预想中的未来空战动作“平直化”,在研战斗机的高空高速和重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韦斯特兰“飞龙”。机头部分是一对八叶共轴反转螺旋桨,看上去颇为壮观……由于尾翼上没有看到垂直安定面,发动机也有区别,似乎不是TF4。设计目的是所谓“鱼雷战斗机”,即既可以做战斗机,也可以做鱼雷机。1944年11月,皇家海军发行N11/44设计规範,要求研製一种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鹰”活塞发动机为动力的、能够携带鱼雷的新型舰载战斗轰炸机。这种飞机可以携带的武器装备包括4门20毫米机炮,八枚火箭弹,3枚450公斤炸弹,一枚825公斤或是20英尺长的鱼雷。1946年12月12日,试飞员哈罗德·彭罗斯驾驶原型机 TS371 完成了首飞。紧接着又製造了另外 5 架原型机和 10 架预生产型,预生产型被命名“飞龙”TF.1。由于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存在问题,因此放弃了使用“鹰”式发动机。1949年3月22日,首架安装蟒蛇发动机(一种轴流式涡桨发动机)的“飞龙”TF.2原型机VP109首飞。随后韦斯特兰生产了20架安装蟒蛇发动机的TF2型,1950年6月21日开始了在航母上的测试。作为一种螺旋桨飞机来说,它的性能还算不错,但面对呼啸而过的喷气式飞机,飞龙成为了英国空军最后一种螺旋桨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