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头镇(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
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位于静海县西南,与河北省霸州市,文安县接壤,区内与独流镇,梁头镇相接。距京沪高速天津段十几华里。 海河的主要支流大清河流经此镇,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台头镇主要生产棉花,西瓜等经济作物。尤其西瓜驰名京津冀。有津冀两地最大的西瓜交易市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台头镇
- 外文名称:TaiTou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天津市静海区
- 电话区号:6813
- 邮政区码:301613
- 地理位置:静海区西南
- 面积:56.6平方公里
- 人口:25571人(2017年)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 特色农产品:西瓜
地理环境
台头镇位于静海区西北隅。北界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西界河北省文安县滩里乡,南邻王口镇和梁头镇,东连独流。面积56.6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台头,东南距县城16公里。

概况
静海区辖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连独流镇,南邻王口镇和梁头镇,西界河北省文安县滩里乡,北界河北省霸州市辛章镇。面积56.6平方千米,25571人(2017年)。辖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立村,东南距县城16千米。
沿革
镇因驻地台头得名。原属大城县。1948年12月设台(头)黄(岔)市,改属静海县。1949年12月改台黄区。1950年8月属静海县四区。1957年8月建台头乡。1958年8月改台头管理区,属旭升公社。1961年设台头公社、二堡公社,1983年7月改台头乡、二堡乡。1989年6月撤台头乡设台头镇。1996年,台头镇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胜利、和平、建设、民生、幸福、友好、新力、义和8个行政村;二堡乡面积21.6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南坝台、一堡、南二堡、中二堡、北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大六分、姜家场10个行政村。2001年8月,撤销二堡乡,併入台头镇。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120223104:~201 122胜利村 ~202 122和平村 ~203 122民生村 ~204 122建设村 ~205 122幸福村 ~206 122友好村 ~207 121新立村 ~208 122义和村 ~209 220南坝台村 ~210 220一堡村 ~211 220南二堡村 ~212 220中二堡村 ~213 220
人口
2006年底全镇共有居民7353户,23788人,其中男性12319人,女性11469人,非农业人口1004人。人口密集度为每平方公里417人。
经济概况
镇内工业主要是以脚踏车,电动脚踏车,机车的零部件加工为主,另外还有发达的服装加工业。所产的西装都远销俄罗斯。
该镇地处大清河两岸,东淀洼内。台头镇现有耕地总面积51466亩,土壤肥力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无工业污染,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被市命名为无公害蔬菜、西甜瓜种植基地,2005年种植无公害蔬菜、西甜瓜15000亩。2002年种植速生杨经济林10000亩;全镇种植果树7500亩;拥有县级畜牧养殖小区13个。全镇共有工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30家,主要有五金、纺织、服装、纸製品、食品四大行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
名优特产
据史料和《静海县誌》记载: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曆)六下江南时,曾有三次驾临台头(当时在台头曾建有行宫一座,至今部分遗址尚可考证),瓜农献瓜于圣前,乾隆吃后讚不绝口,亲点为宫廷贡品,特赐“福”字一个,意在借甜甜的西瓜祝万民同福,此后台头西瓜名声大振,畅销不衰。在2007年度举办的中国大兴西瓜节上,台头“弘曆福”西瓜更是凭着一流的品质博得大奖。
“台头西瓜”审核通过,成为天津地理标誌保护产品
社会事业
境内有镇属的台头和二堡两所中学和台头一小、台头二小、黄岔国小、二堡国小、三堡国小、大六分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镇内有台头卫生院。台头收购站附近有一处行宫遗址。行宫占地88亩,清朝乾隆皇南巡时曾多次在这里驻跸。

交通
子牙河、大清河和静(海)霸(州)公路东西过境,梁(头)台(头)公路至此。境内设有汽车站。
公共汽车发往天津,静海,胜芳,沧州等地。
天津公交:180路(台头镇-大胡同)
历史人文
该镇民风淳朴,村民为人热情,好客。现有二堡乡已划入台头镇。
当年乾隆下江南途经此地,曾修建行宫一座(现已拆除)。(乾隆并未驻跸)
有乾隆亲笔题写“郝家祠堂”存世。
有乾隆亲笔题写“郝家祠堂”存世。
说起镇名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这幺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台头镇地区本是一片孤岛,水产丰富、景色优美。大约是元代后期,刘氏一家老少三代来此落户安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并起村名叫“刘家疙瘩”。可惜好景不长,这个世外桃源很快被绿林盗贼发现,不多日就来抢夺财物,让一家人胆战心惊。一日,刘家迎来了一位过路的客人,三十上下年纪,大高个、宽肩膀、浓眉大眼、红脸庞、黑胡茬,身穿青布裤褂,怀抱一口单刀,一看就是武功不俗的练家。刘氏一家将客人请入屋内,敬烟献茶,好生款待。就在这时,土匪又来了。刘家人惊慌之时,只见客人赤手空拳走出屋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土匪们打得流窜而逃。担心土匪再来,刘氏一家人再三请求客人留下“帮人帮到底”,客人爽快地答应了。
果不出所料,天将黑时,十六七个土匪各带兵器,闯了进来。只见客人手执一桿一丈多长的白蜡桿子,声东击西,不大工夫,众匪徒就被点了穴道,像木雕泥塑一般定在了原地。匪徒万般求饶并表示再也不来骚扰,才被放走。刘氏一家感激客人的大恩大德,準备了酒席好生款待,方才得知,客人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巨林社人氏,姓郝名宗密,任职洪粮河总兵,因皇帝昏庸无道,弃官而走。本想回原籍退隐,行至紫荆关,有明大将把守甚严,不得逾越,故流浪至此岛。刘氏全家十分喜悦,一齐劝说客人留下,与全家同住一起。客人思来想去,确实被东淀大洼的美景吸引,也觉暂无栖身之处,便一口答应。学文习武、捕鱼摸虾,过上了安定自在的生活。东淀的土匪听说郝总兵在刘家疙瘩安了家落了户,再也不敢前去送死。刘家疙瘩从此过上了太平日子。后来,“刘家疙瘩”村就被改为“抬头村”,意思就是从此后不再担惊受怕,而是可以扬眉吐气了。慢慢的,“抬头”逐渐演变成了“台头”,就是今天的台头镇。
郝宗密娶胜芳庞公之女为妻,生了八个儿子:长子士云字章夫(南门祖),次子士雾字景夫,三子士霞字昭夫(东门祖),四子士电字明夫,五子士雸字夫(北门祖),六子士然字纯夫,七子士元字懿夫,幼子士成字端夫(西门祖)。其中长子,三子,五子,幼子生前与父母同居一村,死后与双亲同葬一处。次子迁山东东昌府临青州温良社;四子与雾祖同居;六子迁顺天府蓟州玉田县压红桥;七子迁河间府西南三十里郝林社。台头郝氏家族相传至今已六百四十年之久。子孙繁衍达二十七世。
郝宗密娶胜芳庞公之女为妻,生了八个儿子:长子士云字章夫(南门祖),次子士雾字景夫,三子士霞字昭夫(东门祖),四子士电字明夫,五子士雸字夫(北门祖),六子士然字纯夫,七子士元字懿夫,幼子士成字端夫(西门祖)。其中长子,三子,五子,幼子生前与父母同居一村,死后与双亲同葬一处。次子迁山东东昌府临青州温良社;四子与雾祖同居;六子迁顺天府蓟州玉田县压红桥;七子迁河间府西南三十里郝林社。台头郝氏家族相传至今已六百四十年之久。子孙繁衍达二十七世。
地图信息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三一零省道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