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王进玉(评论家、书法家)

王进玉(评论家、书法家)

王进玉(评论家、书法家)

王进玉,笔名天遥,安徽宿州人,现居北京,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作家、书法家。《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日报》《福建日报》《西藏日报》《江西日报》《杭州日报》《美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华英才》《艺术中国》杂誌,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新浪网、中国青年网等众多主流媒体对其文其艺给予了相关报导,被权威媒体及圈内人士评价为"最具艺术典範的青年艺术家代表""最具新锐思想的青年评论家代表"。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部主任、《美术报》《中国美术报》、新浪网等众多知名媒体专栏评论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王进玉
  • 别名:天遥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安徽宿州
  • 职业: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作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首提文艺批评的“大批评”概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美术报》《中国美术报》、新浪网等知名媒体专栏评论家 
  • 代表作品:评论集《发现》、诗文集《爱在继续》、书法集《王进玉自作诗词书法》等 

人物简介

王进玉,男,笔名天遥,安徽宿州人。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书法家。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员、研究部副主任、西泠印社《发现》评论丛书执行主编、新浪网评论专栏作家。在报刊、杂誌、网路等专业性媒介发表艺术评论、诗词、散文、杂文等百余万字。出版有评论集《发现》、诗文集《爱在继续》、书法集《王进玉自作诗词书法》等多部,并曾举办个人自作诗词书法展等。其艺术评论代表作品有《疲软的中国当代艺术》《危险的中国当代书法》《成为书法家,你够格了吗》《谁扭曲了艺术家的脊樑》《丑态“江湖”几时休》《立身养气为当今绘画之第一要务》《书画家轻文重墨是时下的悲哀》《虚假的跪拜,折寿了谁》《切勿盲目地追求和模仿西方抽象艺术》《艺术创作需要情商的参与》《能工巧匠未必是艺术家》《工匠精神不等于艺术家精神》《谈有关艺术与评论、艺术家与评论家的相关问题》等。
王进玉王进玉

个人经历

曾受邀参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曾受邀参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召开的“文艺评论家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座谈研讨会”,并作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评论工作者首先要自信”的主题发言;曾受邀参加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主办的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曾受邀参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观展;曾受邀出席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等系列活动,并应邀为全球人类环境对话展、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水韵青花扇面精品展等众多展览作序(前言)。
王进玉王进玉
仅在大学期间,在书法方面,其作品曾参加了“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高校巡迴展”、“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湖南省高校第七届师生书法联展”、“长沙·海峡两岸书画展”、“纪念兰亭雅集1658周年书法作品展”等。
2008年11月,其参与策划组织了“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高校巡迴展·长沙站”;2009年12月,其策划组织了“湖南省首届大学生现场书法大赛”;2010年4月,其参与策划组织了“湖南省大学生为玉树灾区现场书画义卖”等。以上活动均取得圆满成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中国书法网、红网,以及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等众多社会知名媒体给予了充分关注和详尽报导。在其任湖南省大学生书画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校书画协会会长期间,其协会被湖南省委、湖南省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共同授予“湖南省十佳大学生社团”称号。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先生、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满宗先生等对于其和其所带领的社团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学期间,年仅22岁的他在长沙成功举办了“王进玉自作诗词书法展”,并出版发行了《王进玉词诗书法展作品集》一书,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不绝称讚。《中国日报》《长沙晚报》《人民美术报》《艺术中国》杂誌、中华诗词网、中国书法网、湖南书法网、红网等众多社会知名媒体对本次展览给予了详尽报导。相关资深媒体和业内人士发表评论说:“这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大学生书画类活动中为数不多的一次将自作诗词与自作书法作品完美结合的艺术活动。”“其重要意义在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特别年青一代身上的再集中和再体现。”
受邀参加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受邀参加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
仅在大学期间,在写作方面,其文章曾荣获第七届“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2011“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二等奖、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徵文大赛三等奖、湖南省“我与祖国共奋进”徵文大赛二等奖等。此外,中国作家网、湖南作家网、《书法导报》《中国散文大系》《文萃》《中国诗歌2010年选》《华夏散文》《华夏诗人2010年鉴》《当代精英诗人三百家》《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安徽青年报》《红杏报》等专业媒体刊登其文章(诗歌)共四百余篇(首),另着有诗文集《爱在继续》等。

创作特点

其艺术评论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出色的语言表达,且能够做到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艺术界,尤其是美术界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必要的提醒。其书法五体兼能,尤以行书、草书见长,笔墨沉着雄健,有厚度、有动感、有气势。书作雄媚纵放而不逾矩,满纸狼藉而法度森然。其诗词规範写作,且格调不俗,或清新雅致,或妙趣横生,奔放处显率真,沉郁中透忧伤。

人物评价

王进玉与梁晓声先生王进玉与梁晓声先生
冯其庸(着名学者、红学家、书画大家):安静好学,谦虚聪敏,德才兼修,很难得。望持之以恆,博学笃行,必将大有作为。
余德泉(着名学者、中南大学教授、楹联学专家、章草大家):进玉是一位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他的旧体诗词写得很规範,且格调不俗。他的书法路子走得正,不与流行书风者同道,实属难得。
梁晓声(着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进玉很正直,有抱负,有担当,有才能,这在他的诗词、文章,以及他的书法作品里都能看得出来。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张弛(着名学者、理论家):进玉是个全才,诗文歌赋、书画美评等均有涉猎和研究,而且他的创作能力很强。我尤其欣赏他的诗文,他的自作诗词书法,当然他的美术评论也是可圈可点的。我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当今年轻艺术家的优秀代表,我对他寄予厚望。
谢吉昌(书法家、《书法报》特约记者):做为一个书家能自书自作诗词来抒写胸怀,十分不易。进玉先生很年青,却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和书法功底,让人钦佩。进玉先生的作品以行草书为主,其书作雄媚纵放而不逾矩,满纸狼藉而法度森然。其书法如行云流水,文静中透着雅气,流露出有浓浓的书卷味。作品取法传统古帖,得传统笔法,清新自然,洒脱劲健,境界高远。其书法是由传统而来,取法高古又富有新意,不激不厉、不温不火,雅致温润,率真随意,同时也含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语言。
冯光永(书法家、记者):仔细品读了进玉先生的诗词和书法作品,感觉先生才情过人,佩服至极!先生的诗词,无论格律还是诗意均充分显示出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善于观察事物且有感而发的世人气质。先生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转移多师,或二王,或王铎,很有个性风采。

代表作品

《文艺评论不能轻评重论》,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18年7月23日;《西藏日报》转载,2018年7月31日;
《文艺评论不能轻“评”重“论”》,《福建日报》转载,2018年9月4日;
《墨守成规是对传统的误读》,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18年10月12日;《西藏日报》转载,2018年10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2018年11月27日
《要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力度》,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18年8月27日;
《书画评论需以实践为基础》,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19年6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2019年06月26日;
《文艺创作需“发乎情”“止于理”》,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19年5月10日;光明网转载,2019年5月13日;
《不应把“传统”和“当代”对立起来》,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19年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2019年02月18日;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评论工作者首先要自信》,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17年11月8日;
《让作品说话》,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9年6月9日;人民网转载,2019年06月11日;
《别以艺术之名破坏自然生态》,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9年4月7日;光明网转载,2019年4月10日;
《学术不端为哪般》,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9年3月3日;
《艺术评判需置身特定语境》,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9年1月27日;人民网转载,2019年01月30日;
《也谈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8年7月8日;人民网转载,2018年07月09日;光明网转载,2018年7月31日;
《对待传统,既要继承也要创新》,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8年11月18日;
《只做好市场就够了吗》,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7年8月27日;
《没有感情哪有艺术》,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7年7月16日;
《叶永青公开信避重就轻,各界都难以接受》,发表于《新京报》,2019年03月19日;
《叶永青被指抄袭,一句道歉为何这幺难》,发表于《新京报》,2019年03月05日;
《叶永青,你欠公众一个迟到的道歉》,新京报网,2019年3月3 日;
《叶永青抄袭事件,市场不是职业道德的遮羞布》,新京报网,2019年3月1 日;
《写意花鸟画的当下思考》,发表于《江西日报》,2017年12月8日;
《艺术的成功关键靠自己》,发表于《科普时报》,2019年05月28日;
《艺术无标準更无权威》,发表于《科普时报》,2019年4月16日;
《文化修养匮乏 会严重影响艺术家创作》,发表于《新快报》,2019年1月20日;
《借鉴是艺术创作的方法,不是抄袭的藉口》,发表于《新快报》,2018年8月5日;
《当水性墨性与笔性心性高度统一才能出好作品》,发表于《新快报》,2018年7月15日;
《用发展的眼光看传统》,发表于《新快报》,2018年1月28日;
《不应把“传统”和“当代”对立起来》,发表于《新快报》,2019年3月24日;
《为何“口号式评论”“标籤式评论”屡见不鲜》,发表于《新快报》,2017年11月26日;
《有些画家欠缺文化修养,却乐道于末流的笔墨技法》,发表于《新快报》,2017年9月17日;
《书画家不是交际花, 不需要到处跑场子抛头露面》,发表于《新快报》,2017年4月9日;人民网转载,2017年04月10日;
《写意不等于抽象》,发表于《团结报》,2017年7月22日;
《“伪民间”与“伪官方”》,发表于《团结报》,2017年7月8日;
《接受批评是艺术家的必修课》,发表于《团结报》,2017年7月1日;
《文艺创作需 “发乎情”“止于理”》,《石狮日报》转载,2019年05月20日;
《书画创作,不要总拿传统作为唯一标尺》,《石狮日报》转载,2019年4月30日;
《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石狮日报》转载,2019年4月4日;
《不应把“传统”和“当代”对立起来》,《石狮日报》转载;2019年3月19日;
《自然才是书画创作与展示的最好方式》,《石狮日报》转载;2019年3月6日;
《收藏非小事投资需理性》,《石狮日报》转载,2019年2月26日;
《评画先看题款》,《石狮日报》转载,2018年11月14日;
《艺术家作品定位要清晰》,《石狮日报》转载,2018年9月15日;
《重要的不只是成为网红》,发表于《美术报》,2019年4月27日;
《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究竟多重要》,发表于《美术报》,201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2019年04月15日;
《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发表于《美术报》,2019年3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2019年03月25日;
《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发表于《美术报》,2019年2月23日;
《艺术创作还需自然而然》,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9年2月2日;光明网转载,2019年2月11日;
《艺术创作拼什幺》,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9年1月5日;光明网转载,2019年1月7 日;
《艺术的边界和突围》,发表于《美术报》,2018年11月17日;光明网转载,2018年11月19日;
《文艺圈的空头理论家现象》,发表于《美术报》,2018年10月20日;
《应整体地理解传统》,发表于《美术报》,2018年9月29日;
《作品定位要清晰》,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8年9月1日;光明网转载,2018年12月14日;
《也说艺术的底线问题》,发表于《美术报》,2018年7月21日;
《水墨不只是一种材料》,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8年7月7日;光明网转载,2018年7月9日;
《像儿童一样绘画》,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8年6月23日;
《主题性美术创作还需拓展》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8年5月12日;
《有出息的画家》,发表于《美术报》,2018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2018年05月02日;
《秦始皇帝的“守卫”展没有做好“守护”》,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8年3月3日;
《策展人的角色担当》,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8年1月27日;
《树立弘扬真善美的创作观》,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8年1月13日;
《用发展的眼光看传统》,发表于《美术报》,2017年12月16日;
《“画什幺”比“怎幺画”更重要》,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7年12月9日;
《传统书画是否过于守旧》,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7年11月18日;
《勿做评论界的混子》,发表于《美术报》,人民政协网转载,2017年11月4日;
《写意花鸟画的当下思考》,发表于《美术报》,2017年9月2日;
《艺术如何介入生活》,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7年8月12日;
《谈书画圈的“晒合影”现象》,发表于《美术报》,人民网转载,2017年7月29日;
《网路文艺的中国形象》,发表于《美术报》,2017年7月1日;
《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江苏工人报,2019年06月07日;
《也说艺术的底线问题》,收藏快报,2018年08月08日;
《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不可拆分的属性》,收藏快报,2016年01月13日;
王进玉: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公关世界》杂誌,2018年2月10日;
文本写作不能故弄玄虚,新浪网,2018年04月23日;
网路书画评论不甚乐观,新浪网,2018年01月09日;
王进玉:传统也需要不断创造,新浪网,2018年10月16日;
王进玉:文保修缮岂能肆意妄为,新浪网,2018年09月17日;
王进玉:莫拿抄袭当借鉴,新浪网,2018年08月03日;
王进玉:慎重选择艺术这条路,新浪网,2018年06月19日;
王进玉:评论工作应实事求是,新浪网,2018年05月29日;
王进玉:艺术教育不是儿戏,新浪网,2018年05月22日;
王进玉:诋毁评论是无知的表现,新浪网,2018年05月07日;
王进玉:一个真正有出息的画家,新浪网,2018年04月16日;
王进玉:文物保护任重道远,新浪网,2018年03月05日;
王进玉:当策展人 你们懂操作吗,新浪网,2018年01月30日;
王进玉:文艺创新要紧扣时代脉搏,新浪网,2018年01月23日;
王进玉:敢批判就要敢肯定,新浪网,2018年01月16日;
王进玉:学术评判要与时俱进,新浪网,2017年12月26日;
王进玉:用发展的眼光看传统,新浪网,2017年12月19日;
王进玉:艺术创作不能任意丑化现实,新浪网,2017年12月05日;
王进玉:今人不应过分强调或依赖传统,新浪网,2017年11月21日;
王进玉:谁在拉低中国画原有的标準,新浪网,2017年11月14日;
王进玉:书画家怎幺就成了“暴发户”,新浪网,2017年09月19日;
王进玉:画好写意画 首先要做个“写意”的人,新浪网,2017年09月11日;
王进玉:画家只做好市场就够了吗,新浪网,2017年08月28日;
王进玉:有些书画家一把年纪还在晒合影,新浪网,2017年08月01日;
王进玉:当今绘画的首要条件和根本要求,新浪网,2017年07月25日;
王进玉:可怕的审美依赖,新浪网,2017年07月18日;
王进玉:绘画归根结底是情感作用的结晶,新浪网,2017年07月11日;
王进玉:重网文 轻网艺 网路文艺的中国形象,新浪网,2017年7月7日;
王进玉:批评不能总打马后炮,新浪网,2017年06月07日;
王进玉:接受批评是艺术家的必修课,新浪网,2017年05月31日;
王进玉:杜绝一切伪学术批评,新浪网,2017年05月23日;
王进玉:当今画坛的一个现实问题,新浪网,2017年05月16日;
王进玉:文艺类协会不取消就改名,新浪网,2017年05月09日;
王进玉:艺术无标準更无权威,新浪网,2017年05月02日;
王进玉:大龄难产的当代画家,新浪网,2017年04月25日;
王进玉:文艺未必高于生活,新浪网,2017年04月18日;
王进玉:变了味的书法用笔,新浪网,2017年04月11日;
王进玉:频繁展览误了谁,新浪网,2017年04月05日;
王进玉:什幺是当下书法最欠缺的,新浪网,2017年03月28日;
王进玉:书画的真传统是什幺,新浪网,2017年03月21日;
王进玉:过度追捧是一种社会病,新浪网,2017年03月14日;
王进玉:怎样算够格的书法家,新浪网,2017年02月17日;
王进玉:美术教育不等于美育,新浪网,2017年01月17日;
王进玉:写意不等于抽象,新浪网,2017年01月04日;
王进玉:书画展不该成人脉展,新浪网,2016年12月09日;
王进玉:院体画与文人画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新浪网,2016年11月23日;
王进玉:思想性是绘画的核心要素,新浪网,2016年11月08日;
王进玉:没有时效性的批评如过时黄花,新浪网,2016年10月31日;
王进玉:伪民间与伪官方,新浪网,2016年10月25日;
王进玉:听不进批评才最狂妄,新浪网,2016年10月13日;
王进玉:60岁对书画家来说是个坎,新浪网,2016年09月30日;
王进玉:差作品为何被青睐,新浪网,2016年09月20日;
王进玉:被误导的大众审美,新浪网,2016年09月06日;
王进玉:才是天分 能是人为,新浪网,2016年07月27日;
王进玉:艺术创作离不开情商的培养和发挥,新浪网,2016年07月12日;
王进玉:勿把工匠精神当作艺术家精神,新浪网,2016年06月28日;
王进玉:丑态江湖几时休,新浪网,2016年06月08日;
王进玉:文艺批评需要大批评概念,新浪网,2016年05月31日;
王进玉:能工巧匠未必是艺术家,新浪网,2016年04月27日;
王进玉:德艺双馨是优秀艺术家不可拆分的属性,新浪网,2016年04月18日;
王进玉:书画家轻文重墨是时下的悲哀,新浪网,2016年04月13日;
王进玉:没有情感 谈何艺术,新浪网,2016年03月31日;
王进玉:年轻画家到底怎幺了,新浪网,2016年02月25日;
王进玉:疲软的中国当代艺术,新浪网,2016年01月27日;
王进玉:评论不是解读,新浪网,2016年01月11日;
王进玉:撇开徳谈艺 本身就是徳上出了问题,新浪网,2015年12月31日;
王进玉:关于艺术家的创作类型,新浪网,2015年12月28日;
王进玉:艺评家是否首先要是个艺术家,新浪网,2015年12月21日;
王进玉:危险的中国当代书法,新浪网,2015年11月23日;
王进玉:切勿盲目地追求和模仿西方抽象艺术,新浪网,2015年11月16日;
王进玉:成为书法家你够格了吗,新浪网,2015年11月12日;
王进玉:在艺术作品面前请让评论家说话,新浪网,2015年10月23日;
王进玉:实验水墨如何由屌丝向高富帅转型,新浪网,2015年10月16日;
王进玉:画家无责任则无风格,新浪网,2015年10月09日;
王进玉:艺术贞操与艺术快感,新浪网,2015年09月28日;
王进玉:新的国画艺术需要不断被刺激,新浪网,2015年09月16日;
王进玉:艺术与评论、艺术家与评论家相关问题,新浪网,2015年09月09日;
王进玉:立身养气为当今绘画之第一要务,新浪网,2015年09月07日;
王进玉微评:扬州八怪加在一起抵不过一个八大,新浪网,2016年11月29日;
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新浪网,2017年01月20日;
传统书画是否过于守旧,新浪网,2017年11月26日;
艺术圈话语权:改正错误不是进步,新浪网,2016年09月01日;
艺术圈虚假的跪拜折寿了谁,新浪网,2015年09月18日;
谈谁扭曲了画家的脊樑,新浪网,2015年09月02日;
中国美育教材亟待优秀美术作品“进驻”,凤凰网,2019年4月16日;
艺术创作的“支点”,凤凰网,2019年1月7日;
突破艺术的边界,凤凰网,2018年11月19日;
艺术创作应定位清晰,凤凰网,2018年9月3日;
水墨的品性,凤凰网,2018年7月9日;
像孩子一样画画 可好,凤凰网,2018年6月25日;
发展中的“传统”,凤凰网,2017年12月18日;
王进玉:“伪书法”和“伪理论”严重充斥着当今书坛,凤凰网,2015年08月14日;
王进玉:贱在荒废的岁月,贵在经历的人生,德州新闻网,2018年5月30日;
王进玉:文化达人的生活 “面面观”,环球网,2016年10月19日;
王进玉:丹青翰墨终生事,难及先贤也赋诗,凤凰网,2016年01月12日;
王进玉现代诗精选19首,中国网,2015年5月21日;
王进玉最美的8首短诗,中国青年网,2015年7月16日;
王进玉现代诗精选,中国青年网,2015年5月21日;
王进玉旧体诗词精选30首,中国青年网,2015年5月25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