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由原思想政治理论学院于2012年11月更名而来。原思想政治理论学院于2009年12月24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学院是按照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定而单独设立的具有特殊性质和任务的学院。前身为与原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合署办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创办时间:2009年12月24日
-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市南岸区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文科
- 现任校长:王仕勇
- 所属国家:中国
学院简介
学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龙头,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实施依法治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办学指导思想,务实创新,不断推动学院建设发展。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3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35人,行政管理人员6人,兼职教师8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博士9人(另有在读博士5人),硕士32人,有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3人。
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个教研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大学生髮展研究所两个科研平台。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学院已形成了“坚持方向,深化改革,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教师的‘真学、真信、真讲、真用’促进学生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课程建设思路,注重整合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市级精品课程1门,“形势与政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议权,学院探索创新的“家长学生两地书”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100例”。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提出了研究生培养“一二三四”的思路和目标,即:坚定一个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二自理念——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培养三种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提高四大能力——写作讲演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竞争合作能力。学院从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80余人,学业导师32人。连续两年硕士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率和就业率达100%。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广泛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先后邀请了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恩富教授,着名学者、华中师範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耀灿教授等专家来校为广大师生作高水平学术讲座,对学院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进行指导。学院教师现有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16项,近两年来累计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心理发展与教育》等重要期刊,CSSCI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60多篇。
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个教研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大学生髮展研究所两个科研平台。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学院已形成了“坚持方向,深化改革,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教师的‘真学、真信、真讲、真用’促进学生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课程建设思路,注重整合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市级精品课程1门,“形势与政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议权,学院探索创新的“家长学生两地书”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100例”。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提出了研究生培养“一二三四”的思路和目标,即:坚定一个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二自理念——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培养三种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提高四大能力——写作讲演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竞争合作能力。学院从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80余人,学业导师32人。连续两年硕士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率和就业率达100%。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广泛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先后邀请了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恩富教授,着名学者、华中师範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耀灿教授等专家来校为广大师生作高水平学术讲座,对学院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进行指导。学院教师现有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16项,近两年来累计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心理发展与教育》等重要期刊,CSSCI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60多篇。
学院领导
【院长】余常德
【党总支书记】陈 松
【副院长】陈晓钢
【综合办主任】程 亚
【教务办主任】彭 红
【研究生秘书】李栋桦
机构设定
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大学生髮展研究所
办学思路
办学指导思想: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龙头,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实施依法治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
坚持方向,深化改革,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教师的“真学、真信、真讲、真用”促进学生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思路:
坚定一个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二自理念——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
培养三种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
提高四大能力——写作讲演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竞争合作能力。
坚持二自理念——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
培养三种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
提高四大能力——写作讲演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竞争合作能力。
师资力量
张学书、沈顺祥、杨小红、夏艺、田宏鸣、曹军辉、范建明、张渝政、余春林、余军、张寒梅、王洪伦、蒋宏、邓洪、陈刚、曾崇碧、田慧、刘富胜、龙睿赟、龙睿赟、陶建新、曾晓强、白琼英、罗琼、秦筱萌、赵晓曼、张锐、刘朋、钱晓东、李以庄、杨华、张莉、徐德莉、古世平、屈莲华、陈艳宇
专业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宽广的综合知识,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的专高级门人才。
1.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能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研究动态,熟悉党和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工具进行科学研究和处理各类事务。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发展研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等方面开展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徵、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相结合,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为研究内容,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重大经济问题,如就业问题、经济成长、巨观经济运行等。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意识中的指导地位。从全球化、信息化、网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为该课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长修业期。提前毕业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延长修业期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应徵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贯彻课程与论文并重的原则,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导师组的学术群体作用。入学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和研究生的专业特长,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画。
1.採取系统讲授与讨论答疑相结合,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传授专业知识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等原则和方法。
2.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师应注重方法论的传授,吸收研究生参加自己主持的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参加学术研讨会,听取学术报告,阅读专业文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身心健康,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理论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理论成果和内在规律。
2.具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调研分析、组织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研究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套用计算机、网际网路等现代多媒体工具。
4.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规律研究。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规律为主线,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重大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规律,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与特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律与时代特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主线,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逻辑结构和基本内容,着重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三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创新发展的关係,研究这三大理论成果的内部结构与基本观点。本研究方向还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研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等重大现实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长修业期。提前毕业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延长修业期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应徵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贯彻课程与论文并重的原则,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导师组的学术群体作用。入学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和研究生的专业特长,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画。
1.採取系统讲授与讨论答疑相结合,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传授专业知识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等原则和方法。
2.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师应注重方法论的传授,吸收研究生参加自己主持的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参加学术研讨会,听取学术报告,阅读专业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以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主题,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和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拓展研究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创新实践工作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结合上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特点、方法和途径。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以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主题,深入研究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法纪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方法,研究学生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规律、途径和方法。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长修业期。提前毕业的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延长修业期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应徵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贯彻课程与论文并重的原则,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导师组的学术群体作用。入学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和研究生的专业特长,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画。
1.採取系统讲授与讨论答疑相结合,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传授专业知识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等原则和方法。
2.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师应注重方法论的传授,吸收研究生参加自己主持的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参加学术研讨会,听取学术报告,阅读专业文献。
科研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学院2010年获奖论文统计表 | |||||||||||
序号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 | 发表刊物级别 | 发表时间 | 一级学科 | 第一作者 | 第一作者部门 | 收录情况 | 职称 | 是否博士 | 备注 |
1 | 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探索 | [2010]哲学动态 | [2008]重要期刊(B类) | 2010/6/26 0:00 | 马克思主义 | 孙民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是 | ||
2 | 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领悟 | [2010]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8]重要期刊(B类) | 2010/9/23 0:00 | 马克思主义 | 孙民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是 | ||
3 | 资本与社会和谐 | [2010]甘肃社会科学 | [2008]CSSCI来源期刊核心版 | 2010/5/11 0:00 | 马克思主义 | 孙民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是 | ||
4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2010]求索 | [2008]CSSCI来源期刊核心版 | 2010/1/22 0:00 | 马克思主义 | 孙民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是 | ||
5 |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五种生产的内在平衡 | [2010]江淮论坛 | [2008]CSSCI扩展版 | 2010/1/16 0:00 | 马克思主义 | 孙民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是 | ||
6 |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 [2010]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8]重要期刊(B类) | 2010/11/15 0:00 | 马克思主义 | 曾晓强 | 思政学院 | 讲师 | 是 | ||
7 | 马克思、恩格斯廉政建设思想的当代解读 | [2010]甘肃社会科学 | [2008]CSSCI来源期刊核心版 | 2010/12/15 0:00 | 马克思主义 | 金光美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是 | ||
8 | 网路民意与执政能力探析 | [2010]河南社会科学 | [2008]CSSCI来源期刊核心版 | 2010/5/1 0:00 | 马克思主义 | 陶建新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否 | ||
9 | 简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渗透 | [2010]中国成人教育 | [2008]中文核心期刊 | 2010/2/22 0:00 | 马克思主义 | 陶建新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否 | ||
10 |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 [2010]中国成人教育 | [2008]中文核心期刊 | 2010/1/22 0:00 | 马克思主义 | 白琼英 | 思政学院 | 讲师 | 否 | ||
11 | “语言转向”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2010]教育探索 | [2009]中文核心期刊 | 2010/2/22 0:00 | 马克思主义 | 白琼英 | 思政学院 | 讲师 | 否 | ||
12 | 国外假想伙伴功能研究述评 | [2010]学前教育研究 | [2010]中文核心期刊 | 2010/2/22 0:00 | 马克思主义 | 白琼英 | 思政学院 | 讲师 | 否 | ||
13 | 对诚信思想历史演变的考察 | [2010]人民论坛 | [2011]中文核心期刊 | 2010/12/3 0:00 | 马克思主义 | 屈莲华 | 思政学院 | 副教授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