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2011年英国电影)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是由法国第4电视台出品的惊悚片,由瑞典导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执导,加里·奥德曼、科林·费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汤姆·哈迪领衔主演。影片于2011年9月16日在英国上映。
影片根据约翰·勒卡雷的同名间谍小说改编,故事背景设定在冷战时期,讲述了一个退休了的英国情报局工作人员,被要求再次出山,在他原来工作部门的人员中找出一名潜伏已久的苏联情报人员。
基本介绍
- 导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 编剧:彼特·斯特劳汉、布里姬特·奥康纳
- 主演:加里·奥德曼,科林·费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汤姆·哈迪,马克·斯特朗
- 製片人:蒂姆·贝万
- 出品公司:法国第4电视台
- 中文名: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 外文名:Tinker,Tailor,Soldier,Spy
- 其它译名:谍影行动(台湾)、谍网迷蹤(香港)
- 发行公司:焦点电影公司
- 製片地区:英国、法国、德国
- 类型:惊悚、剧情
- 片长:127分钟
- 上映时间:2011年9月16日(英国)
- 对白语言:英语、俄语、法语、匈牙利语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1973年冷战持续性地破坏着各国之间的外交关係,英国军情六处使用的代号是圆场,正在不顾一切地与其他国家的间谍活动并驾齐驱、保持一致,就为了让英国能够处在一种安全无误的保护状态当中。圆场的头头管理者(约翰·赫特饰)私下里将异常专注的特工吉姆(马克·斯特朗饰)送到了匈牙利,然而吉姆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却引发了一场血腥的灾难,管理者也被迫退出圆场。
原来一直有一个被俄国安插进来的双重间谍埋伏在圆场里,这个不明身份的人掩藏的太深了,由此所製造出的恐惧也是与日俱增,威胁着要损害英国的国家安全,已经离开圆场过着退休生活的乔治·史迈利(加里·奥德曼饰)本是被嫌疑的对象,但是经过调查多疑的顾虑已经被证实,史迈利同时也奉命出山,在年轻的特工彼得·吉勒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的帮助下,乔治开始分析圆场的过去和现在曾有过的所有行动以及任务。
任何与双重间谍有关的蹤迹仍然处在一种未知的状态下,见解独到的特工里奇·塔尔(汤姆·哈迪饰)在土耳其秘密进行间谍活动的时候,里奇爱上了叛国的已婚女子伊琳娜(斯维特拉纳·库德钦科娃饰),她宣称自己掌握着一个非常关键的情报,与此同时,乔治也获悉圆场已经将怀疑的名单缩减至4人,他们分别是自负且有野心的珀西·阿勒林(托比·琼斯饰)编号为锅匠,温和并相当有自信的比尔·海顿(科林·费斯饰)通常被称之为裁缝,信念坚定的罗伊·布兰德(塞伦·希德饰)代号士兵,过于殷勤的托比·伊斯特海斯(大卫·丹席克饰)人称穷人,究竟谁是背叛国家和自我的双重罪人。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George Smiley | 加里·奥德曼 | 翟万臣(电影频道配音) |
Bill Haydon | 科林·费斯 | 周野芒 |
Peter Guillam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孙悦斌 |
Ricki Tarr | 汤姆·哈迪 | 宝木中阳 |
Jim Prideaux | 马克·斯特朗 | 茅菁 |
Control | 约翰·赫特 | 周启勛 |
Magyar | Zoltán Mucsi | ---- |
Hungarian Waiter | Péter Kálloy Molnár | ---- |
Woman in Window | Ilona Kassai | ---- |
KGB Agent | Imre Csuja | ---- |
Percy Alleline | 托比·琼斯 | 郭政建 |
Toby Esterhase | 大卫·丹席克 | 翟存元 |
Roy Bland | 塞伦·希德 | 范哲琛 |
Connie Sachs | 凯西·伯克 | 郑建初 |
Jerry Westerby | 史蒂芬·格拉汉姆 | ---- |
Bryant | Arthur Nightingale | ---- |
Oliver Lacon | 西蒙·迈克伯尼 | 白涛 |
Minister | 斯图尔特·格拉汉姆 | ---- |
Polyakov | 康斯坦丁·哈宾斯基 | ---- |
Irina | 斯维特拉纳·库德钦科娃 | 梦萱 |
Ivan | 丹尼斯·科洛斯克 | ---- |
Sal | 劳拉·卡尔麦可 | ---- |
Christmas Party Guest | 约翰·勒·卡雷 | ---- |
Mackelvore | 克里斯蒂安·麦凯 | ---- |
门德尔 | 罗格·洛伊德-派克 | 吴永庆 |
Bill Roach | William Haddock | 腾跃 |
职员表
製作人 | 原着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配音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
蒂姆·贝万 艾里克·费尔纳 约翰·勒·卡雷 皮特·摩根 | 约翰·勒·卡雷 |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 Yagiz Alp Akaydin Zoltán Bonta | 布里姬特·奥康纳 彼特·斯特劳汉 | 霍伊特·范·霍特玛 | 阿尔贝托·伊格莱西亚斯 | Dino Jonsäter | 吉娜·杰Jina Jay | 吴红涓 | Maria Djurkovic | Tom Brown Zsuzsa Kismarty-Lechner | Jacqueline Durran | Dadi Einarsson Oskar Larsson |
演职员表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乔治·史迈利演员:加里·奥德曼比较低调的乔治·史迈利,是一名已经退休的英国军情六处高层人员,资深间谍,代号乞丐,曾被嫌疑是双重间谍身份,后来被证实子虚乌有,同时乔治·史迈利被部长奉命调查谁是不明身份的双重间谍。
- 比尔·海顿演员:科林·费斯英国军情六处里的资深间谍,伦敦站站长,多才多艺的剑桥才子,编号为“裁缝”,温和并相当有自信。
- 彼得·吉勒姆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英国军情六处“剥头皮”组织的头头,资深间谍,负责搞暗杀、绑架、讹诈等事务,在史迈利找出暗藏在圆场的俄国间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里基·塔尔演员:汤姆·哈迪一位精明的外勤人员,英国军情六处驻扎在东南亚的外勤间谍,在俄国的执行任务中,爱上了前苏的美女特工。
角色角色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信息 专辑类型:原声带、影视音乐 艺人:Alberto Iglesias 唱拍公司:Silva Screen 发行日期:2011年8月29日 ![]() | 曲目 1、《George Smiley》 2、《Treasure》 3、《Witchcraft》 4、《slay Hotel》 5、《Control》 6、《Polyakov》 7、《Alleline and Bland on the Roof》 8、《Safe House》 9、《arr and Irina》 10、《Anything else?》 11、《Jim Prideaux》 12、《Thursgood》 13、《Karla》 14、《Esterhase》 15、《Guillam》 16、《Control and Westerby》 17、《Circus》 18、《One's gone》 19、《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
幕后花絮
- 该片是《生人勿进》导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的首部英语片。
- 该片在伦敦、布达佩斯和伊斯坦堡取景拍摄,拍摄时间是2010年的10月7日到12月22日。
- 麦可·法斯宾德原本要在该片中扮演一个角色,可是因为拍摄档期和《X战警:初级》冲突,后来角色由汤姆·哈迪出演。
- 皮特·摩根撰写了影片的第一版剧本,而且他也计画要修改这个剧本、并撰写最终的剧本。不过由于家庭成员的突然离世,他放弃了编剧工作。
- 在经过剧组长达30个月的演员挑选之后,加里·奥德曼才最终入选影片的演员阵容。
- 为了选择到合适的眼镜框,加里·奥德曼专门挑选了几百副框子后,终于选择了一款黑色的镜框。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数 | 奖项 | 获奖者 | 类型 |
---|---|---|---|---|
2011年8月31日 |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 金狮奖 |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 提名 |
2012年2月26日 |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男主角 | 加里·奥德曼 | |
最佳改编剧本 | 布里姬特·奥康纳 彼特·斯特劳汉 | |||
最佳原创配乐 | 阿尔贝托·伊格莱西亚斯 | |||
2012年12月1日 | 第25届欧洲电影奖 | 最佳作曲 | 阿尔贝托·伊格莱西亚斯 | 获奖 |
最佳製作设计 | Maria Djurkovic | |||
观众奖 |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 提名 | ||
最佳男演员 | 加里·奥德曼 | |||
最佳摄影 | 霍伊特·范·霍特玛 | |||
2012年 | 第65届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改编剧本 | 彼特·斯特劳汉 布里姬特·奥康纳 | 获奖 |
最佳英国影片 | 艾里克·费尔纳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彼特·斯特劳汉 蒂姆·贝万 | |||
最佳影片 | 蒂姆·贝万 艾里克·费尔纳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加里·奥德曼 | |||
最佳导演 |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 |||
最佳摄影 | 霍伊特·范·霍特玛 | |||
最佳服装设计 | Jacqueline Durran | |||
最佳音效 | Andy Shelley John Casali Howard Bargroff Doug Cooper | |||
最佳剪辑 | Dino Jonsäter | |||
最佳原创音乐 | 阿尔贝托·伊格莱西亚斯 | |||
最佳艺术指导 | Maria Djurkovic Tatiana Lund | 资料来源 |
製作发行
主创公司
製作公司 | 1、Studio Canal(法国) 2、Karla Films 3、Paradis Films(法国) 4、Kinowelt Filmproduktion(德国) 5、法国第4电视台(法国) 6、Cine Cinemas(法国) 7、Working Title Films(英国) |
---|---|
发行公司 | 1、焦点电影公司(美国) 2、StudioCanal(英国) 3、Starway Film Distribution(比利时) 4、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瑞士) 5、DeA Planta S.L.(西班牙) 6、Deltamac Entertainment(中国香港) 7、StudioCanal(法国) 8、ITI Cinema(波兰) 9、Shaw Organisation(新加坡) 10、Zon Lusomundo Audiovisuais(葡萄牙) 11、Top Film Distribution(俄罗斯) 12、Top Film Distribution(乌克兰) 13、Entertainment One(加拿大) 14、CHC(哈萨克斯坦) 15、Distribution Company(阿根廷) 16、GAGA Communications(日本)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义大利 | 2011年9月5日(威尼斯电影节) |
英国、爱尔兰 | 2011年9月16日 |
比利时 | 2011年10月11日(根特国际电影节) |
荷兰 | 2011年11月2日(阿姆斯特丹电影周) |
瑞典 | 2011年11月9日(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 |
以色列 | 2011年11月17日 |
爱沙尼亚 | 2011年11月18日(塔林黑夜电影节) |
保加利亚 | 2011年11月19日(索非亚)(动感电影院电影节) |
保加利亚 | 2011年11月22日(瓦尔纳)(动感电影院电影节) |
波兰 | 2011年11月25日 |
俄罗斯、乌克兰 | 2011年12月8日 |
美国 | 2011年12月9日(限量放映) |
荷兰 | 2011年12月15日 |
加拿大 | 2011年12月16日(限量放映) |
葡萄牙 | 2011年12月22日 |
西班牙、立陶宛 | 2011年12月23日 |
瑞典 | 2011年12月25日 |
印度 | 2011年12月30日 |
美国 | 2012年1月6日 |
巴西、义大利 | 2012年1月13日 |
澳大利亚 | 2012年1月19日 |
匈牙利 | 2012年1月26日 |
挪威 | 2012年1月27日 |
德国、克罗地亚 | 2012年2月2日 |
罗马尼亚 | 2012年2月3日 |
比利时、法国 | 2012年2月8日 |
丹麦、韩国、新加坡 | 2012年2月9日 |
墨西哥、土耳其 | 2012年2月12日 |
希腊 | 2012年2月16日 |
阿根廷 | 2012年2月23日 |
保加利亚、乌拉圭 | 2012年2月24日 |
芬兰 | 2012年3月2日 |
中国香港、秘鲁 | 2012年3月15日 |
日本 | 2012年4月21日 |
智利 | 2012年6月7日 |
委内瑞拉 | 2012年11月30日 |
影片评价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偏向于以冷色调的,较为文艺化的方式来展示冷战下不同人物的心态、生活,即使是高潮戏时揭示谁是间谍的过程,也是以心理悬疑惊悚的方式,这使得影片整体上散发着让人抑郁的冷色调,何况还有丰富、详细、又看似关联不大的台词、细节等,需要去慢慢体味的好题材。(网易娱乐评)
该片没有刺激的枪战和追车,没有惊悚的动作场景,有的都是一群老男人的暗战,开开会,抽抽菸,烟雾瀰漫,这是一部深藏不露的北欧风格的英式间谍片。导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採用了片段式的解密叙述,同时运用了闪回的回顾镜头以及插叙等多种叙述手段的结合,不仅让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慾说还止,不停地留下悬念,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新型时代间谍片。(新浪娱乐评)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是一场把迷宫般庞杂的整部间谍小说浓缩,用120分钟抓住人的挑战,一切都是智慧的较量,于危机中迸发急智,在黑暗中分析黑暗,影片没有任何枪战、飙车的刺激镜头,故事基础凝练成一部如冬雨飘零的冷片,导演非常善于在不露声色中留下细细的线索,最妙的是所有线索点到即止,所有故事的经、情感的纬,只留下一点点抽头,影片具有一种奇特的内吸力,从故事节奏来看,悬念始终不是引爆的,而是在静谧中蹑手蹑脚地步步前行。而在色调上,大地阴霾、天空水灰、地影婆娑,仿佛时时处处有一张灰濛濛的大网,时而飘动、时而收紧。这种极其沉得住气的英伦风格,将一种忧伤又充满颗粒质感的视觉表达,成功转化为心灵感受。(大众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