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 2005 年 12 月,其前身为教育系,成立于 2000 年 6 月。现有国小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拥有一支年轻而优秀的专任教师队伍,教职工共有 32 人。专任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 5 人,讲师 21 人;博士研究生 2 人、硕士研究生 21 人。校级教学能手 6 人。现有 14 个教学班,学生 655 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目的: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 对象:教育培训机构
- 属性:60余篇
学院概况
学院从建立便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工作的着眼点,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明确了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定、培养手段和评价方法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在课程设定上,教育类课程、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三线并重。特别注重实践性环节和师範生特有能力的训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院着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国小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科研人员等。
科研成果
自建系以来,全院教师辛勤耕耘,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教材、专着8部,在国核心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共4项 。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已向社会输送了9届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领导
党总支书记——杨莉
院长——吕安琳
副院长——智银利
学术资源
学校大力支持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投入了大量的基本建设资金,学院配置有:钢琴教室 3 个(钢琴 50 台)、手风琴教室 1 个(配置手风琴 25 台)、舞蹈练功房 300 平米、画室 1 个、资料室 1 个(藏书 5000 余册)、微格实验室 1 个 、心理学实验室 1 个。这些仪器和设备总投资约 110 多万。
专业设定
教育学专业(师範本科)
培养目标:本着重基础、宽方向的专业教师培养原则,力争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养成深厚的人文素养,并具有乐于探索和创造的发展潜能,该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教师,应能胜任基础教育文科综合课以及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作为管理员,应能担当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作为研究人员,应能从事教育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谘询、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与心理统计、心理测量、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社会心理学、教育法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汉语言文学基础、专业英语、艺术素质训练等。
国小教育专业(师範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具有健康人格、体魄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小教师及国小教育科研人员。
开设的主要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谘询、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国小各科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基础、专业英语、艺术素质训练等。
师资队伍
田云兰,女,副教授。1965年4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职攻读山西大学教育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任职以来除承担过本校公共课《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外,现主要承担本系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专业技术课《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及《学校卫生学》等课程。1989年评为晋中教育学院优秀教师,2000年获晋中师专青年教师赛讲二等奖。曾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杂誌发表《成就动机与学生学习》等论文10余篇,出版《课堂教学的艺术》、《科学教育经典实验选》教学专着两部。参与过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担任“探究式教学理论研究”子课题;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担任“关于农村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研究”子课题研究。
智银利,女,硕士,副教授。1967年9月出生,1990年7月毕业于本科山西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5年7月毕业于辽宁师大教育系教育心理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于北京师範大学心理学院做青年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山西省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自1990年7月分配到晋中学院工作以来,除承担过本校公共《心理学》和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外,一直主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谘询》、《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由于工作认真努力,连年教学考评均为优秀,并荣获1991年度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000年度校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2003年度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2004年度校级“中青年教师网路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 2006年度校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在科研方面,参编教材2部,参与省级科研课题3项,主持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项,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1篇,如《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表露的关係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誌.2008.10)等。
许继红,女,硕士,副教授。1970年5月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12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晋升副教授。在校承担《班主任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专着一部,论文8篇。
闫丽英,女,硕士,副教授。1968年9月出生。山西省心理学会、山西省陶
行知研究会会员。从1991年任教起,先后主讲教育学、心理学、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校管理学、学前教育史、教育原理、德育原理等主干专业课程及公共课程。出版学术专着一部。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中西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的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专项任务研究项目“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其压力应对和心理健康关係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现正承担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干预研究”。2006年《正确引导教师职业价值取向 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荣获山西省心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7年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徵文三等奖。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兼职连任班主任多年,2008年荣获山西省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吕安琳,女,硕士,讲师。1966年4月出生,1988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8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教育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自1988年7月分配到晋中学院工作以来,先后承担本校公共课《心理学》、《教育学》及专业主干课《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亲职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晋中师专优秀教案奖”及“中青年教师网路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在科研方面,曾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管理》等杂誌发表论文数篇,主编教材一部(《教育学》),参编教材两部(《心理学》、《中国国小教育史》)。主持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明清晋商亲职教育”的研究。
彭红琴,女,本科,讲师。 1967年6月出生,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现为山西省心理学会会员。在校承担教育理论公共课《心理学》、《教育学》的教学任务,在院承担专业课《发展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发表论文有《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辨析》、《课堂教学中游戏因素的运用与儿童的发展》、《发掘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性格》等。
张俊,女,硕士,讲师。1967年8月出生,1990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上海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讲课程:《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学》。科研方向:情感教学心理。获奖情况:1998年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2003年荣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论文《情绪智力结构的实证研究》荣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度“百部(篇)工程”三等奖。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共1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篇;撰写专着1部。
刘永萍,女,研究生学历,讲师,1967年8月出生;1992年7月山西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山西晋中技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994年于山西晋中职工大学合併,继续担任教学工作,1998年晋升为讲师,2000年与晋中师专合併,仍承担教学工作; 2004年9月到山西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研究生,专业为高等教育专业,2007年毕业后到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先后承担过公共课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学校管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发表的论文主要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之我见》、《综合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要服务于教师教育的发展》。
吴育红,女,硕士,讲师,党员。 1976年12月出生,1996.9——2000.7月就读于东北师範大学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分配至晋中师专从事教学工作。2003.9—2006.7月就读于广西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2006年晋升为讲师。2000年7月至今,一直在晋中学院工作,主讲公共心理学、公共教育学、国小语文课程与教学、语文教育学等课程,还承但过幼儿心理学、幼儿双语教学、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2002年在晋中师专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主编教材1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篇。
范莉峰,女,硕士,中共党员,助教。1982年10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山西师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7月参加工作,在校承担教育理论公共课《心理学》、《教育学》的教学任务。2006年至2009年在山西大学攻读教育学原理专业,并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被省高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发表论文有《先秦“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发展》、《教育财政制度下解决城乡教育不公的对策》。
姜婧,女,硕士,讲师。1982年9月出生,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範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7月参加工作,在校担任《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并承担《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常英华,女,硕士,讲师。1979年12月出生,2006年毕业于瀋阳师範大学高等教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7月参加工作,在校担任《教育学》等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并承担《教育与心理统计》和《变态心理学》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刘海霞,女,硕士,党员,讲师。1980年出生,毕业于山西师範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在校承担英语教学法、综合英语以及公共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任务,发表论文《对国中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浅论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
范朝霞,女,研究生,讲师,党员。1979年2月出生,200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教育与心理测量。在校承担教育理论公共课《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系专业课《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国小数学课程与教学》、《心理测量》。
毛佳丽,女,硕士,讲师,党员。1982年6月出生,2008年6月毕业于江西师範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9月参加工作,在校担任《教育哲学》、《现代教育思想》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李国兴,男,本科,讲师。1965年10月出生,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承担美术课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的十几年中,先后获得“晋中市校园文化艺术节”书法优秀奖、绘画优秀奖;晋中市优秀班主任称号;草书作品被收录《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一书;发表《美育与德育》等论文。在多年的教学中,致力于普通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研究。
师桂芬,女,本科,讲师。1968年9月出生,承担声乐教学任务,研究方向;民歌演唱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趋势。曾多次参加各种声乐比赛并获奖。2002年12月,在晋中学院第三届学术活动月中获得青年教师赛奖一等奖;2005年3月被评为晋中学院先进女职工、晋中市总工会先进女职工。发表论文《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关于高师声乐教育的目标与方法》《谈艺术道德感化功能》等。
陈丽,女,本科,讲师。1969年1月出生,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在校承担钢琴、声乐、手风琴、乐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发表论文《浅谈钢琴集体课教学》、《音乐与德育》等。
王红,女,本科,讲师。1968年11月出生,毕业于临汾师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承担声乐、钢琴教学任务。2001年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青年教师赛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发表论文《谈声乐教学中歌唱气息的运用》等。
王瑞萍,女,本科,讲师。1964年出生,毕业于太原师範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在校承担艺术类语言课的教学任务,发表论文《数位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电子音乐在课堂中的套用》。
高冬梅,女,本科,讲师。1971年6月出生,2005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在校承担艺术类舞蹈课程《芭蕾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任务。2005年获山西省高校艺术节舞蹈比赛优秀辅导奖。发表论文《校园舞蹈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民间舞的多样性》。
研究课题
田云兰
论着:
1.《课堂教学的艺术》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7
2.《科学教育经典实验选》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2.5
论文:
1.《成就动机与学生学习》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8
2.《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4
3.《从国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视角看我国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问题》《教育理论与
实践(人大複印资料《素质教育》转载)》 2005.8
4.《农村基础教育的方向应该在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12
5.《创新教育应从幼稚园抓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增刊
6.《谈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学与管理 2003.8
7.《减轻学生负担 实施素质教育》山西广播电大学报 2000.7
8.《试论教学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晋中高专学报 2000.4
9.《论教师的创造性素质》 晋中高专学报 2002.2
10.《教育过程中应慎用惩罚》 晋中高专学报 2004.2
智银利
课题:
1、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参与。
2、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及方法研究》,参与。
3、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研究》,参与。
4、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干预研究》,主持。
论着:
1. 在胡振开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辽宁师大出版社1995年1月版)一书中,参编约3万字
2. 在田宝等人主编的《心理学新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一书中任副主编,参编约15万字
论文:
1.《国中生逆反心理浅探》,晋中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
2.《浅谈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培养》,辽宁高教研究 1996年第6期。
3.《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山西师大学报(教科版),1996年增刊。
4.《农村中学素质教育与师专教育改革》,《高校社科理论探索》,兰刚等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5. 《马斯洛人格理论述评》,晋中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
6.《关于中国小教师不公正的行为表现及对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刊于高国顺、韩士生主编的《师专教改实践与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7. 《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晋中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
8. 《加强青少年挫折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晋中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
9.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提高未来国中教师素质》,刊于田恩瑞、刘啸霆主编的《新世纪师专教育改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10.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晋中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
11. 《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7期
12. 《正确应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4年第1期
13. 《最佳化社会环境资源,有效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中国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学习版),2004年第1期。
14. 《有效控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晋中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
15. 《教师体罚心理探微》,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4期。
16.《专科大学生到课率违纪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学习版),2005年第2期。
17. 《试论教师的公正品质及其培养》,新课程,2005年第6期。
18. 《成人对儿童欺负行为干预情况的调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19. 《晋中学院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0. 《大学新生自我表露状况的调查研究》,晋中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
2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表露的关係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誌, 2008年第10期。
许继红
论着:
1.《简明社会心理学》(群言出版社,2006.3)
论文:
1.《广义教育·狭义教育·教学》
2.《当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弊端》
3. 《师专学生自尊心与心理健康水平关係的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4
4. 《自尊研究述评》晋中学院学报 2006.4
5. 《中国小思想品德教育低效原因探析》教学与管理 2006.4
6. 《论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式系统及其管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7.6
7. 《自尊与心理健康及思想道德之间的关係》新德育 2007.2
8.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教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1
闫丽英
课题:
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中西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
容、途径和方法的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专项任务研究
项目“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其压力应对和心理健康关係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现
正承担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干预研究”。
论着:
《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刊号:ISBN 978.7.5 377.3173.7》
论文:
1.《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中》晋中教育学院学报1992.2
2.《论师爱的层次》教与学1995.2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困境与对策》中国农业教育 2007.4
4.《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师社会职责的思考》中国农业教育 2007.6
5. 《关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建设的思考》山西农业大学 学报 2007.5
6. 《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晋中学院学报 2006.2
7. 《浅议新课改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挑战》 雁北师範学院学 报 2006.6
8.《走出迷雾: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一些误区的反思》(基础教 育课程,2008.3)
科研奖励:
1、《正确引导教师职业价值取向 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 2006.9.14获山西
省心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浅析基础教育新课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007.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徵文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吕安琳
论着:
1. 主编《教育学》 1999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 参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国小教育发展史》 西南师範大学出版社。2003.
论文:
1.《浅论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的相互关係 》,西南师範大 学学报 1995年增刊
2.《香港的中国小教育》,西南师範大学学报·教育版 1997 3
3.《素质教育:高校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对策》,山西高教研 究 2000 1
4.《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向》,教学与管理 2006 5
5.《孔子义利观及其对德育的意义》,晋中学院学报 2006 4
6.《改革教师教育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8
张俊
论着:
1.《学前心理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12
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02
论文:
1.《榆次市城区国小附近学前班现状调查及分析》
2.《元情绪的操作:心理谘询技巧之一》 晋中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3.25
3.《元认知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管理 2006.3.20
4.《地方性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12.20
5.《元认知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中北大学学报 2006.6.30
6.《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心理活动之影响》 晋中学院学报 2006.8.25
7.《元认知对高校教师学习观念更新的影响》 运城学院学报 2008.4
8.《有关图式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晋中学院学报 2008.4
9.《情绪智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心理科学 2008.9.20
科研奖励:
《情绪智力结构的实证研究》荣获二00八年度“百部(篇)工程”三等奖,发证部门是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彭红琴
论文
1.《发掘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性格》 山西省教育学会 1995.
2.《榆次市城区国小附近学前班现状调查及分析》山西省幼儿教育学会 1997.
3.《课堂教学中游戏因素的运用与儿童的发展》成才之路 2008.11
4.《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辨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5
5.《学前儿童劳动教育不容忽视》山西教育 1997.4
杨建艳
论文
1. 《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思考》 晋中学院学报 2005.4
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潜在影响》 吉林工程技术师範学院学报 2005.2
3. 《大学理念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 喀什师範学院学报 2005.5
4. 《大学教师课堂控制的社会学分析》 太原师範学院学报 2007.7
5.《大学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分析》晋中学院学报
宋丽娜
论文:
1.《试论幼儿环境意识的培养》
2.《试论幼稚园课程资源》
牛晓琴
课题:
参与国家级课题一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式德育案例和问题研究”子课题“生态体验下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和理论问题研究”。
论文:
1.《青少年礼仪教育之我见》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对我国学校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我国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施及对策》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4.《对实施和谐教育的思考》晋中学院学报
王红
论文
1.《谈幼师音乐欣赏课中的“南郭”现象》
2.《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3.《浅析音乐表演中紧张心理的产生与排除》
4.《音乐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5.《如何训练声乐中“头腔共鸣”》
6.《谈声乐教学中歌唱气息的运用》
7.《浅析幼儿师範学校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