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黎族自治县(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白沙(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一般指本词条
白沙黎族自治县,海南省下辖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西部,北纬18°56'-19°29',东经109°02'-109°42'。东与琼中县为依,东南与五指山市交界,南与乐东县相连,西与昌江县接壤,北与儋州市毗邻。全境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68千米,总面积2117平方千米。下辖4个镇、7个乡,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牙叉镇。
2016年末,白沙黎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7.1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7亿元。2017年3月,入围“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白沙黎族自治县
- 外文名称:Baisha
- 别名:薄沙
-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 所属地区:中国海南省
- 下辖地区:4镇7乡
- 政府驻地:牙叉镇
- 电话区号:0898
- 邮政区码:572800
- 地理位置:海南岛中西部
- 面积:2117.73平方千米
- 人口:17.16万人(2016年)
- 方言:黎语、闽语(海南话)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红坎瀑布,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陨石坑,坝王岭森林自然保护区
- 车牌代码:琼D
- 行政区划代码:469025
- 县委书记:刘蔚
- 县长:胡翔
历史沿革
西汉属儋耳郡至来县,东汉属合浦郡珠崖县,从元朝到民国,白沙境地先后属琼山、定安、儋县、临高、昌感等县。
县境全景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设“薄沙营”作为军事据点屯兵戍守,之后,“薄沙”演变为“白沙”。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春,陈汉光在“抚黎计画”中拟在五指山黎区建立五个县。4月,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正式批准设定三县:乐东、保亭、白沙。白沙县是将儋州、昌江、感恩、定安、崖县部分黎区及琼中县飞地—水尾营等划设的。
1958年11月,併入东方县,1961年恢复。
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7月,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有11个乡镇,82个村(居),县域内有3个国营农场、2个地方农场。县政府驻地牙叉镇。
乡镇名称 | 下辖区域 |
牙叉镇 | 桥南社区、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南仲村、对俄村、牙炳村、探扭村、牙港村、志针村、九架村、白沙村、道阜村、方香村、营盘村、方平村、志道村 |
七坊镇 | 南松村、高石村、木棉村、英歌村、高地村、打金村、长龙村、阜途村、南洋村、查英村、可好村、照明村、牙旺村、拥阜村、那来村 |
邦溪镇 | 孟果村、邦新村、邦溪村、南班村、地质村、大米村 |
打安镇 | 打安村、南达村、合水村、可程村、福妥村、子雅村、田表村 |
细水乡 | 合口村、福门村、罗任村、白水港村 |
元门乡 | 南训村、红旗村、向民村、翁村、元门村、红茂村 |
南开乡 | 牙佬村、南开村、高峰村、牙和村、革新村 |
阜龙乡 | 可任村、那查村、新村、天堂村 |
青松乡 | 益条村、打炳村、牙扩村、打松村、青松村、拥处村 |
金波乡 | 金波村、牙加村、白打村 |
荣邦乡 | 高峰村、俄朗村、福英村、岭尾村、光村 |
参考资料来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56'—19°29',东经109°02'—109°42'之间,东邻琼中,南交乐东,西接昌江,北抵儋县。县境南北长约63千米,东西最宽度约68千米,总面积2117.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沙黎族自治县坐落在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地处五指山腹地,地势陡峻,东南高,西北低。境内地形由山地、盆地、丘陵和台地构成。东南部山地面积132.99万亩,占总面积的41.9%;东部盆地面积61.44万亩,占19.3%;北部丘陵地面积91万亩,占28.6%;西北部台地面积32.23万亩,占10%。境内地形起伏较大,500~1000米的山峰有440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2座,主要有:鹦哥岭、马域岭、斧头岭、白石岭等。其中以鹦哥岭为最高,海拔1812米,为白沙黎族自治县最高峰,是海南岛第二高峰。
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奥陶—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其次在西北部,总面积1188.13平方千米,占白沙黎族自治县面积的56.1%。
白沙黎族自治县处于海南隆起之中偏西部,东西向昌江——琼海深大断裂和区域性北北东向临高——望楼断裂横贯和斜穿县境,折皱、断裂发育。折皱有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四组。断裂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话向、北东向四组。
水文
白沙黎族自治县主要河流有南开河、石碌河、珠碧江,为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南开河发源于境内青松乡南部的南峰山,是南渡江上游河段,自西南向北贯穿东部,经牙叉镇注入松涛水库,再东流至海口入海,流长194千米。石碌河发源于青松乡的斧头岭,自南向北流经青松乡,折向西经金波乡注入石碌水库,继续西流汇合昌化江入海;珠碧江发源于县境中部的南高岭,流经西北部进入儋州市境海头镇注入北部湾,境内流长78千米。由于境内多是山区性河流,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流量骤增,枯水期水量锐减。
县境风景

气候
白沙黎族自治县山高云雾多,日照时数虽比岛内大部分县少些,但年平均还达2000小时以上,日照率45~47%,日照变化小,最长13.17小时,最短10.5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山区气候特点突出。由于境内地形複杂,东南部多雨,西北部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至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每年1月份至翌年4月为旱季,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15%。乾、湿季节明显。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白沙黎族自治县主要珍贵木材有:花梨、母生、子京、坡垒、石梓、青梅、油丹、绿楠、陆均松、乌墨、山荔枝等。药用植物有:海南榧粗、见血封喉、青天葵、益智、杜仲、沉香、降香、丁香、槟榔等。2016年,全县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8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40种。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造林绿化面积7027亩,比2015年增长49.5%。森林覆盖率83.47%,与2015年持平。年末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有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2个,县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5.45万公顷,县级1.55公顷。
动物资源
白沙黎族自治县野生动物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小爪水獭、山鹧鸪、隼游等6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獭、大灵猫、水鹿、白鷳、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种。药用动物有:海南熊、坡鹿、金钱龟。2016年,全县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2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底,白沙黎族自治县已发现的矿产有14种,产地共15处。其中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锡、钨、金、独居石、铁矿;非金属矿有水泥灰岩、硅灰石、水晶、硅石、粘土、刚玉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口出生率15.87‰,死亡率5.98‰,自然增长率9.89‰。白沙黎族自治县年末常住人口17.1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35.55%。
民族
截至2016年底,白沙黎族自治县主要民族有黎族和汉族,其中黎族人口占60.1%、汉族占36.7%、苗族占1%、壮族占1.5%、其他占0.7%,主要语言为黎语、海南语、苗话、国语、儋州话。
经济
综述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4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8.57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7.4:10.6:42.0。
县境风景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843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3892美元,比2015年增长10.3%。白沙黎族自治县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同口径(下同)比2015年下降31.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亿元,下降38.6%。全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比2015年上涨2.5%。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6元,比2015年增长10.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5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9元,增长10.5%。住户存款341046万元,比年初增长14.8%。全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15人,比2015年下降48.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95%,保持在较低水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7486人,增长18.7%。年末白沙黎族自治县从业人员87760人,比2015年末增长0.4%。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7964人,增长0.9%。
第一产业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1.32亿元,比2015年增长5.6%。分行业看,种植业完成增加值8.1亿元,比2015年增长4.4%。蔬菜收穫面积72227亩,增长6.7%;蔬菜产量53120吨,增长6.3%。水果收穫面积29215亩,增长1.2%;水果产量37835吨,下降9.5%。林业完成增加值7.67亿元,比2015年增长6.2%。乾胶产量45301吨,下降7.5%。畜牧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比2015年增长6.9%。肉类总产量18662吨,增长2.0%。渔业完成增加值1亿元,比2015年增长4.0%。水产品总产量16892吨,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285万元,增长14.1%。
第二产业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工业完成总产值3.66亿元,比2015年下降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亿元,下降19.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1.21亿元,下降32.3%;重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增长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0.3%,股份制企业下降32.3%。全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工业完成增加值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下降2.4%。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37亿元,比2015年增长8.5%。
第三产业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48亿元,比2015年增长5.4%。全年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54.58万平方米,下降21.8%;销售面积8.37万平方米,增长32.0%;销售额3.37亿元,增长23.5%。全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3.2万人次,增长21.2%。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增长10.7%。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4.15亿元,比2015年下降35.3%。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7亿元,下降48.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67亿元,下降19.7%;第二产业投资1.55亿元,下降74.0%;第三产业投资10.92亿元,下降21.1%。全部在建投资项目125个,比2015年减少20个,下降13.8%。其中,新开工项目46个,下降41.8%。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5.86亿元,比2015年增长10.7%;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31亿元,比2015年增长6.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2亿元,比2015年增长9.8%。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10.08亿元,增长9.0%;农村零售额4.15亿元,增长11.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56亿元,增长9.2%;餐饮收入2.66亿元,增长12.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6508万元,同比增长5.0%;零售业10.91亿元,同比增长9.5%。住宿业零售额5401万元,同比增长7.6%;餐饮零售业2.12亿元,同比增长13.9%。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1.6%。年末白沙黎族自治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3.44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9.4%;其中,住户存款34.10亿元,增长14.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38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15.2%;其中,住户贷款11.28亿元,增长46.9%。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033.09万元,比2015年增长8.5%。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1490.12万元,增长6.3%;人身险业务收入1542.97万元,增长10.6%。在人身险业务收入中,寿险收入1238.13万元,增长11.3%;健康险收入206.03万元,增长15.0%;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98.81万元,下降3.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有普通高中1所,共招生654人,同比增长2.7%;在校学生1904人,同比下降3.1%。普通国中招生2075人,同比增长2.1%;在校学生5976人,同比下降0.4%,适龄少年国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6.99%。普通国小招生2621人,同比下降5.8%;在校学生17318人,同比增长0.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中职招生314人,同比增长34.8%,在校学生427人,同比增长57.0%。完成龙江国营农场和邦溪国营农场所属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移交属地市县工作,在6所农村国小增设幼稚园,幼稚园在园幼儿6551人,同比增长1.9%,学前三年毛入学率86.7%。投入3122万元建设的8所学校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年引进中国小校长2名和高中学科骨干教师4名 ,在白沙中学组建男女橄榄球队。
县境风景

文化事业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承办了“三月三”主会场开幕式、闭幕式文艺晚会、少数民族特色商品及美食展、系列民俗游等12项文化旅游活动。文化下乡惠民演出50场。组织参加海南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黎族歌舞赴黑河展演活动、参加“领舞杯”2016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荣获“领舞杯”全国第三名及最具特色奖文化。开展了暑期“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和欧拉门山兰米文化旅游节。拍摄了《黎族芭蕉布製作技艺》、《黎族润方言婚礼习俗》、《白沙黎族润方言民歌》纪录片;开办了双面绣技艺培训班、骨雕培训班、广场舞培训班、黎族民歌培训班、黎族泥片贴筑法制陶技艺培训班等18场次,总计培训1438人次。徵集苗族宗教文化祭祀用品、苗族妇女服装、头巾、竹腰篓、黎族乐器哩咧、藤萝、哈方言黎族妇女服装等87件(套),编写《白沙黎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 86个数字卫星农家书屋,已全部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中央实施好地面数位电视(CDMA)工程覆盖前期工作。完成16期县级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配合县纪委圆满完成海南《党风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走基层走进白沙广播电视全程同步现场直播活动。
体育事业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参加海南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各项比赛获得第二名2次,第三名1次,第七名1次;组织参加2016年海南省少年各类锦标赛获得金牌22枚、银牌34枚、铜牌16枚;组织参加全国少年各类比赛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2枚;成功举办了迎新春庆元旦“创卫杯”11人制足球赛和白沙县迎新春“元旦杯”农民篮球赛;组织参加“激扬青春·快乐健康”2016年海南省青少年足球赛;开展全民健身日系列惠民活动10项,参与人数达5000人次。举办了白沙黎族自治县健身操舞培训班,成功承办了2016年海南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农民男子九人排球赛。
医疗卫生
截至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9个,比2015年持平。白沙黎族自治县卫生机构共有病床位741张,增长1.2%;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04人,增长7.6%。其中执业医师204人,增长7.9%;执业助理医师120人,下降2.4%;注册护士364人,增长9.6%。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602例,比2015年下降24.1%;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980例,比2015年下降6.6%。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6.9%,与2015年持平,财政补助标準由380元提高到450元。阜龙乡、元门乡、七坊镇卫生院标準化乡镇卫生院开工建设;县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血液透析科、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加快建设。
社会保障
截至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16人,下降25.4;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604人,下降3.7%;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270人,下降13.7%。全年实施医疗救助4833人次,下降49.8%。其中,城市医疗救助2533人次,下降52.4%;农村医疗救助2300人次,下降46.6%。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33.03万元。为19名孤儿发放保障金13.8万元。为2862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269.05万元,为6位百岁老人发放高龄补贴3.24万元。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共6205份,发放意外伤害保险累计105675元。
红坎瀑布

截至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0270人;其中,职工21521人、离退休人员18749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37956人,其中,职工19825人、离退休人员1813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318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329人。
截至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完成标识脱贫2684户共11365人,完成比例为107.7%;白沙黎族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至5011户20381人,贫困发生率18.05%。发展生产脱贫,整合投入特色产业资金3257.43万元,使10701人贫困民众实现脱贫;重点扶持8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投入旅游开发资金1750万元;实现贫困人口劳务输出2320人;对2个自然村实施易地整村搬迁工程;中央和县级财政安排生态补偿资金176万元;改造贫困户危房2139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86人纳入低保範围;投入7334万元用于农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5190万元,比2015年增长9.5%。全年货运量1481万吨,比2015年增长13.8%;货物周转量101453万吨千米,比2015年增长14.0%;客运量2235万人,比2015年增长14.0%;旅客周转量95842万人千米,比2015年增长13.7%。
邮电事业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邮电业务总量17444.2万元,比2015年增长11.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969万元,增长12.8%;邮政业务总量1475.2万元,增长3.4%。年末白沙黎族自治县固定电话用户15804户,下降1.0%;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263户,农村电话用户9541户。年末行动电话用户102235户,增长0.2%。年末网际网路用户18257 户,增长7.1 %。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人8.1部,下降0.1%;行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52.4部,同比持平。
其他事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空气品质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100%,比2015年提高1.2%;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为83.8%、良级天数比例为16.2%。白沙黎族自治县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为0.031毫克/标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值0.003毫克/标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为0.005毫克/标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品质一级标準。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在开展监测的10个河流断面中,有9个断面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準》(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準,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90%。开展监测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为优,达标率为100%,水质全部优于地表水Ⅲ类标準,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安全生产
201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起,比2015年增长2.2倍%;其中死亡8人,增长1.0倍%;直接经济损失143万元,下降54.7%。全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6起,比2015年增长5.0倍%;其中死亡5人,增长25%;直接经济损失43万元,下降86.2%。火灾事故发生16起,增长2.2倍;直接经济损失14.67万元,增长1.8倍。
风景名胜
陨石坑
陨石坑直径3.7千米,其坑唇墙的形态皆完好。此坑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比着名的美国亚力桑那坑和前苏联的爱沙尼亚卡里陨石坑的年代都久,是距今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坠落此处爆炸形成。
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
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邦溪镇,距白沙县政府牙叉镇53千米,面积357.8公顷,海拔127-170米之间。1976年10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建立了这个为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988年海南省成立后,划归为白沙县林业局领导,主要保护对象是海南坡鹿及其生态环境。主要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兔、蟒、穿山甲、原鸡、海南山鹧鸪等。维管束植物101科、284属、374种。
坝王岭森林自然保护区
坝王岭森林自然保护区山岳连绵,跨于昌江、白沙、乐东、东方境界,坝王岭总面积117万多亩,是森林旅游的理想境地。保护区的山岭南北绵延,主峰虎头岭海拔1447米。次为坝王岭,海拔1390米。
红坎瀑布
白沙红坎瀑布位于元门乡东南部,距县城24千米处。红坎瀑布总落差145米。瀑布源于海拔1101米的红坎岭,两岸峰峦矗立,溶岩密布。
地方特产
白沙绿茶
白沙绿茶产于五指山麓白沙农场24队鹦哥岭下的牛山盆地。据中国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王道经研究多年的天文资料数据推算及1993年专程赴白沙场24队考察证明,盛产白沙绿茶12.22平方千米的鹦哥岭下的牛山盆地,与70万年以前降落的一颗直径为100的小行星的陨石坑吻合。
藤器
藤器原料采自海南红藤或白藤,精心编制雕琢而成。用于编织藤製家具的藤家族成员主要竹藤、白藤和赤藤。竹藤名为玛瑙藤。
人形骨簪
黎族妇女盛装时喜欢佩带首饰。从头钗、耳环、项圈到手镯、脚环样式很多。多为银质,各地区略有不同。五指山、琼中、保亭的妇女喜欢佩带多重项圈和月牙形项圈;乐东县和沿海地区的妇女喜欢佩带多个圆形耳环;最有特色的是白沙县润黎妇女的人形骨簪。骨簪用牛腿骨雕刻而成,有单头和双头两种。骨簪通长约20至25厘米,宽约2厘米,厚度约0.8厘米,雕刻非常精细。
民俗文化
黎族服饰
黎族服饰体现了南太平洋区域服饰文化的特点。黎族共有五个支系,各支系间服饰明显不同,白沙县黎服饰较为原始,女子穿青布贯头衣,衣侧和袖口饰有精细的两面绣纹样,下着黎锦短筒裙,最短者仅为七寸长,赤脚。妇女挽髻于脑后,骨簪雕有精细花纹。男子传统装束为上穿无领对襟衣,下着吊产,赤足,包头帕,衣物有少量绣饰。
黎家习俗
敬酒:黎族农民中,逢年过节家里来了贵客都要盛情款待,越是久别的客人,场面就越隆重。席间凡人如果有年达十八至二十余岁且相貌较美,处事伶利的大姑娘,家长总是吩咐女儿向客人敬酒。如果主人之妻是新婚媳妇,则由其妻先给客人敬酒。这被看作是对客人的无上尊敬。
猪头宴:在白沙县的元门乡、牙叉镇、南开乡等地方大部分黎族村民中,仍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宴会习俗——猪头宴。
获得荣誉
国家卫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