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121雨水集留工程

121雨水集留工程

1995年甘肃省中东部地区遭受60年一遇的大旱,造成了农业大面积减产或绝收,许多地方的民众和牲畜的饮水也发生严重困难。在此情况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在全省乾旱半乾旱地区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的战略决策,即每产建立100m2左右的屋顶和庭院集流面,打两眼水窖,发展灌溉一处庭院经济。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解决了131.07万人、118.7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取得了显着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121雨水集留工程
  • 外文名:无
  • 乾旱:面积大
  • 其他:见正文

实施背景

甘肃省中东部属乾旱半乾旱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奇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很好解决。1988年以来,集流场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存在问题

甘肃省目前实施的集雨节灌工程,主要利用国家二级、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进行集流,集流效率较高,但发展规模则相当有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坡耕地雨水汇集技术缺乏。
旱作区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区或高原沟壑区,坡耕地在农耕地中所占的比重大,而口前在坡耕地上的集流问题很少涉及,没有成套的可供利用的坡面雨水汇集技术,零星採取的利用土路、荒坡、荒山、荒沟或小区域综合开发进行的集流,因技术含量不高,往往是一般降雨不产流,大暴雨时产生高含沙水流,增加了收集的难度。
121雨水集留工程
二是现有沥青路面汇集的径流难以充分利用。
该区地形破碎,许多地方沿公路两边为高山或沟壑所阻,存在着有路却无耕地可灌的现象。
在西安一兰州公路312沿线,这种现象有一定普遍性,大量未被利用的径流排到沟道,还造成了水土流失。
三是沿路有耕地的地方,径流利用也不充分。
目前我国农村仍以农户联产承包为主要经营方式,水窖布设数量及窖址选择主要考虑了沿路农户的利益,按照各户所属的地块进行,这样虽然保证了沿路农户的利益,避免了由少数农户集中承担修建雨水集流工程的任务,但造成窖的上游来水量难以确定,时常造成溢窖或乾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