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安交通大学研苏州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研苏州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是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的副厅级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研究院于2004年5月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挂牌成立,目前注册资金为3533万元人民币。院长(法人)由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程光旭教授兼任,吴军华担任常务副院长,杨民助、余海荭担任副院长,李季、张剑锋担任院长助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英文名: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 简称:苏州研究院
  • 所属地区:江苏 苏州

主要任务

苏州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为西安交通大学在苏州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基地、教育培训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苏州研究院按企业化、市场化模式运行,实施实验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一体化联动发展,注重为地方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研究院概况

研院综述

苏州研究院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毗邻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院体系校园总占地面积为180余亩。其中:独墅湖高教区校园占地60亩,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桑田岛国际名校区校园50亩,正建6.7万平方米建筑;漕湖科技园占地77亩,一期建成使用40亩3.2万平方米,待建3万平方米。校园内设有办公教学用楼、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四星级酒店)等现代化楼群。几年来,苏州研究院体系的固定资产价值成倍增长,资产评估总价值超10亿元人民币。
2008年,研究院校园内“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挂牌,并在2010年成为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的高新科技省级孵化器。
2012年7月,西安交大苏州科技园(漕湖)启动运行。目前2个科技园有苏州悦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元软体有限公司等227家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其中有30多家院士、国家千人、省市领军人才主办的科技企业,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
苏州研究院还是江苏省注册科技单位和苏州市内资引进整体科研机构,具有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973项目资质。新设立了西安交大苏州纳米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苏州高级金融学院(筹),其中苏州纳米学院进入2013年国家2011协同创新项目。拥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研究中心、快速製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苏州中心、西安交大苏州新材料研究中心、苏州新能源研究所、江南电梯苏州自动化研究中心、苏州升降机研究中心、苏州电动车与系统控制研发中心、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金融研究所、4G移动通讯研究中心、生物纳米医药重点实验室、西安交大-哈佛大学苏州生物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等25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联合建设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拥有8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这些机构拥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200余人,近5年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苏州市工业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课题共206项,科研平台建设资金和项目经费上亿元人民币。一些机构建立有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苏州工作站,院士和博士后人员进站开展工作。

发展目标

加强政产学研金介合作,开展2011协同创新,创建产业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研究院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联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发起成立了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科教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苏州秉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4500万元人民币)、苏州西交太湖科技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苏州秉立电动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260万元人民币)、苏州西交升降机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800万元人民币)、苏州艾克沃环境能源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苏州西交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苏州豪德新能源科技公司、苏州思源通科技有限公司、西交利物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苏州西交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苏州慧科电气有限公司、苏州博生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点三维科技公司、苏州米凯尼克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宇翔投资有限公司等21家高科技公司。其中苏州秉创科技公司还成为国家高新科技企业。这些科技产业公司在快速製造、汽车样车、智慧型电网、高端工具机、电子晶片、新能源利用、新材料研发、药物保健等领域,正在为长江三角地区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和科技合作研发,以及高端人才培养。通过这些产业实体,苏州研究院使一批国家专利技术在苏州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早期由苏州研究院参与具体筹备,现在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苏州研究院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开展了研究生培养、联合建设科研机构、联合共建西交利物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教育、科研和产业等各项工作,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发展定位

近年来,已经有610多名研究生从苏州研究院毕业。目前,在苏州研究院在职或全日制就读或开展科研的西安交大博士生、硕士生1100名,加上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生等学生,总共有2960多名,包括在苏州中学就读的126名本硕连读少年预科班学生。研究生专业领域涉及管理学、金融学、纳米科学、项目管理、信息科学、机械工程、生命科学、能源工程、MBA等。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正式挂牌,目前有苏州专职和本部“双聘”研究生导师近百名。在未来的3到5年时间内,在苏州学习的研究生规模将逐步达到2000人。201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正式挂牌,有1500多名中学生在校学习,连续三年交大苏州附属中学高考一本上线升学率,在苏州排名仅次于苏州中学,位园区第一。另外,通过研究院西交教育培训中心,为企业举办讲座和培训人员,计7800多人次。研究院还成立了苏州华中教育投资管理公司和华中教育培训中心,在苏州专业化开展产业经济学博士班、EMBA、MBA教育。

师资力量

苏州研究院拥有一批优秀的专兼职专家教授及专职科技管理人员在苏州开展科研工作,其中院士1名,教授17名,副教授10名,博士后3名,具体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

机构设定

党团建设

西安交大设立了苏州教学科研地基党工委,下设苏州研究院党总支、研究生院(苏州)党总支、纳米学院党支部、科技园党总支等党的组织。苏州党工委领导驻苏各单位协调发展。目前由程光旭副校长担任书记,苏州研究院吴军华担任常务副书记并主持工作。苏州研究院党总支,目前有300多名党员。

学科设定

苏州研究院目前设立有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发展部、教育培训管理中心、产业与资产(财务)管理部、校友工作办公室等管理职能部门,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负责的干部和科研队伍。在西安交大党政和地方政府领导下,在全体干部、教师、科研人员努力工作下,依靠目前有着4名院士、5名国家千人、28名科技和科教领军人才、以及500多人的专兼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和产业化队伍,积极进取,为创建一个服务社会、服务学校,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新型研究院而勤奋耕耘,努力奋斗。

交大概况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 年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需要决定将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1959年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建立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是国家 “ 七五 ” 、 “ 八五 ” 重点建设的几所大学之一, 是首批进入国家 “211 工程 ” 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 1999 年被国家确定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 2000年4月,根据国家高校体制改革之精神,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卫生部已有 60 余年办学历史的西安医科大学、原属中国人民银行已有 40 余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併。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 9 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19 个学院(部)和 3 个临床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 5600余 人,专任教师2100 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70 余人,教授、副教授 1200 多人,其它各类高级专业人才 430 多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1 名 ,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34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5 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60 余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三名。

院长致辞

苏州研究院是西安交大派出的管理机构,也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科技实体。
苏州研究院是一扇视窗,透过这扇视窗,使大家了解苏州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学习这边生动鲜活的经验、精神和做法。
苏州研究院是一座桥樑,为两地开展科技教育合作,为师生争取科研项目和实践机会,提供一条通途。
苏州研究院是一个基地,凭藉这里具有的一流的大学园区和优良的创新环境,学校可以在此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事业。
苏州研究院是一颗新苗,需要大家的关心、呵护和帮助,使她茁壮成长。

校园环境

综述

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园内。

苏州研究院到周边各大城市办事十分方便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濒临长江与杭州湾的15个城市组成,该地区是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长三角的龙头,苏州临 近上海,受其辐射最大,苏州正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建设和发展区域经济中心。 由于高速公路发达,开车从苏州研究院到上海只需50分钟;到杭州85分钟;到南京150分钟。 国家计画批准建设上海到南京的轻轨(磁悬浮列车),届时,从苏州到上海只需20分钟,从苏 州到南京只需45分钟。

苏州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2005年苏州GDP超过4000亿人民币,总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名列第四,超过深圳。苏州实际引 进外资全国城市第一,进出口贸易全国第二,工业产值全国第三,财政收入全国第四。全市地 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完成3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5.3%、33.6%和25.5%。苏州有外资企业120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 07家。苏州是历史文化古城,具有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其中苏州园林和丝绸文明天下。

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两国政府建立了联合协调理事会,国务 院及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外事管理、海关监管等方面授予园区相应的管理权 限和优惠政策。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历届苏州市委、市政 府都把园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市力量参与园区建设,共同为园区发展 创造良好条件。目前,园区中新合作区已初步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 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一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 快、开发水平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之一,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40%左右,累计 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2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2005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 80.7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50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200倍;进出口总额从开 发之初的几百万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其中出口192亿美元);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超 过2.8万元和1万元,均增长5倍左右。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有53家世界500 强企业在园区投资了85个项目。其工业产值、社会影响力、发展前景等指标在全国众多的工业 园区中名列榜首。

独墅湖高等教育园是中国一流的大学园区

中新协调理事会中方理事会于2002年6月确认,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研究生教育机构。苏州市 委、市政府于2002年7月正式决定建设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到2010年底 ,全面完成高教区 开发建设,吸引知名教育机构不少于10家、研发机构100家,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0人,建成省 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0个。发展目标是将高教区建设成为国内外优质高等资源基地和高新科技 成果创新基地。 高教区紧邻苏州古城,位于风景秀丽的独墅湖畔,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靠近上海交通便捷, 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各主要城市相连。高教区建设有教学大 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学生餐厅、师生公寓、研究发展中心、商业中心、苏州最大的 湖畔公园等。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电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全部 按国际先进标準建设。)

科学研究

研究综述

苏州研究院作为西安交大在长三角地区的一个视窗,为学校老师更好地了解长三角地区、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依託平台,并且可以为学校老师争取更多的地方科技资源,同时也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苏州研究院依託西安交大雄厚的科研实力,为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科技服务合作搭建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苏州研究院在2006年被苏州市认定为内资引进研发机构,目前具备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项目的资质。

科研成果

苏州研究院拥有一批专家教授及科技管理人员常驻苏州,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繫,开展了广泛并具有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苏州研究院拥有2000多平米的实验场地,已投入上千万元的实验设备、仪器,拥有一批优秀的科技研发、服务与管理人员,其中院士1名,教授17名,副教授10名,博士后3名。拥有专利18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拥有软体着作权3项。苏州研究院目前承担江苏省、苏州市科技项目,以及企业课题共10多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6项,并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09年在国家级项目上有3项突破。

成果转化

研究院已经成果孵化成立了6家高科技公司,累计注册资金达2亿元。
其中卢秉恆院士领衔的苏州秉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500万元,同时获得了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称号,并被批准为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工作站;曹秉刚教授领衔的苏州秉立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500万元,也获得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的称号。
这些科技产业平台在快速製造、汽车样车、高端工具机、新能源利用、药物保健等领域,正在为江苏省的各个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和合作研发。

科研平台

苏州研究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已经成立和正在筹建的科研平台共1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苏州中心2个,苏州市级科研平台4个,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6个。

发展定位

在苏州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科研平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申报、以及高科技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以人才引进为关键、以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企业合作项目开展为内涵、科技型企业孵化为长效支撑的科技工作模式,并在此过程中,熟悉了地方政府政策、办事规则、在大苏州科技条线上建立了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係、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係,这些都为西安交大在苏州地区更广范地开展人才培养、套用型科研、和产业转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科技工作服务範围

提供科技成果信息
共性技术的推广扩散、技术转让与技术代理
科技项目的策划、培育及转化,科技平台建设
申报各类科技计画项目
风投资金筹措与运作、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智慧财产权法律事务谘询
国际先进技术及其高新项目的转移与嫁接
技术集成、产品和技术的本土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