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Super high school)是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瓜分着名高校自主招生名额的一种现象,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引起。

这些垄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份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现象,造成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导致一流大学生源被“超级中学”垄断,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不断下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超级中学
  • 外文名:Super high school
  • 基本特徵:人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拼升学率
  • 显着特徵: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多等
  • 直接目标:追求升学率

特徵

高考录取中,“超级中学”垄断国内一流高校的生源,正成为一种现象。“超级中学”大多集中于省会或大城市,几乎垄断该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加之拥有较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高考成绩连年优异,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
超级中学的基本特徵是:
1、人数以万计,从在校师生人数上看,中国一些“超级中学”正在赶超大学。河南省实验中学师生人数已经接近1万人,夏邑县高级中学师生人数超过1万人,淮阳中学分校师生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
2、垄断尖子生,“超级中学”用诱人条件引起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曾经用“解决住房和配偶工作”等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巧设名目,组织比赛,趁机选拔学生。
3、比拼升学率,以陕西为例,08至10年,西工大附中考入北大清华人数,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32.4%、39.6%、36.1%;高新一中为20.2%、22.5%、26.1%。2012年两校考入北大清华数,占全省名额62.2%。
4、教育资源优,“超级中学”大多集中于省会或大城市,当地经济水平高,教育经费和政策优惠支持幅度大,在自主招生和保送制度上,高校的推荐名额往往由“超级中学”占据。
5、特色教与学,高考名师的指点、同学间的互促、内部资源的共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超级中学”通常有较丰富的课外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并非全是书呆子。

地位

中国各省份的高考状元产地往往向几所名校集中,这些学校不仅能“批量”生产状元,而且这些学校还会囊括全省的高分考生,同时,这些学校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人数也非常多。教育界内部把那些“高考成绩十分优秀”、“高分学生集中”、“考入名校人数较多”的学校称为“超级中学”。“超级中学”大多集中于省会或大城市,其生源的一部分来自本市,另一部分从周边地区吸引而来。这类中学数量不多,却几乎垄断该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
在不少省份,北大清华招生名额的一半都被少数几所高中占据,名校竞争呈现明显的“超级中学支配格局”。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目前有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安高新第一中学两所“超级中学”,均位于省会西安。2008至2010年,西工大附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32.4%、39.6%、36.1%;高新一中分别为20.2%、22.5%、26.1%。2010年两校各有83人和60人考入北大清华,合计占全省名额的62.2%。在过去7年产生的15位文理科状元中,也有11位出自这两所学校。
超级中学超级中学

优势

自主招生和保送制度使高校选拔制度更加多元,但由于中学声誉和往届生源质量等因素,高校的推荐名额往往由“超级中学”占据。比如,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都被西安的“五大名校”(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西安市铁一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範大学附属中学)垄断,其中西工大附中一所学校的保送、自招名额就占到全省的五成左右。“超级中学”通常有较丰富的课外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普通中学由于条件限制和升学压力,很少有机会去搞“英语辩论”、“艺术节”等活动。
超级中学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的优势还体现在信息上。高考结束后,“超级中学”吸引了清华、北大、复旦、上交、人大、南大、南开、浙大等众多一流高校前来召开谘询会。某所着名大学只能占据他们教学楼的一个拐角,“超级中学”的谘询会上,各高校以现场签约承诺录取的方式吸引高分考生。普通中学的考生则难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往往不得不跑到“超级中学”“蹭场”,以获取录取信息。

影响

“超级中学”对国内排名靠前高校的垄断优势依然强大。各省(区、市)公示的保送生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山东等都出现了一所中学垄断全省近一半保送生的状况。湖南保送至北大、清华的学生一共72名,除3人外,其余全部来自湖南省四大中学名校。
从全国範围看,与东部相比,中西部教育资源集中程度更高。以2010年各省考入清华大学人数最多的两所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安高新第一中学)为例,计算两校占本省清华录取名额的比重,西部的新疆、陕西、宁夏、青海分别占43.2%、59.6%、55.6%、59.1%,而东部的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分别只占19.3%、9.0%、17.0%、15.3%。这说明在西部“超级”二字更加名副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教育欠发达,从而导致教育资源更为集中。

农村生源数量下降

学者王莉华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一文显示,1992年、1995年和1999年清华大学本科生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分别是18.3%、20.1%和19.0%,始终徘徊在20%左右。
北京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则分别是22.3%、20.9%和16.3%,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以2010年入学的清华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2010级学生的人数,大致以1/6的比例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表示自己户籍在农村的学生比例仅为17.0%。而同年全国高考考生中,农村生源的比例高达62%。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有相当多的农村户籍学生,已经进入城市生活、学习并参加高考。若单纯计算农村地区的学生,在一流大学中所占比例会更低。
城乡差距首先体现在中学的教育环境上。2008年,有5918所普通高中位于城市,7526所位于县镇,位于农村的仅有1762所。农村学校的硬体、师资、生源无法与城市同日而语。儘管自主招生、特长生、保送生等制度拓宽了高校选拔渠道,但农村考生却难以从中“分一杯羹”,因为农村学生获得艺术、体育、奥赛等“补偿教育”的机会不多,自招试题的城市化特色和高昂的考试成本,也让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望而却步。

破坏教育平衡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基础教育层面则是逐渐摆脱“农村包围城市”,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级中学”现象,在屡创应试神话的同时,更加剧了资源失衡和教育不公。因而在落后地区眼中,“超级中学”被形容为一个个超级“黑洞”。
教育界内部对于“超级学校”却多有批评,这些学校虽然创造了很多高考神话,却破坏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平衡,其很多做法也违反教育规律。
“超级中学”之所以出现,与地方发展教育的“锦标主义”功利思想及教育利益有关。这不但导致当地高中畸形发展,也加剧义务教育不均衡。
“超级中学”的存在,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也是背道而驰的。办少数几所“超级中学”,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这只会人为堵死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加剧应试教育竞争,也妨碍义务教育均衡,更滋生教育腐败、败坏教育形象,为此,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鼓励高中多元发展、平等竞争出发,我国应叫停“超级中学”的建设,否则,任由这一现象泛滥,将对中国教育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机制

“超级中学”的形成,是教育领域“马太效应”的结果。从学校看,“超级中学”有着更多的经济、社会和声誉资源,自然能在更高起点上发展。从社会看,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进个重点学校,有个可以预期的未来?供需关係决定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重点中学聚拢。而从政府看,升学率高的明星学校,是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绩工程”,难免被重点照顾,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不仅是在教育质量上,也是在教育的硬体建设上。
对于某一所具体学校,拥有更多优质资源是一件好事。然而,目光放到整个教育领域,这种“超级中学”的出现,却是有害无益。
教育资源有限,向“超级中学”倾斜了,必然会从普通中学“找补”。现实中,少数中学的学生在教育、升学等方面,也确实更有优势。“马太效应”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使孩子受教育权利不平等、受教育机会不同一,无疑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跑线”。当“拼爹现象”、“萝蔔”招聘等网路新词折射社会同场竞技中不同“二代”的不同境遇时,教育的公平依然是调节这种起点不公的底线。如果任由“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蔓延,打破的将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均衡。
实际上,为了遏制“马太效应”,已经有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比如国中招生的“就近入学”、取消义务教育“择校费”等。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大学间“马太效应”有愈演愈烈之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加大调整国家教育资源内部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格局的力度。而社会管理者,也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关注教育,而不是仅仅盯住一时一地的升学率,说到底,树人,是比树木更需要“久久为功”的政绩。
教育决定一个社会的未来。教育公平的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比一人一校一时的发展更重要的方向。

名录

地区名单(不完全统计)
北京
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清华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北师大二附中、101中学
天津
南开中学、天津一中、耀华中学、天津实验中学、新华中学
河北
衡水中学、石家庄二中、衡水二中、唐山一中、定州中学
山东
滕州一中、枣庄三中、山东省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山东师範大学附属中学
辽宁
大连十五中、本溪高中、东北育才中学、辽宁师範大学附属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
吉林
东北师大附中、吉林省实验中学、长春市第十一高中、吉林一中、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吉林油田高中
黑龙江
铁人中学、哈尔滨第三中学、鹤岗市第一中学、哈尔滨师大附中、大庆实验中学
山西
山西大学附中,山西省实验中学
江苏
启东中学、南京师大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南京一中
河南
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武汉外国语学校、黄冈中学、武汉二中、襄阳五中、襄阳四中
安徽
合肥一中、六安一中、芜湖一中、安庆一中、毛坦厂中学、合肥168中学、萧县中学
上海
华东师範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
海南
海南中学、文昌中学、嘉积中学
江西
临川一中、临川二中、江西师大附中
浙江
镇海中学、杭州二中、学军中学
湖南
雅礼中学、长郡中学、长沙一中、湖南师大附中
福建
莆田一中、上杭一中、福州一中、厦门一中
广东
深圳中学、东莞东华高级中学、华师附中
广西
柳州高中、南宁二中、广西师範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云南
云南师大附中、曲靖一中
贵州
贵阳一中、毕节一中
四川
成都七中、绵阳中学、石室中学、树德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南山中学、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东辰中学
重庆
南开中学、巴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
陕西
西工大附中、西安高新一中、西安铁一中、西安交大附中、陕师大附中
宁夏
银川一中、唐徕回民中学、银川二中
甘肃
西北师大附中、兰州一中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青海
青海湟川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一中
西藏
拉萨中学

缘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有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给中学校长下达升学率指标,完不成指标就一票否决了。“超级中学”现象根子不在学校,在政府。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糖徕回族中学教师吕新萍说,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为什幺“超级中学”现象却很突出,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缺乏监管,一些地方喜欢搞“花架子”,要求学校合併组合成“超级中学”给政府撑面子。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超级中学”,对于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多数由政府行政命令捏成的“超级中学”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加大了农村与城市的断裂。以前,农村学生可以凭藉自己勤奋来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在强烈希望改变命运的激励下,他们的勤奋远非城市学生可比。但是,师资力量、信息资源、教学设施对于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纯依靠勤奋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断减少。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史贻云说,应该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有效保障落后地区中学教育经费。从师生比例、在校生人数、占地规模等多个方面对“超级中学”加以约束。同时,严厉禁止利用行政手段以任何名义和藉口推进中学兼併重组,禁止“超级中学”用建立分校、连锁学校、挂名学校等手段扩大招生变相敛财。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民族中学副校长宋文新说,保障落后地区中学教育经费,规定不少,落实的不多。“超级中学”规模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卫生隐患,媒体报导过,地方政府官员也都知道,他们只是没有改变的动力。

新闻背景

就在各省状元纷纷出炉之时,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依照1977年~2012年各省状元的分布情况对中学进行了排名。这份榜单上的不少学校2013年又一次成为状元产地。
在这张排行榜上,云南师範大学附属中学排名第一,报告显示其共产生了35名状元。2013年,云南师範大学附属中学仍然风光无限,该省文理两科状元均出自该校。银川一中历史上共产生了14个状元也居榜单前列,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文科状元便出自该校。
西安高新一中以及衡水中学也都因历史上分别产生了9名和8名高考状元而上榜,2013年这两所学校也分别囊括了两省的文理状元。襄阳五中虽然在这份榜单上排名靠后,但是2013年却包揽了湖北省的两名状元,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该校几乎年年都能产生状元。
2000年前,高考状元比较分散。比如,河北省2004年的两名高考状元分别来自正定中学和石家庄一中,2005年分别来自邯郸一中和石家庄二中。陕西2004年的两名状元分别来自西工大附中和镇安中学,2005年来自西安博迪学校和西工大附中。
从中国校友会发布的榜单上看,重庆市第一中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分别以出产过12名和10名状元而排在榜单靠前的位置,2013年重庆市的状元又是出在这两所学校。
翻看两所学校的资料发现,重庆一中和重庆南开中学每年高考升学率几乎都达到100%。重庆一中每年有近30名学生考入北大和清华,同时还会有七八名学生保送入北大、清华。2010年北大清华在重庆南开中学录取了56人:当年清华在重庆的招生计画为23人,北大的招生计画大约为60多人。可以说,重庆市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大部分出自这两所学校。
虽然在官方的表述中状元不能给学校带来什幺,但是在民间,状元就是一所学校的“金字招牌”。有了“金字招牌”自然会引来更多优秀生源以及择校费。
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状元集中在这些“超级中学”并不奇怪,这类学校通常是面向全省招生的,一些学校为了招到优秀的学生,在中考之前就已经锁定了目标,有些学校为了笼络好学生不惜许出万元奖金。因此,不少“超级中学”笼络了全省的尖子生,再加上优秀师资的集中,这些学校不出状元都难。另外,因为优秀的高考成绩,这些学校的“集聚效应”极强,众多学生想尽办法涌入该类学校,不少学校仅一个年级就有上千名学生。
为了保住学校的“金字招牌”,这些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巨大的。
在百度衡水中学贴吧里,有一篇题为《家有宝贝在衡中》的帖子,上面透露的一些信息可以一窥这类名校的情况:比如,学生上两周课才能放一天假,每月都有月考;作业考试化,每天可能都有一科在测试,只要测试就排名,出结果就直接挂在教室后面;作业分必做、选做和自助,如果哪科作业被学生全写完了,就是教学事故。“超级中学”无疑成了高考的最大赢家。

县中现象

仔细翻看这几年出产状元的学校名录,还有一个发现:县中风光不再。大概2000前,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即“县中现象”。一些县级中学高考升学率超越城市学校,引起人们关注,大量的城市学生涌入县中读书。
截至发稿时,记者共收集到了2013年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理科46名状元的资料。从这些状元毕业的学校看,20个状元来自地级市的高中,占所统计状元的43.5%;17个状元来自省会城市的高中,占所统计状元的37.0%;来自直辖市高中的状元有4名;出自县及县级市高中的状元有4名;另外来自计画单列市高中的状元有一名。
我们查找了“县中现象”讨论最为激烈的2004年的高考资料,记者蒐集到了16个省份的高考状元情况,其中有7名状元出自“县中”。“县中”当年的辉煌可见一斑。
除了状元以外,无论是高分段考生的人数还是一本录取率,县中已经远远被“超级中学”甩在了后面。
对于县中没落的原因,有教育界人士认为是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结果。因为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强调综合素质培养,注重考查能力,而县中在教育教学上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学生的优异成绩主要归功于“题海战术”、“高强度模式化训练”和“死记硬背”。
不过,也有人认为,县中没落也是教育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超级中学”大多位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城乡的经济和教育差距使其在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掐尖”大战中无往而不胜,没了好老师和尖子生的县中从此一蹶不振。

高考状元

能考状元的学生,平常的学习一定是极好的,不过,2013年间不少状元在日常学习中并不是总考第一、第二,有些甚至都进不了年级前十名。因此,不少状元在知道自己的成绩后,第一反应是“没想到”。
据媒体报导,河北省文科状元于潇一直把香港中文大学视为奋斗目标,但是她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时候,在年级70名左右,而第三次模拟考试,在150名左右。
有业内人士发现:平常学习数一数二的学生,在高考中未必能考出数一数二的成绩。
教育专家们称,这正是高考顺应课程改革变化的结果,高考更多地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传统上那些死学知识的孩子就没有太多优势了。
确实,曾几何时,人们头脑中的状元多数是“呆头呆脑只会读书的怪人”。但是,最近几年的状元形象变了。
据媒体报导,北京公布成绩那天,北京的文科状元张韵凝正在剧院听音乐会。喜欢音乐的她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喜欢烘焙,经常自己烤蛋糕与同学们分享。
2013年北京理科状元朱宸卓没少在媒体上曝光,在他的很多照片上都能看到手腕上的护腕,据说,高中三年朱宸卓几乎天天都带着它,即使是高三备考最紧张的时候,朱宸卓也坚持每周打两次球。而且,他从来不“加班加点”、“秉烛夜读”,他更愿意高效利用黄金时间,“我基本每天用两个小时来完成学习的剩余作业,然后可以自由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朱宸卓虽然是理科生,但他的高考语文和英语也取得了142和145的高分。
虽然很多网友对高考状元们“从不上课外辅导班”、“不熬夜”的说法表示不相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高考状元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这些年,人们常常会谈到一个词:男孩危机,指的是男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溃败,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综合素质都输给了女孩。
从北京的情况看,从2004年至2012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21人,女生占了绝大多数,共有15位;除了2004年第一名全部为男生外,其余年份均有女生;其中还有4年文理头名皆为女生,没有男生。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高考状元是明显的“阳盛阴衰”,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男状元明显多于女状元。变化出现在高校扩招之后,有媒体报导,随着高校的扩招,女状元明显多了起来,从1999年的34.78%上升至2008年的60.00%。不过,从2013年的情况看,男生的劣势似乎有所缓解,从已经公布的状元名单看,男女生的比例已经基本持平。更有不少省份文理科状元都是男生。
有人分析,这种变化和高考命题改革有关。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领导指出,课程标準规定了课程的主干知识,而围绕这些主干知识还有很多“枝枝叶叶”的知识,如果命题涉及这些“枝枝叶叶”,那幺学生的学习就将“毫无边际”,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们掌握主干知识和培养核心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高考指挥棒的这种变化,无疑使得那些死记硬背型的学生难拿高分了,而男生因为思维方式的原因,可能更加适应这种变化。

超级卖卖

在临川一中,一个非“尖子生”的招生指标已经被炒到了数万元,而在一些“超级中学”比如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该校非“招生範围”的学生不仅入学要交数万甚至十万元左右的“入门费”,每年还要交数千元的高昂学费。有调查称,许多“超级中学”一年的择校费已经超过大学四年的学费,令人咋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