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1978~1984年英文译名为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Cryoped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LIGC;1984~1999年译名改为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LIGG),存在于1978~1999年的一个科研机构。该研究所是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前身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 外文名: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984年以后译名)
  • 时期:1978~1999年
  • 隶属单位:中国科学院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1958年应国家开发西北地区急需,组建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开始对我国西部高山冰川和多年冻土进行考察,1962年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1965年与原治沙队合併成立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1978年冰川冻土部分单独建所,改称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该所是当时我国唯一的以高山、高原和北方寒区冰川、积雪与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机构。
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战略部局要求,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学科定位、机构调整、研究领域交叉融合,在保留原有的特色学科基础上,凝练出优势研究方向,于1999年6月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16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在兰州宣布成立,整合了原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

研究方向

该研究所主要从事我国高山、高原、北方及国外极地等寒冷地区的冰川、积雪和多年冻土的分布,物理性质,形成机制及其有关的气侯水文、土石流、地质地貌过程与环境之间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为寒区合理开发、利用冰雪水资源,防治冰雪、土石流灾害和冻害,以及寒区环境改良和工程套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是一个以套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主的科学机构。
1979年该研究所曾与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联合主办出版期刊《冰川冻土》。
根据1992年资料,共获取科技成果245项,获奖成果59项,其中获国家级成果奖13项,院、省、部级成果奖46项。如与兄弟单位合作完成青藏高原隆起及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影响的综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黑色路面的修筑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套用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共发表论文2200多篇,其中在国外发表的有60余篇。

历任所长

施雅风、谢自楚、程国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