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耕作

耕作

耕作

耕作,指从事农耕。泛指农事。耕作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持续高产所採取的全部农田技术措施。它主要包括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施肥和杂草防除制度等环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耕作
  • 拼音:gēng zuò
  • 注音:ㄍㄥ ㄗㄨㄛˋ
  • 释义:耕种田地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耕作
耕作
拼音: gēng zuò
注音: ㄍㄥ ㄗㄨㄛˋ

基本解释

1. [tillage;farming]∶耕种田地。
2. [geoponics]∶耕种土地的技艺或科学。

引证解释

1. 从事农耕。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
耕作耕作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唐 韩愈 《送韩侍御归所治序》:“吾以为边军皆不知耕作,开口望哺。”
《醒世恆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汝辈力田耕作,得竹庐茅舍足矣。”
陈毅 《水调歌头·自叙》词:“少时贫困煎迫,耕作负青蓑。”
2. 泛指农事。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之三:“又闻属 羌 经讨者,既无蓄积,又废耕作,后无以自存,安得不屯聚为寇?”
清 刘大櫆 《方君墓志铭》:“君独以銮舆未出而废民耕作,非为上爱民之道。”

耕作作用

  1. 鬆土:调节土壤三相比 的关係;
  2. 翻土:掩埋肥料,调整耕层养分垂直分布,消 灭杂草和病虫害;
  3. 混土:使土肥相融,形成均匀一致的营养环境;
  4. 平地:形成平整表层,便于播种、出苗和灌溉;
  5. 压土:有保墒和引墒的双重作用。
土壤耕作法
平翻耕法是套用最广泛的一种耕作法,为我国典型的精耕细作模式。
  1. 基本耕作:耕翻,深度20—25cm;
  2. 表土耕作:a.耙地:工具为钉式耙,作用是破碎土块和土壤的板结层、平整地面;b.耱地:工具为耮,平地、碎土、轻度镇压;c.压地:工具为石磙,圆柱形,压土、壮苗;
  3. 中耕:在作物的生育期间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措施,其作用在于消灭杂草,疏鬆土壤,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少耕法与免耕法
  1. 兴起与发展由上个世纪20-30年代美国的多次黑风暴而催生,于40年代初诞生;60-70年代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已在许多国家进行试验或推广。平翻耕法的弊端:多次表土耕作才能达到可播种状态,并会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在乾旱多风季节,还会造成严重的风蚀和水土流失。故美国开始研究防风蚀、水蚀的耕作方法。
    ①少耕法:即儘量减少土壤耕作作业的次数,一次完成多种作业,以减轻风蚀和水蚀。这种方法开始只限于种植玉米和宽行作物。
    ②免耕法:除将种子放入土壤中的措施外,不再进行任何耕作,故名其为~。
  2. 基本原理:
    ①通过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并保护土壤不受侵蚀;靠根系穿插和土壤动物活动,使土壤保持疏鬆的自然结构;
    ②以高效的除草剂控制各类杂草的危害,免除中耕作业。 (免耕法促进了除杂草剂的研究)
  3. 免耕法的缺点
    ①总能量节约甚微:虽然免耕法在机具、劳力、燃料等方面节约了大量能量,但由于除草剂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总体而言,其能量的节约甚微;
    ②有污染:儘管农药和除草剂已大力向高效低毒、低残留方向发展,但在残茬覆盖下,某些病虫杂草加重,需要大量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因此污染仍是严重的。
    ③影响土壤受光和通风透气,不利于种子萌发。

作物布局

布局的概念:决定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场或农户)种什幺作物和品种,种多少和种在哪里等问题的安排;即农作物在空间上的安排。
作物布局的重要性:
  1.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
  2. 解决作物生产中争时、争地、争水肥、争劳力等一系列矛盾,掌握生产的主动权。
作物布局的原则:
  1.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
  2. 既要贯彻大农业思想,又要以市场为导
  3. 要用地养地相结合;
  4. 要防止作物和品种的单一化种植。

複种

複种:一年之内在同一块地上种植一茬以上生长季节不同的作物,即为~。
複种指数:指全年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数,是表示複种程度的重要参数。
熟制是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穫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穫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两次的,叫一年两熟制;两年内收穫三次的,叫两年三熟制等。
小麦—夏玉米複种的意义複种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集约利用热量和水资源;複种有利于扩大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年产量;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提高複种指数,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决定複种指数的因素
  1. 热量:
    ⑴无霜期:小于140天的地方,一年一熟;140~240天的地方,一年两熟;240天以上的地方,一年三熟制才有可能。
    ⑵活动积温:每年≥10℃积温值小于3500 ℃ 时, 为一年一熟制地区;3500~5000 ℃之间可 一年两熟制;5000~6000 ℃ 之间可一年三熟制;大于6500 ℃ ,可一年三熟或四熟。
    ⑶ 界限温度:作物某一时期的生长要求温度大于某一临界数值,即~。
  2. 水分:一要看自然降水量,当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时,可一年三熟制;当年降水量在800~1000mm时,可一年两熟制;二要看灌溉条件,我国的複种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3. 肥力:土壤养分的输出,随作物複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施肥量,是保证複种增产的关键。
  4. 经济管理条件:包括有足够的劳畜力、农机具;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化肥、农药、燃油、农膜等;选用早熟品种等等。

间作套种

间作套种的概念
  1.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地里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
  2. 单作:在同一块地里,一个生长季节只种植一种作物的方式,即为~。
  3. 混作:在同一块地里,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即为~。
  4. 套种:是指将两种生长季节不同的作物,在前作未收穫前于行间套播后作的种植方式。 如在小麦生育后期套播玉米,既可提早玉米的播种期,又避免了双夏农活紧张问题。
间作套种增产的原因
  1. 立体利用空间,连续利用时间,协调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是对天然生态系统成层性的模拟;
  2. 用地养地相结合:禾本科—豆科;套种,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保持水土;
  3.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4. 利用边行优势;
  5. 增加作物的抗逆能力:使农田生态系统複杂化,作物群体的抗逆性增强。

轮作

轮作的概念: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种植的顺序。
1.轮作
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在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称为轮作,农民称作换茬或倒茬。如:冬小麦—玉米→冬小麦—穀子
2.连作
在同一块地上,一种作物常年连续种植,称作连作,也叫重茬。在同一块地上,连续採用同一种複种方式,叫做複种连作。如:水稻—水稻→水稻—水稻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
轮作的意义
  1. 有利于恢复和培养地力;
  2. 有利于防治病虫害;
  3. 有利于防除和减轻杂草的危害。
所以,轮作是必要的,而连作只能短期实施,在一定年限内安排轮作。
轮作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划分轮作区和确定作物组合;
  2. 根据作物特点,合理安排轮作顺序;
  3. 要适当地安排养地作物,如豆科作物、绿肥等。

耕作学

农艺学的一个分支。又称农作学。主要研究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保护培养制度(农田整治、水土保持、肥力培养和土壤耕作等)的技术与理论。目的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作物生产力,获得农业的全面持续稳定增产,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生态平衡。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正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与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等关係密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