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具有百年办学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后,于1959年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981年恢复重建。学校坐落于西安市雁翔路99号。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首批示範高中,先后获得“全国科研兴校示範基地”、 “全国青年文明号”、 “全国创新型学校”、 “全国红十字模範校”、“陕西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培训基地” 、“陕西省绿色学校”等上百项荣誉称号。

截至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133亩,在校师生35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 简称:西交大附中
  • 校训:弘德、广识、励志、笃行
  • 创办时间:1898年
  • 类别:公办高中
  • 现任校长:王佩东
  • 知名校友:王建华,陈有钢,锁志刚
  • 所属地区:西安雁翔路99号
  • 主要奖项:陕西省首批示範高中
    全国科研兴校示範基地
  • 官网:http://www.xajdfz.com.cn/

历史沿革

1896年,清末名士盛宣怀奉命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1898年春,南洋公学设立中院。1904年夏,中院内设“高等预科”;1909年,中院及高等预科改为中学,中院名称从此废除。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1909年以后,由中院改制的南洋中学(也称附属中学)发展迅速。
1927年,原南洋大学附属国中、高小部分改组为私立南洋模範中学。学校暂就南院旧址,原高中部分改为第一交大预科。上海南洋大学改名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1938年南洋模範中学迁至上海市天平路。1956年改为公办学校。
1956年,交通大学从上海开始迁往西安;1959年,陕西省教育厅决定将交通大学旁边的原西安市第44中学作为交通大学(西安部分)附属中学。1971年,学校收归西安市管辖,改为公办学校。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申请教育部拨款在兴庆南路重建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恢复重建的西安交大附中成为了全日制完全中学。
199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命名为两级重点中学。
2006年12月,学校开闢曲江新校区,实施国中、高中分离。
2008年9月1日,高中部整体搬迁曲江新校区。

办学条件

硬体设施

截至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133亩,约合88700m2,拥有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8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4000多平方米的餐厅和400米标準跑道的宽阔运动场,配套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及多媒体语音教室20余个,学生学科活动室、图书室、藏书库、教工及学生阅览室、书法、美术、音乐教室、形体训练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一应俱全,办学规模适度,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均具备了现代化教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1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有54个教学班,学生3200多名。

师资力量

截至2011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有教职工138人。教师中,已获得硕士学位的2人,省级特级教师1人(王佩东),具有高级职称的37人,中级职称的37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总人数的94%,省级教学能手4名,市级教学能手3名。此外,学校还聘请心理学、科普、物理、数学、艺术、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兼职教授或专家11人。
王佩东:特级教师,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陕西省骨干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西安市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宋晋安: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数学学会会员、西安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数学竞赛委员会高级教练。
冯 冀:高级教师、陕西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会理事。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
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参加高考384人,一本上线人数381人,一本上线率达99.22%;600分以上人数229人,占总人数的60%。
2006-2012年这六年中,交大附中共有100余名学生考进了北大、清华,平均每年有15人以上。2006年-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高考二批本科上线率始终为100%,第一批本科上线率均保持在90%之上。
学科竞赛
截至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五大学科竞赛中先后获得国际大奖4人次、国家级奖85人次、省级奖1300余人次。2009年和2011年,学校还先后成功承办了第18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决赛和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2010年8月,樊帆同学获第21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这是继吴明扬同学曾获第21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林晓帆曾获第20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铜牌之后,交大附中在国际奥赛上取得的又一重大成绩。
科技
截至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先后有70人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是陕西省获得国家发明创新专利最多的中学;在国际、国内的机器人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有33人次获得国际大奖,267人次获得国家级奖, 1800余人次获省级奖。
艺术特长
2013年,学校有41人获得艺术特长生资格,位居全省第二。交大附中每年举行一次校园艺术节,截止2013年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七届。学生在各级各类书法、绘画、演唱等艺术活动比赛中获得大奖。2008年7月,西安交大附中学生乐团作为中国西北五省的唯一代表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第二届国际青年音乐节,获得了广泛讚誉;2012年7月,校民乐团参加第六届“至高荣誉”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节,获得音乐节最高奖项“杰出演出奖”的荣誉。学校先后被命名为“西安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陕西省艺术示範学校”等称号。
体育
2013年,学校有10人获得高水平运动员资格,名列全省前茅;其中5名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被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提前录取。2002年以来,交大附中篮球代表队连年荣获陕西省高中组冠军,2003年获得全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总决赛第三名,2008年获得全国国中男子篮球联赛总决赛亚军。桌球队获2005年全国中学生桌球锦标赛团体第三名;2008年1月,我校学生参加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棋院棋类比赛暨全国青少年棋类冬令营活动,分别获得全国男子组西洋棋赛冠军和亚军。

教师成绩

学校积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教研,教师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模型製作》、《仿真机器人》、《学会学习-转变篇》等;2006-2009年,教师中有近400人次在国家和省、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出版教育专着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大部分教师分别在省、市、区担任过示範课的任务。学校有8名教师的教学课件在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承担各级研究项目课题的已达20余人。

学校荣誉

截至2014年,学校获得“全国科研兴校示範基地”、 “全国青年文明号”、 “全国创新型学校”、 “全国红十字模範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陕西省艺术教育示範学校”、“陕西省科技创新教育示範学校”、“陕西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培训基地” 、“陕西省绿色学校”等上百项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校歌
东海澎湃,黄河激荡。
扬起风帆,乘风破浪。
风雨征程,源远流长。
绚丽校园阳光灿烂,
天涯海角桃李芬芳。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啊——
交大附中!
我们为你自豪为你纵情歌唱!
歌唱你历史光辉篇章。
同学少年,血气方刚。
饮水思源,弦歌一堂。
爱国爱校,团结进取。
积极奋进,求实创新。
锦绣前程我们开创。
啊——
亲爱的母校!
我们向着新的时代放声歌唱!
祝福你明天更加辉煌。
更加辉煌!
校训
弘德: 语出于东晋《华阳志》:“思弘德化,思弘德教。”意即弘扬文明与美德,倡明德育与教化。学校历来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方向,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健全人格。以德修身,以德治学,以德立言,以德立行,以德兴校。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广识:语出清代刘开《问说》:“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师生钻研学问,“学”和“问”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励志:意即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以求有所作为。作为老师,应努力进取,争取在教育教学上有所建树;作为学生,当志存高远,打好基础,争取在求知做人上出类拔萃,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笃行:语出自儒家经典《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笃,忠实,专一。笃行,即切切实实地去做。“笃行”既有原校训中“求实”之意,又有更为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道德实践的层面上,强调为人要忠实厚道,内外一致;做事要全心全意,踏踏实实,专心致志,达到知行合一。

学生社团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下列学生社团。
街舞社
韩文化社
食尚社
日语社
动漫社
摄影社

学校领导

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校领导
校长:王佩东
党支部副书记:冯 冀
德育副校长:宋晋安

知名校友

王建华:高1970届校友。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锁志刚: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1989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加州大学教授,199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起任哈佛大学Gordon McKay教授。2002年受聘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陈有钢:高1988届毕业生,就职于麦肯锡公司上海分公司副董事长。
林东青:高1988届毕业生。就职于中国移动通讯陕西公司工程建设中心主任。
马骏:高1989届毕业生,199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9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先后就职于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美国摩托罗拉研发中心及美国新港科技公司。
朱光宇:高1998届毕业生,1998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化学学士,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后。
王芳:高1998届毕业生,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博士。就职于美国IBM公司。
万毅:高1988届毕业生,1993年赴美国留学,2005年回国任兰州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娜:高2001届毕业生,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工作于摩根史坦利公司(伦敦)工作。
李剑:高1989届毕业生,参加了4次无人飞船试验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两次载人航天飞控任务。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
潘小舟:高1989届毕业生,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博士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