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滑石散(中药)
百合滑石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滋利心肺,清热利尿之功效。主治百合病以及百合病变发热证。症见发热,小便赤涩或心烦、乾咳,头身困重。现临床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动过速、中暑等。
基本介绍
- 名称:百合滑石散
- 别名:滑石散(《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 出处:《金匮要略》卷上
- 组成:百合、滑石
- 功用:滋利心肺,清热利尿
- 主治:百合病以及百合病变发热
歌诀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组成
百合(炙)一两(30g),滑石三两(90g)。
用法用量
古代:上为散。每服方寸匕,饮下,一日三次。当微利者,止服,热自除。
现代:为细末,每服9g,日3服。
功用
滋利心肺,清热利尿。
主治
1.《金匮要略》:百合病变发热者。
2.《备急千金要方》:百合病小便赤涩,脐下坚急。
方义
本方原治乃百合病日久不愈,热盛于里,外达肌肤,故见发热;热邪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赤涩。若心阴虚而不能滋养,则心烦;肺阴虚而不能滋润,则乾咳;虚热上攻于咽,则咽燥;湿困阳气而不展,则身沉重,或欲行不得行;阴津亏虚于下,则小便赤;虚热上攻而困阻阳气,则头沉头痛;虚热煎熬津液而为痰,则痰少而黏;虚热浸淫肌肤,营卫欠和,则发寒热;舌红,少苔或黄而腻,脉虚数均为虚热夹湿之徵,其治当滋利心肺,清热利尿。
方中百合甘寒质润,甘润养阴,寒则清热,入心、肺二经,滋心肺,清虚热,为君药。滑石甘淡而寒,质重而滑利,入胃、膀胱经,清热利湿,通利小便,为臣药。《高注金匮要略》云:“滑石分理阴阳,为中下二焦清利之品,配百合以收摄其气,则水道下泄,而阳热自除矣。”两药相合,一滋一利,滋不助湿,利不伤阴。二味合为散者,取散以散之之义。散调络脉于周身,引内外之热气,悉从小便出矣。用法中强调“当微利者,止服”,以阴虚不得过分消伤津液也。
运用
辨证要点:发热,小便赤涩或心烦、乾咳,头身困重。
临床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动过速、中暑等。
加减化裁
若湿停下焦,小便不利较重者,合五苓散以利水渗湿;若热蕴下焦,小便灼热较重者,加黄柏、栀子以清热泻火。
文献摘要
《东医宝鉴》:“百合滑石散,治百合病变寒热者。”
《伤寒论集注》:“治百合病变成发热者,百合滑石散。”
《金匮要略》:“百合滑石散方,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起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各家论述
徐彬:仲景尝谓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则知变发热者,内热不已,淫于肌肤,而阳分亦热,故以滑石清腹中之热,以和其内,而平其外,兼百合壮肺气以调之;不用泉水,热已在外,不欲过寒伤阴,故日当微利,谓略疏其气,而阴平热则除也。(《金匮要略论注》)
张璐:若变发热,乃脉郁而成热,佐滑石以通利之。(《张氏医通·百合》)
吴谦等: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其内热可知也,故以百合滑石散主之,使其微利,热从小便而除矣。(《医宗金鑒·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陈元犀:百合病原无偏发热之证,变发热者,内热充满,淫于肌肤,非如热之比。主经百合滑石散者,百合清金泻火降气,从高源以导之;滑石退表里之热利小便。二味合为散者,取散以散之之义,散调络脉于周身,引内外之热气,悉从小便出矣。(《金匮方歌括》)
注意事项
1.小便短少属肾气虚衰者忌用。
2.服用本方,病人可有小便量增多,或小便由不利转利,小便利或量略多,这标誌着邪热挟湿已去,当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