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铜钦

铜钦

铜钦

铜钦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铜管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出现。铜钦分别用红铜、铜、黄铜和银製作。铜身分上、中、下三节, 上面两节能放在下面最粗的一节中,吹奏时拉长,在固定场合吹奏时放在木製铜架上,依仗行进或临时场合吹奏扛在人肩上。铜钦一般约长3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五米以上,音色低沉而威严,在西藏铜管乐中体形最大,音量最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铜钦
  • 类型:铜管乐器
  • 别名:大法号
  • 起源时间:公元十世纪
  • 用途: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
  • 出现地点:西藏
  • 寓意:大号、大法号

翻译

铜钦的“铜”字藏文中指号或号角,“钦”藏文意为“大”,铜钦意为大号,是藏传佛教乐器中两个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旋律乐器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寺院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也有人译作“大法号”,这可能是铜钦使用于宗教活动场合,由寺院僧人演奏之故,而在藏文原意中并无“法”的意义。

典故

据藏文史籍中的记载和阿里古格王朝遗址红庙的壁画,铜钦这一乐器早在公元11世纪就已经出现在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成书于公元16世纪的藏文史书《贤者喜宴》记载,公元1042年,“阿底峡在芒域贡塘(3)住了一年,然后来到了布让(今阿里普兰县),尊者强曲韦用盛大的仪式进行迎接,为欢迎专门製作了过去从未见过的黄铜号”。并且在阿里普兰湟吾拉山上迎请阿底峡时首次奏响。据藏文史籍中记载,由于铜钦的巨大声响,把当时驮运物品的骡马惊得到处乱窜。这就是铜钦的最早出现。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红庙的壁画中描绘了庆祝王宫宫殿落成的盛大庆典场面,其中就有僧俗吹奏铜号的场景。从壁画中反映,当时阿里地区流行不同样式的铜号3种,这3种铜号都是直铜号,与铜钦相比较体积小很多,说明当时阿里地区是一个各式铜号比较盛行的地区,这就为产生铜钦这样的超级巨型的能演奏简单旋律的吹奏乐器提供了一个基础。
古格宫堡是从10至16世纪不断修建起来的,公元16世纪被拉达克军队毁坏后,再无修复,其中红庙毁坏。可见,公元11世纪在阿里古格盛行各式铜号,在此基础上产生、形成的铜钦是藏传佛教音乐的创造,铜钦与一般的直铜铜号有根本的区别。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