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保健球

保健球

保健球

保健球,是用金属製成的两个小圆球,大小型号不同,重量也有异,据说此种成对的保健球起源于北方。大约5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的嘉靖年间,河北省的保定府就已经有製作健身球的红炉作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保健球
  • 外文名:health care ball
  • 製成:金属
  • 起源:中国北方

传说

关于健身球的发明过程,据传还有一段故事呢。健身球起源于保定,又被人们称为保定铁球,源于一个铁匠之手即王铁匠。保定府有一个王铁匠,平时安居乐业。不料当地的一个劣绅看中了他的女儿,竟欲加以侮辱。后来适逢当地一位回乡探亲的御史,得知此事后,设法予以营救,使王铁匠父女感恩不尽。不久御史在朝中遭奸臣陷害而告老还乡,竟因中风而半身不遂,语言蹇涩、行动困难。王铁匠父女俩左思右想,总想找个方法报答其救命之恩,苦无良策。一夜,王铁匠梦见药王孙思邈告以打制一对铁球,王铁匠依梦中所见,亲自锻制了一对,并送给御史。御史如获至宝,以之天天摩搓,不出两个月,病体竟大见康复。自是保健球便流行开来了。
美丽的传说一般来自民间,虽然其间不免有夸张色彩,但终归说明它的来龙去脉。我们不能想像它只是在一夜之间由某一个人或少数人灵机一动,就创造出来的。在此之前,人们必然已经在这方面有一些相类似的经验。

类似之物

民间尚经常看到人们用一些天然的小球形物,如核桃、小鹅卵石之类来搓摩,日久,小球都变得油光锃亮。人工打制保健球,应该是在这种自然形成的保健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无论如何,这种保健球养生法在清代就已相当普遍套用了。如清代医家吴尚先曾在《理瀹骈文》中提到“弄丸”,“搓丸”,说“以铁丸手搓可去淤”。据说,清代文人,着名的《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晓岚就喜爱这种搓丸活动,且以这推荐给当时的乾隆皇帝,结果俩人均获得高寿。

手针球

手针球是通过手指的运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筋健骨、清神活血、防止高血压及各种慢性疾病;
保健球
相传:清代末年,保定铁匠艺人子诚,以仁孝闻名乡里,唯与慈母相依度日,怎奈母亲年事已高,耳鸣目眩、左手复挛之症日益渐重,生活起居甚为不便,见母亲此般,子诚心急如焚,遍访名家,研习医学,立志解母之苦。一日,偶识奇医,据传此人乃华陀之后,专攻人体经络学说,走访行医间常依穴位之法解乡邻痛疾,广受百姓崇敬,听子诚之事,甚为感动,运用所术,为其医治,施诊间发现子诚之母因六脉淤积,以致心血不供,须常年以铁匠之力推散阻淤,怎奈子诚每日在外谋生,难保为母按摩,遂依日常打铁之术,置小铁球于普通铁球之上,助母亲按摩效力,老人病结逐以好转,后经神医释解,因子诚所制铁球,力道远超手劲,兼备传统按摩、拟针灸之疗效,医理略胜以往神医六脉按摩所学。

健身机理

现今认为,保健球的方法,最适于中老年人之保健。平时一有空,散步、看电视、静坐交谈时,均可进行。它不仅能起到流通全身气血、活动筋骨,以达到调和阴阳的保健目的,且具有治疗某些病症的作用,对中医所说的痿痹证,现代医学所说的肩关节周围炎、偏瘫、高血压、骨关节病、颈椎病,甚至像慢性腹泻、冻疮一类病症,也都有一定效果。
古人为什幺如此看重小小圆球呢?又如何认为它能起到那幺大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呢?
古人认为,人体的四肢与全身是一个整体,人身的里里外外,靠着一个贯穿在全身各个部分、各个角落的系统,把它连成一体,这个系统称为“经络系统”。全身共有 14 条大的经脉,除两条分布在身体正中线的背面及腹面外,其余 12 条把手足和躯体的胸腹头等部位联繫在一起,中医称为“内联脏腑,外络肢节”。从这些正经上又分别发出一些络脉,与其他各个角落相连繫。经络是全身气血流行的通道。这样一来,四胶与内部脏腑就有了“直线”相连通。同样,足和下肢也有六条经脉分别与躯体内部的其他六个脏腑,即肾脏、
肝脏、脾脏和膀胱、胆、胃互相连繫。
俗话说,“十指连心”,指的就是 10 个手指(包括 10 个足趾)与全身内部各个脏腑器官都是连在一起的。古人认为:在这些指头、足趾的末梢,以及手掌、足掌上,都有一些很敏感的穴点分布着,称为“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其信息通过经脉及络脉,就能传递到相应的脏器,并影响到全身。比如,在手背“虎口”的部位,中医认为这里有一个“合谷”穴,它与头部的经络相连繫;头面部、口腔部的病症,在这个穴位上进行刺激,就能治疗或缓解,就是这个道理。
用搓捏保健球的方法,不断刺激分布在手心、手背、指头上的穴位,不仅可施加影响于相应的脏腑,还活动了局部的经络,使气血得以流通。气血流通后,病邪就不容易在这里侵袭隐蔽,这就是保健球能养身保傻,还能治疗某些病症的道理吧。

功效

保健球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健身器具,有石的、钢的、铜的,还有的只用两个核桃当球。冬季不爱出门,在家看电视时玩玩保健球,有益于强身健体,在玩球时指掌做适度运动,调节了肌体经络。常玩保健球还有以下四大作用:

增强手部的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

通过指掌运动,可以使手指、手掌、手腕弯曲伸展灵活,促进指、腕、肘等上肢肌肉的运动,可防止和纠正老人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上肢麻木无力、颤抖、握力减退等症状。

调节中枢神经

保健球可刺激手掌第二、第三根掌骨,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达到镇静怡神、健脑益智的功效,从而增进自身脏腑的生理功能。

有活血通络的效果

通过指掌的运动,使保健球滚行于手掌之中,不断而又有规律地冲击手上的诸多穴位,它们都是人体中几条重要经络的起始点,与五脏六腑有密切的联繫,对全身的许多器官都有相应的调节保健作用。

健脑

手部运动对大脑有益,在玩保健球的时候,可以使人的思想集中于手上,排除各类杂念,消除紧张状态,使大脑得到放鬆。因此,常玩保健球能有效保健大脑,减缓脑部的老化速度,还能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此外,玩健身球要有耐心,并儘可能地与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传统健身项目交替进行,以增强健身效果。

发展简史

1937年泸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攻占保定,铁球艺人被环境所迫停止了生产。
保健球保健球
1955年,保定的机铁生产合作社首先恢复铁球生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铁球被视为“四旧”,生产再次中断。
1975年10月,原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商震从日本回国探亲来到保定,希望得到一副铁球。因当时没有生产单位,负责接待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在一位曾生产过铁球的老工人家中找到一副铁球,经过修理抛光,赠送给了商震,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1981年,保定市农具厂(后改为铁球厂)也恢复铁球生产,铁球用不鏽钢製作,对外称健身球,后更名为王铁匠健身球。
1982年2月,美国贸易联合公司主席原康德市市长皮乐斯先生亲自到保定定购了6000对健身球,每天用健身球锻练身体半小时,并用录音、录像宣传健身球的益处。
1982年4月,美国报刊发表了健身球的照片和文章。
1982年6月,香港《大公报》登载健身球的新闻报导,题为“大如鸡卵,金属製成,保定健身球造福于美国患者”。香港商人吕高敏在香港开办了健身球业务,向全世界推销。
1984年4月27日,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把两副健身球送给美国总统里根夫妇。里根总统高兴地表示,一定要抽出时间练这个新的体育项目。
1984年8月,保定市成立健身球协会,专门研究健身球传统技法,先后整理出“双球旋转”,“多球旋转”,“空中抛接”、“多人对接”、“上下滚动”等多种运动技巧。
1985年,保定市举行了首届铁球表演评比大会,随后组建了铁球技术表演队。多次应邀到北京和全国各地进行表演和技术辅导,把具有悠久历史的保定铁球运动介绍给各地老年人和外国人士,为保定健身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开闢了新路。
1990年,中国举办亚运会期间,亚运村村长焦若愚把健身球赠送给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萨马兰奇主席对健身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1998年陈月楼专门研究健身球的健身作用,先后十九次前往健身球发源地保定调研、考察、交流,总结了一套铁球健身操,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在全国推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