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肖蛸
雌蛛体长7.56~8.00。一雌蛛体长8,00:头胸部长2.50,宽1.75;腹部长6.66,宽2.52。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伴侣肖蛸
- 界:动物界
- 目:蜘蛛目
- 亚目:后纺亚目
- 科:肖蛸科
- 亚科:肖蛸亚科
- 属:肖蛸属
原始文献
Proc. U. S. Nat. Mus. 63(13): 10, pl.3, fig.17.

国内分布
江苏,四川,贵州。
资料来源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纲 肖蛸科:181-183
形态描述
螯肢长1.71。背甲黄褐色,两眼列至中窝之间中央的两侧各具一暗褐色斑,两个斑内镶嵌一“V”字形深色斑纹。颈沟和放射沟明显,浅黑褐色。胸部两侧缘具浅黑褐色宽边。除前中眼外其余6眼的基部周围均具明显的黑褐色眼斑。两眼列均后凹,后眼列稍宽于前眼列。前中侧眼间距大于前中眼间距(0.20:0.10);后中眼间距大于后中侧眼间距(0.23:0.20)。前、后侧眼间距0.10。中眼域长0.38,前边宽0.35,后边宽0.48。前中眼=后侧眼=后中眼>前侧眼(0.13:0.13:0.13:0.08)。
额高0.13。螯肢黄褐色,具黑色素。具前、后护齿。前齿堤近螯牙的基部有一大齿,间隔一段距离有6个齿,排成一排,向螯基方向依次渐小,间距也逐渐变窄;后齿堤10齿,第1齿靠近后护齿,第2齿与第1齿相隔一段较短的距离,并呈三角形,后续8齿,向螯基方向亦依次变小。螯牙近基部的腹面具一尖突。下唇、颚叶和胸板均为浅黑褐色。步足黄褐色,各节末端均为黑褐色。腿节I的前侧面具7根刺。
步足测量:Ⅰ 22.05(6.30+7.47+7.20+1.08), Ⅱ13.86(4.32十4.50+4.23+0.81), Ⅲ6.39(2.16+1.80+1,89十0.54),Ⅳ11.68(4.23十3.69十3.06十0.70)。足式:1,2,4,3。腹部的背面近中部向上隆起,后端钝圆,不向后伸展超越纺器。背面中央具一浅褐色宽纵带,纵带内密被浅黄色鳞斑,从前端到后端沿纵带的两侧缘排列有8对黑色斑点,其中第1对呈半环形,第2对最大,最后2对呈卵圆形,倒数第6~4对呈半月形。背中央纵带的两侧各具一波纹状黄白色纵条纹。腹部侧面颜色较暗,由浅黑色网状纹和黄褐色鳞斑组成。腹部腹面的中央为一浅黑褐色纵带,纵带的两侧黄白色,亦呈带状。纺器浅黑褐色。生殖盖宽大于长,纳精囊2对,卵圆形,中纳精囊短,顶部也呈卵圆形。
鉴别特徵
本种与前齿肖蛸 T.praedonia的关係较近,区别在于本种的前眼列占满头部的宽度,后齿堤的第2齿呈三角形并与第1齿的间距较小,腹部背面近中部强烈隆起,第1纳精囊呈球形。
地理分布
江苏、四川、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