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月庭

李月庭

李月庭 (1870-1940), 又名李月亭。京兆北平大兴人士。据《北平市工商业概况》(1932年)记载:“北平人李月庭,琉璃厂西口翰茂斋镌碑处,年已愈六旬。现为北平研究院集搨北平市属各庙宇碑文,规模颇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月庭
  • 别名:李月亭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70
  • 逝世日期:1940
  • 字号:北平翰茂斋镌碑铺
  • 会长:北平北直刻字行业公会(管理人)
  • 职业:着名镌碑艺人,金石学家

翰茂斋

李月庭是清末民国时期北平琉璃厂着名的镌碑艺人,篆刻家和金石学家。李月庭 经营的琉璃厂翰茂斋刻字铺(处)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民国期间坐落于北平(外二区)西琉璃厂一百六十八号,与商务印书馆为邻。
李月庭一生镌刻和摹拓的金石碑帖数量可观,收藏有序, 绝大部分被海内外着名的图书馆收藏, 散落于民间的数量很少。李月庭的代表作品有:
李月庭
张伯英书写的<西苑驻军公墓碑> (1935年, 北京海淀西苑, 拓片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李钟豫撰写碑文的<北京琉璃厂安平公所记> (1920年, 北京宣武南新华街, 拓片藏于北京首都图书馆)

主要作品年表

年代
碑刻名称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
《张之洞墓誌》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
《张亨嘉墓誌》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
《曹公烺墓誌》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
《郭瑞墓碣》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
《梁济殉道碑》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
《李宏龄墓誌》
《土地祠记》
《安平公所碑》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
《静园记》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
《容膝榜书》
《陆诚安及妻吴氏墓碑》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
《鲁案与王正廷论青岛土地权书》
《丁公弭盗碑记》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
《翁斌孙墓誌》
《王振声暨妻郝氏合葬志》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
《于凌辰神道碑》
《朱家宝墓誌》
《京兆公园碑》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
《吕海寰墓誌》
《故总理王公祝三纪念碑》
《远威将军陆军上将徐公(徐树铮)碑》
《李凤山墓志铭》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
《宋小濂墓誌》
《田应璜墓誌》
《陈乾墓碑》
《朱宝山墓碑》
《朱宝山妻鲍氏墓碑》
刘春霖书《清故诰封夫人张母王太夫人墓志铭》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
《孙岳墓誌》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
《孙岳墓碑》
《雷锡晋墓誌》
《李学铭墓誌》
《李[学铭]妻阮氏墓誌》
《张调辰墓志铭》
《庐瀛墓表》
《庐靖寿藏铭》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
《蹇念益及妻杨氏墓誌》
《金永墓誌》
《任氏墓碑》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
《吕相周及妻全氏合葬志》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
《袁牖墓誌》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
《南化邦及妻秦氏常氏合葬志》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
《西苑驻军公墓碑》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
《彩云曲》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
《奉天会馆碑》
《旅平河南振灾会记》
清故诰封夫人张母王太夫人墓志铭清故诰封夫人张母王太夫人墓志铭

轶事

北平史学研究会及北平庙宇调查

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简称: 北平史学研究会)于1930年“拟定编辑北平志,分区调查寺观坛庙祠堂并摹拓石刻,以备庙宇志及金石志之用。其间派员调查,编辑,摄影,测绘各庙之平面图,摹拓石刻及收集史料。” 着名的琉璃厂镌碑艺人李月庭(北平琉璃厂翰茂斋掌门人)应北平史学研究会的邀请, 参与并负责金石碑刻庙宇的摹拓工作。
李月庭
北平史学研究会和琉璃厂翰茂斋的工作人员,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民国十九年三月至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在资金有限,缺少人手的情况下,不畏严寒酷暑,克服各种困难;走遍北平的大街小巷,留下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和大量的金石拓片。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史学研究会收集的大量的文献,图书资料遭浩劫,北平志编辑工作被迫停顿。
1936年, 国立北平研究院在此次北平庙宇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由许道龄编《北平庙宇通检》。同年出版了由张江裁、许道龄合编的《北平庙宇碑刻目录》。据史学研究会调查北平庙宇碑记报告记载:“史学研究会自十九年三月派员开始调查工作,所拓碑碣钟磬等(含外五区,内六区,国子监,东狱庙,房山西域寺西山石佛寺等),截止至二十二年一月八日共拓碑碣钟磬一千四百三十六份。” 。这批印有“国立北平研究院传拓章”标记的碑石拓片,后随史学研究所移至台湾,现存于台湾傅斯年图书馆。
北平史学研究会在对北平内六区外五区及近郊庙宇碑碣的调查工作中,蒐集的金石拓片是有史一来有组织调查中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次。其中调查的金石碑刻上至辽金元三朝,下至明清民国历代,基本上体现了截至到民国时期北平现存庙宇碑刻的现状。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工作,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为我们研究北平史和中国历代庙宇碑刻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献。时至今天《北平庙宇通检》和《北平庙宇碑刻目录》仍是史学界,北平地方史和民国史专家们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史学研究会在对北平庙宇碑刻的调查工作也在国立北平研究院的历史中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页。
李月庭及北平琉璃厂翰茂斋为此次庙宇碑刻普查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收集的史学资料之多和完整,是前所未见的。这些宝贵的金石拓片和史学资料为我们留下了永久的金石记忆。

赛金花与《彩云曲》

赛金花称北京八大胡同晚清四大名妓之一。晚年生活穷困潦倒,1936年病逝。病故后北京名流为其治丧,并将她安葬在陶然亭公园香冢旁。
李月庭
为赛金花墓立碑之事,一时成了北平名流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据传至少有两班人马同时启动,竞相组成撰文、书写、镌刻的班底,筹办建碑事宜。这场竞争,终以潘毓桂(曾任日伪天津市市长) 捷足先登告终。
李月庭
与此同时,张次溪(号江裁,着名的史学家、方誌学家. 编着有《北平庙宇碑刻目录》) 也曾极力操持为赛墓建碑,他原拟个人出资,请金松岑(清末民初国学大师) 撰碑文, 杨圻(民国间曾任吴佩孚秘书长) 书写,“赛金花之墓”五字拟请齐白石篆额。后因遭金拒绝,遂改由杨圻撰书,齐白石篆额, 李月庭(琉璃厂翰茂斋) 镌刻。因潘毓桂已为赛墓立碑,张次溪遂将杨圻所撰碑文及筹办建碑事宜往来函件彙编成《灵飞集》刊印发行。潘毓桂为赛金花墓建碑甫毕,董士恩(清末民初,着名政治人物) 等又将樊增祥(清官员、文学家) 撰文并亲书的《前,后彩云曲》,樊增祥撰文、张伯英(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书写的《彩云后曲》以及张大千画的《彩云图》石刻并嵌于陶然亭公园壁间。 赛金花墓在陶然亭公园中央岛锦秋墩南坡上,为大理石砌成,墓前立有1.8米 高的花岗岩石碑,"赛金花之墓"由京师琉璃厂翰茂斋李月庭镌刻。墓碑及相关石刻保留在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内。
李月庭
李月庭
张次溪在记述有关《赛金花之墓》时讲到: 1936年,赛金花病逝,我倡议为之营葬于陶然亭畔,并请老人代写墓碑。隔不多天,老人给我来信说:“赛金花之墓碑,已为书好,可来取去。且有一画为赠,作为奠资也,亦欲请转交去。闻灵飞得葬陶然亭侧,乃弟等为办到,吾久欲营生圹,弟可为代办一穴否? 如办到,则感甚! 有友人说,死邻香冢,恐人笑骂。予曰,子愿只在此,惟恐办不到,说长论短,吾不闻也。”他在那年春天,尚想在西郊香山附近觅置墓地.到了冬天,却想在陶然亭侧营一生圹。我以为老年人也许临时有所感触,随便一说,未必真的有此计画,所以接到他信也就没曾十分注意。他写的赛金花墓碑,还有我清杨云史丈撰写的《赛金花墓诗碣》,都交给琉璃厂李月庭刻石。李月庭愿尽义务。非但不收刻字工资,连石块也肯捐助。不久,卢沟桥事变突起,我离平南行。听说后来由别人主持,把老人写的墓碑和云史文撰写的诗碣都废弃不用,改用他人所写,我就不再过问了。

梁济与《梁巨川先生殉道碑》

梁济(1858-1918)字巨川,清末官员、学者,广西桂林人,梁漱溟之父。光绪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教养局总办委员、民政部主事、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清亡后投水自尽。梁济清末任内阁中书(四品)官职,十余年不迁。1906年调京师巡警厅任教养局总办委员。民国之后,曾在民政部供职。1918年9月27日,写《敬告世人书》,11月8日,60岁生日前夕投积水潭(北京净业湖)自尽,有遗书万余言,强调“弟今日本无死之必要也。然国家改组,是极大之事,士君子不能视为无责”。“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去年已决心,今年不复听卖菱角声,不吃西瓜矣” 。
李月庭
1918年梁巨川因愤于时势,投积水潭而死。同年,梁之挚友彭翼仲为其立碑。背的正面面向净业湖,上面刻有“桂林梁巨川先生殉道处”十个大字。背的阴面为彭汶荪先生手书的梁巨川先生生平。北平的《京话日报》在1918年11月27日刊登了讣告(讣闻) 并发题为“工界仗义”的头条新闻, 报导为梁巨川先生立碑之事:“刻字工人李月庭,在琉璃厂国门关小巷内开设翰茂斋刻字铺业已多年,专刻碑碣。今闻彭翼仲欲在积水潭为梁巨川立殉义碑记,大为感动,愿尽义务,但收石料价值不取刻工,并愿捐助梁公夫妇墓誌石料。工界如此仗义不可再说中国无人了。”
李月庭

故居

李月庭故居位于北平(外二区)西北园胡同十一号。为清末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二进四合院,四扇屏风木门把前后院相隔, 坐北正房五间,西房三间,东房三间,建筑为青砖灰瓦,木框架结构,廊沿为石基立柱,内廊上方木构件雕有花纹。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