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少颖
何少颖,男,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何少颖
- 国籍:中国
- 毕业院校:福州大学轻工系
- 性别:男
- 职务: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 职称:教授
个人介绍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福州大学心理谘询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国家首批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08-019);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特聘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谘询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教育背景
1981.09-1985.07 福州大学轻工系,获工学士学位
1987.09-1989.07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及工程系,获法学士学位
1992.12-1994.0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谘询与治疗专业学习
1998.09-2000.08 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科学管理与决策)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2005.09-2006.09 北京师範大学心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承担、参与课题:
1.《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及其干预措施》,福建省教育科技项目,1993-1995
2.《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徵和演变》,(参加) 国家社会科学中华基金,1994-1996
3.《我省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21世纪人才培养的影响》,福建省教育厅 ,1999—2000
4.《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福建省教育厅, 2001.3---2002.7
5.《福建省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干预措施》,福建省教育厅,2004---2005
6.《跨世纪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福州大学科研项,1999.1--2000.6
7.《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实践研究,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2---2005
8.《心理学套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案与措施研究》,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6---2007
9. 《构建福建高校性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性骚扰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2008
10.《基于web服务的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研发》,第五批“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2009
11.《警察群体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分析》 (08SKQ04) , 2008年度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08-2009
学术兼职
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省心理学会 常务理事 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福州大学心理谘询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国家首批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08-019) 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特聘心理治疗师 中国心理学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谘询专业委员会 委员 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 常务理事
主要学术论文
1.《5例自杀大学生的心理测试分析及预防》,《学会》杂誌医学专版,1995第12期
2.《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学会》杂誌医学专版 1995第6
3.《博士、硕士生心理现状分析》 《学会》杂誌 1997第1期
4.《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其干预措施》《福州大学学报》 1996第2期
5.《504名博士、硕士生的个性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誌》1998年第1期
(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研究》全文转载)
6.《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心理学意义》 《学会》杂誌 2001第8期
7.《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探索 《福建公安高等学校学报》2001.7
8.《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12月
9.《大学生的性心理与性教育问题研究》 《走进阳光地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2.9
10.《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调查及分析》 《健康心理学》2002第3期
11.《大学生心理训练课程的教学探索》 《福州大学学报》2003年1月
12.《团体辅导在心理训练中的套用研究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13.《运动疗法对神经症治疗的研究》 《健康心理学》2003第1期
14.《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展研究》(第二作者)《广西师範大学学报》2003第2期
15.《福建省高校教师人格特徵问题探究》 《健康心理学》2003第6期
16.《团体谘询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套用》(第二作者) 《健康心理学》2004第3期
17.《福建省高校教师人格特徵问题探究》 《健康心理学》2004第3期
18.《高校贫困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二作者) 《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第4期
19.《福建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徵》《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7第11卷 第30期
20.《福建省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格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第三作者) 《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第9期
21.《大学生自尊和人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第三作者) 《中国学校卫生》2007.5
22.《反思青少年“自我异化”》 (第二作者)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四期.(季刊).
23.《反思现代“教育神经症”》 (第二作者)ISSN 1007-1687 CN42-1782/C 《湖北第二师範学院学报》.2008年第七 期.
24.《关于网路激惹行为的理论构架》understanding flaming at the work place through the lens of victimization. (第二作者) 《国际心理学杂誌》sscI 2008, 43(3/4), P820.
25. A Study of Kinesiotherapy for neurosis Therapy 2008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 2008.10
2.《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学会》杂誌医学专版 1995第6
3.《博士、硕士生心理现状分析》 《学会》杂誌 1997第1期
4.《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其干预措施》《福州大学学报》 1996第2期
5.《504名博士、硕士生的个性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誌》1998年第1期
(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研究》全文转载)
6.《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心理学意义》 《学会》杂誌 2001第8期
7.《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探索 《福建公安高等学校学报》2001.7
8.《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12月
9.《大学生的性心理与性教育问题研究》 《走进阳光地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2.9
10.《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调查及分析》 《健康心理学》2002第3期
11.《大学生心理训练课程的教学探索》 《福州大学学报》2003年1月
12.《团体辅导在心理训练中的套用研究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13.《运动疗法对神经症治疗的研究》 《健康心理学》2003第1期
14.《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展研究》(第二作者)《广西师範大学学报》2003第2期
15.《福建省高校教师人格特徵问题探究》 《健康心理学》2003第6期
16.《团体谘询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套用》(第二作者) 《健康心理学》2004第3期
17.《福建省高校教师人格特徵问题探究》 《健康心理学》2004第3期
18.《高校贫困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二作者) 《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第4期
19.《福建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徵》《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7第11卷 第30期
20.《福建省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格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第三作者) 《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第9期
21.《大学生自尊和人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第三作者) 《中国学校卫生》2007.5
22.《反思青少年“自我异化”》 (第二作者)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四期.(季刊).
23.《反思现代“教育神经症”》 (第二作者)ISSN 1007-1687 CN42-1782/C 《湖北第二师範学院学报》.2008年第七 期.
24.《关于网路激惹行为的理论构架》understanding flaming at the work place through the lens of victimization. (第二作者) 《国际心理学杂誌》sscI 2008, 43(3/4), P820.
25. A Study of Kinesiotherapy for neurosis Therapy 2008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 2008.10
26.《性骚扰的性别差异认知研究》(第二作者) 《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第1期
27.《创业型大学人文实验中心建设的实施策略》(第二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第1期
27.《创业型大学人文实验中心建设的实施策略》(第二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第1期
28.《探索小组工作方法在老年公寓开展社工服务的具体运用(第二作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9第10卷 第2期
29.《朗读训练在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第二作者)《中国健康心理学杂誌》2009第17卷第7期
30.《职场群体与校园环境下的性骚扰行为研究》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 论文集 2010.11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人民政府
31. 《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两种研究範式》(第三作者)ISSN 1671-3710,CN 11-4766/R
《心理科学进展》2010, Vol. 18, No. 12, 1949–1957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个人荣誉
1.2000年《大学生心理学》(主编)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 2001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3.2001年《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专着获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年度优秀专着一等奖。4.2001年《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5. 200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教材(主编)获福州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6. 2004年《构建福州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排第三)也荣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7. 2005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8.2007年《福州大学心理谘询中心》(负责人)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9.2008年本人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优秀工作者称号10.2008年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体系(负责人)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1.2009年获福州大学第五届教学名师奖。12.2009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负责人)获福州大学教学团队称号。13.2010年《套用心理学》项目(负责人)获福州大学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14.2010年《福州大学心理谘询中心》(负责人) 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