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教育转型之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

教育转型之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

教育转型之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

该书首次将性教育问题纳入到中国教育史研究範围之内,作者运用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性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以翔实的史料描述了当时性教育在中国的兴起与繁荣的图景,确证了近代中国在学校中开展性教育的史实。书稿中选择当时中国的周氏三兄弟(鲁迅、周作人、周建人)、潘光旦、张镜生以及美国的桑格夫人等为个案进行研究,揭示了性教育思想文化背景的複杂性。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深刻分析了性教育兴起与时代主题之间的契合关係,为审视近代文化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基本介绍

  • 书名:教育转型之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
  • 作者:王雪峰
  • 页数:444
  • 出版时间:2006-10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作者简介

王雪峰,教育学博士。

目录信息

序……………………………………………………………………………………………郭齐家/1
绪 论
一 性教育:理解中国教育的可能之径……………………………………………………………3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背景…………………………………………………………………9
三 基本概念的界定…………………………………………………………………………………19
四 研究思路…………………………………………………………………………………………39
第一篇 总体分析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性教育的兴起……………………………………………45
第一节 古代的性观念与性教育………………………………………………………………47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性教育的兴起及其繁荣………………………………………………63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叶性教育兴起的特点分析………………………………………………79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教育界对性教育的讨论与实践……………………………………………87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教育界对性教育的讨论………………………………………………88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教育界的性教育实践…………………………………………………122
第二篇 个案研究
第三章 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与20世纪上半叶的性教育………………………………………155
第一节 鲁迅与20世纪上半叶的性教育………………………………………………………156
第二节 周作人、周建人与20世纪上半叶的性教育…………………………………………168
第三节 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关注性问题及性教育的原因………………………………187
第四章 潘光旦与20世纪上半叶的性教育…………………………………………………………197
第一节 潘光旦生平与思想简述………………………………………………………………198
第二节 潘光旦的性教育实践与性教育思想…………………………………………………206
第三节 潘光旦性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223
第五章 张竞生与20世纪上半叶的性教育…………………………………………………………233
第一节 张竞生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235
第二节 张竞生性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徵和理论基础…………………………………………253
第三节 对张竞生性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反思…………………………………………………265
第六章 桑格夫人来华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节制生育思潮……………………………………275
第一节 桑格夫人生平及来华考辨……………………………………………………………277
第二节 桑格夫人对中国节制生育思潮和实践的影响………………………………………286
第三节 关于节制生育思潮的思考……………………………………………………………311
第三篇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性教育的总体反思
引 言…………………………………………………………………………………………………321
第七章 20世纪上半叶性教育兴起的二重归因与性话语的三重解析……………………………323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性教育兴起的二重归因………………………………………………323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性话语的三重解析……………………………………………………331
第八章 性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与社会之镜………………………………………………………351
第一节 性教育与教育传统的断裂……………………………………………………………351
第二节 性教育与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价值观念变迁………………………………………356
第九章 走向中庸、平衡、和谐的性教育:从历史观照现实……………………………………361
第一节 历史反思…………………………………………………………………………………361
第二节 现实关切…………………………………………………………………………………368
参考文献………………………………………………………………………………………………373
一 着作类…………………………………………………………………………………………373
二 论文类…………………………………………………………………………………………387
后 记…………………………………………………………………………………………………397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