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概况】 2011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简称“团市委”)办公地址位于东区松苑路1号市委大楼7楼,第十七届委员会有委员36名,直属基层团委(团工委)46个,直属青年社会组织19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
  • 外文名: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Zhongshan City
  • 时间: 2011年
  • 简称:团市委
团市委机构内设定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学校部,并管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贯彻市第十七次团代会要求,组织召开第十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第十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以“青春奉献幸福和美家园”为主题,引领各级团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团组织建设】 2011年,团市委按照“全团一盘棋”,加强全市共青团系统建设,建立镇区、战线单位、高校团委(团工委)书记、驻外团工委及少先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基层团组织相互交流与学习,全年召开镇区联席会议4次,召开战线单位联席会议2次,高校联席会议1次。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草案)》,建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简称“两新”团组织)677个,全市“两新”团组织共3023个,申报“两新”团建市级示範点32个、省级示範单位21个。创新基层团组织格局,採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选配镇区兼职团干部,每个镇区团委(团工委)班子各增聘青年9至21人。建设驻外团工委,全市有市级驻外团工委9个,县级驻外团工委21个。建设团属青年社团组织,完成市学生联合会、少先队中山市工作委员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商)换届工作,推动成立三角镇青年联合会,培育和引导青年自组织联盟。划拨专项经费20万元,支持各镇区开展“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整合镇区及社会资源近15万元,支持全市300多个基层团组织,特别是农村及“两新”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2011年,增加省级青年文明号8个,市级青年文明号34个,全市共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2个,省级青年文明号84个,市级青年文明号377个。
【志愿服务事业】 2011年,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有行业和特色志愿者服务总队38支、社区(农村)志愿者(义工)服务站279个,亲子义工服务队300多支,志愿者14万人。在推进原有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引导青年参与全民修身行动,普及全民志愿服务理念,推广中山特色志愿文化,构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青年志愿服务队伍。推动镇(区)志愿者组织的登记注册,成立镇(区)(青年)志愿者协会24个,发展企业义工超过1万人。与中山市青年自组织联盟联合成立中山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探索专业化志愿服务。12月25日,与市纪委监察局、市人民检察院、团市委联合成立“廉洁家园”志愿者服务总队,成为全省首支地市级反腐倡廉志愿者队伍。结合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5周年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推广“快乐义工,快乐奉献”的特色志愿文化。配合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我文明·我行动”——中山青年投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统一行动,组织开展提高青年素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文化普及、提升文明素养、新中山人融合行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等10项具体行动。服务慈善万人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孙中山文化节等全市性大型活动。开展“朝阳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团中央面向全国建设的第一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集善之家”建设项目中,东区齐富湾社区、三乡镇平东学校获批准实施,其中齐富湾社区、平东学校已投入使用。举办以“桑榆共守护,修身齐行动”为主题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在各镇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行动专题培训班,结合为高龄老人安装“慈善爱心铃”的工作开展摸底调查和个案探访。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开发“新马路天使”流动人员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健康中山”志愿行动、大中学生志愿服务体验营、“爱·设计”志愿文化产品设计大赛等志愿服务项目。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2011年,团市委围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推进青年就业创业,3月13日,召开全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总结回顾2010年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部署2011年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启动十杰创业青年评选、青年创业大比赛等扶持青年就业创业项目。2011年,印发《中山市青年创业基金管理办法》,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中山市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办法》,与农信社、邮储银行签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合作协定书》和《战略合作框架协定》,建立健全青年创业基金贷款抵押和履约还贷机制,与邮储银行启动创业小额贷款合作项目,推动古镇青年创业基金成立。与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等单位启动中山青年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政策、岗位、培训和融资等就业创业信息,建立具有中山特色和符合青年特点的就业创业网路体系。开展创业青年评选,马敏珊、李烽、何德锐、袁焯荣、黄海英、许志勇、何龙祥、陈志新、翁毅华和霍柱堂被评为中山市第一届十大杰出创业青年。举办中山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图比蝶淘宝商场品牌童装”项目获第一名,“餐饮一条龙”、“大学生家教中心”、“IT世家”等项目分别获第二、三、四名。4月24日,在黄圃举办以“青年创业放飞梦想”为主题的中山市西北部青年合作论坛。7月12日至16日,组织青年创业者20人赴浙江地区参观考察温州学子创业园、台州小额担保企业、宁波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等地,学习和借鉴创业就业经验。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举办“中山青年企业家与中欧同行(CEIBS)分享会”,近180人参加。启动“新企业家计画”,引领青年立足岗位作贡献,计画2012年起,每年遴选10名左右企业家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为期2年的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习,引导中山企业家与国内外一流商业精英同行,培养一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既熟悉本土运作,又具备国际经营战略头脑,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新企业家”。举办首届中山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参赛队伍140支,300多人参赛。发挥创业青年俱乐部引导和培育创业青年的作用,举办29期青年创业集市,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计画,共建就业见习基地116个,提供实习岗位8001个。
【青年统战工作】 2011年,团市委下属青年社团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青年统战服务工作,举办首届中山“五四”青年奖章评选,蔡小如、戴晓洁、黄红星、李元娟、李男、苏炳添、吴文威、于海洋、叶常州等9人获评。市青企(市青商)举行“青企镇区行——走进三角”活动,7月2日在沙溪镇组织举办粤苏“4+4”青商合作联盟崑山—中山联席会议。市学联举办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体育艺术节等。市青联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纪念五四运动”为主题,与香港浩洋青年商会、香港民安队等20多个友好社团开展交流互访活动。全年有上海高校澳门学生联合、澳门广州地区联谊会等青年社团,组织粤港澳三地青年200人到中山开展交流访问或参观旅游。团市委组织青少年代表赴美国、港澳等地以及海南、贵州等省市参观交流。发挥团组织网路资源优势,开展青年婚恋、交友及业余文化娱乐服务。6月,举办第7届中山青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在火炬开发区举办“魅力青春舞彩飞扬”青少年街舞大赛、在阜沙镇举办“青春红段子”简讯创作大赛、在东凤镇举办相声小品大赛以及“爱国歌曲大家唱”珠中江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等系列活动。9月,开展新生代产业工人“玫瑰节”系列活动,在欧普照明、松德包装、格兰仕等企业举办3场“玫瑰学堂”,聘请爱心服务中心婚恋专家、澳大利亚籍华人亚当斯等人担任讲师,讲授健康交友婚恋观课程。分别在中山市中部、南部、北部、东部、西部开展“玫瑰节”活动5场,1000人参加,为外来务工青年搭建交友平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实践“没有围墙的青少年宫”发展理念,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公益活动和公益演出50场。
【青少年思想教育】 2011年,团市委面向全市青少年举办“永远跟党走·与信仰对话”党史形势报告会、“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以“青春共建和美家园”为主题的第7届中山青年文化艺术节,开展街舞、城市定向、摄影、民族舞蹈、党团知识、相声小品、珠中江青年歌手、乐队、“同一蓝天”、简讯创作、漫画、书画、环保手工製作、健美操、网页设计、海报设计等比赛和活动20项。9月26日,举办“青春献给党”中山市各界青年纪念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暨“青春共建和美家园”第7届中山青年文化艺术节颁奖文艺晚会。抓住辛亥革命百年机遇,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自编自导自演大型儿童歌舞剧《少年孙中山》,举办中山香港两地青少年乐队展演、18岁成人宣誓仪式、第18期少年军校等活动,与港澳台友好青年社团合作开展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建设海内外青年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回响全民修身行动号召,以“立志修身,闪亮青春”为主题,制定《中山青年参与全民修身行动实施方案》,推出“中山青年大讲堂”、“精英有约”等学习活动,邀请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各领域专家学者举办讲座13场,累计5000人次参加,举办机关学习会6期,机关干部全体人员参加。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在《中国共青团》等市级以上媒体进行专题、专版、系列报导等50多篇(次),定期编印《中山青年》、《青年志愿者》等团属杂誌,运用微博、部落格、手机简讯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服务新生代产业工人学习需求,推广“青工手机学堂”项目,通过在非公企业和团员青年中打造线上手机简讯学习平台和线下学习成才服务站等模式,为非公企业团支部配置工作资源,增强企业团组织活力,为企业团员青年成才搭建便利的学习平台,共3694人报名;推动“圆梦计画”落地(“圆梦计画”是由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实施的公益项目,重点资助在粤务工青年参加以网路远程教育为主的高等学历教育,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圆大学梦),2011年春季班150多人报名,其中7人免费获得北京大学网路教育的资格,9月开办的秋季班1000多人报名,成功入读近600人。
【团干部队伍建设】 2011年,团市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基层团(工)委书记(中山大学)高级研修班,基层团组织的新任团干部48人接受培训。举办中山珠海两地农村(社区)团干部培训班,两地基层团干部250人参与培训。实行基层团乾挂职锻鍊制度,推荐市质监局团总支部书记关炳蔚到团省委挂职,推荐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等高校4名团乾到县区级团委挂职。5月,全市村(社区)团组织完成集中换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