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璧山区

璧山区(重庆璧山)

璧山区

重庆璧山一般指本词条

璧山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西部、重庆大都市区内。唐至德二年设立建制,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2014年撤县设区。

璧山区下辖6个街道、9个镇,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3万人。

璧山区获得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範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人居环境範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纳税服务示範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卫生区等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璧山区
  • 外文名称:BiShan District
  • 别名:绿岛新区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 下辖地区:璧泉街道、青槓街道、三合镇等
  • 政府驻地:璧城街道解放路44号
  • 电话区号:023(+86)
  • 邮政区码:402760
  • 地理位置: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部
  • 面积:915平方公里
  • 人口:73万(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西南官话-重庆方言
  •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观音塘湿地公园、青龙湖、古老寨、水天池等
  • 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 火车站:璧山站
  • 车牌代码:渝C
  • 行政代码:500120
  • 地区生产总值:428.35亿元(2016年)

历史沿革

璧山,春秋战国时,区境为巴国地。
东周,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区境为江州县属地。秦汉、魏晋南北朝,循周朝制。隋朝,璧山区境为巴、江津二县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析巴县及江津、万寿县地置壁山县,因境内有一孤山西北险峻东南稍平号重壁山而得名,隶属于渝州,区境包括今璧山区、永川市、沙坪坝区含谷镇、北碚区澄江镇。大曆十一年(776年),分壁山西南地置永川县。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隶属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壁山属之。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壁山因“地广人稀”併入巴县。
璧山区在重庆市的位置(红色部分)璧山区在重庆市的位置(红色部分)
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复置壁山县,属重庆府。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以“户口尚少,停壁山县铨,以永并治之”(即由永川县代管)。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壁山县,隶属重庆府。至乾隆年间,“壁山”改为“璧山”。
民国三年(1914年),璧山属川东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省下设行政督察区,璧山属四川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将川渝、渝黔公路两侧重庆周围80千米的範围,划为重庆卫戍区和陪都迁建区,璧山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璧山属川东区巴县行政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12月20日,巴县行政专员公署改驻璧山,更名璧山行政专员公署,辖璧山、江津、永川、大足、合川、荣昌、铜梁、潼南8县。1951年4月,璧山专署迁至江津,1960年专署又迁往永川。
1968年,江津专区更名江津地区,1981年,又更名为永川地区,璧山先后属江津、永川地区。
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区併入重庆。
1997年6月18日,重庆恢复成立中央直辖市,璧山直属重庆管辖。
2014年5月2日,重庆市撤销璧山县,设立重庆市璧山区,以原璧山县的行政区域为璧山区的行政区域。
2014年7月15日,璧山区正式挂牌运行。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璧山境内划为6个行政区,第一至第六区区政府分别驻城中镇、大兴乡、来凤乡、丁家乡、大路乡、八塘乡。
经过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1977年、1978年数次变更后,到1980年3月,璧山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区(大路、八塘、城郊〈后改名甘棠〉、大兴、正兴、来凤、丁家等七区),1个区级镇(璧城镇),1个乡级镇(来凤镇),38个公社。
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调整为20镇6个乡。
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为两个街道、10镇、1乡。即璧城、青槓2个街道和丁家、三合、广普、正兴、大兴、河边、福禄、七塘、八塘、大路等10个镇及健龙乡。全县计34个居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委员会。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为6个街道、9镇。即璧城、璧泉、青槓、来凤、丁家、大路六个街道和大兴、正兴、八塘、七塘、河边、福禄、广普、三合、健龙等9个镇。

区划详情

至2018年,璧山区下辖璧城街道、璧泉街道、青槓街道、来凤街道、丁家街道、大路街道、大兴镇、正兴镇、八塘镇、七塘镇、河边镇、福禄镇、广普镇、三合镇、健龙镇。
璧山区地图璧山区地图
璧城街道
璧城街道辖城中社区、东关社区、大旺社区、塘湾社区、北门社区、蒲元社区、来龙村、新堰村、三角村、天池村、芋荷村、黄葛村、双龙村、马家桥村、龙井湾村、大塘村、四面山村等6个社区、11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城中社区。
璧泉街道
璧泉街道辖华龙社区、文风社区、南关社区、牛角湾社区、双狮社区、新胜村、虎峰村、观音村、团堡村、大岚村、养鱼村、鹰嘴村等5个社区、7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文风社区金剑路208号。
青槓街道
青槓街道辖大字社区、大兴社区、双路社区、青山社区、大森村、中兴村、沙坡村、梁山村、清明村、石河村、塘坊村、棕树村、莲花村等4个社区、9个村的行政区域,辐员面积46.4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大字社区中大街225号。
来凤中学来凤中学
来凤街道
来凤街道辖东街社区、西街社区、花园社区、孙河村、登凤村、普新村、安乐村、来凤村、魁塘村、三星村、鹿合村、四平村、新七村等3个社区、10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4.48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东街社区新华路123号。
丁家街道
丁家街道辖3个社区、16个村,幅员面积85.12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沙堆社区惠民路。
大路街道
大路街道是璧北的经济文化中心,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辖17个村(居),是重庆市卫生镇、“百强工程”创建镇、统筹城乡改革示範镇。
河边镇
河边镇地处璧山区西北门户,距县城核心区8公里,是重庆绿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幅员面积52.5平方公里,辖6个村1个社区。
正兴镇
正兴镇位于璧山区南部,距璧山城区23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家出口6公里。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是璧山区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规划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大路街道中铁任之健康城大路街道中铁任之健康城
大兴镇
大兴镇地处璧山区西部,距璧山城区11公里,是重庆绿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幅员面积100.1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
八塘镇
八塘镇位于璧山区最北端,2004年由原八塘镇和五龙乡合併而成。幅员面积65.26平方公里,辖10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
七塘镇
七塘镇位于璧山区北部,缙云山脚 ,距璧山城区28公里。幅员面积57.4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
福禄镇
福禄镇距璧山城区12公里。幅员面积40.6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
广普镇
广普镇幅员面积47.15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社区。“璧南吹打”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登云坪的“凉伞云遮”是璧山古八大景之一。
三合镇
三合镇位于璧山区最南端。幅员面积35.98平方公里,距璧山城区38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
健龙镇
健龙镇位于璧山区东南部。幅员面积5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璧山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内,紧邻重庆主城区。璧山区东连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接江津区,西临永川区、大足区,北靠铜梁区、合川区、北碚区,有“重庆西大门”之称。面积为915平方公里。
璧城与重庆中心城区位置关係璧城与重庆中心城区位置关係
璧山区

地质地貌

璧山区处于重庆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複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斜与沥鼻峡背斜之间。温塘峡背斜在县境内称东山,东翼陡西翼缓,核部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灰岩,沥鼻峡背斜在区境内称西山,西陡东缓,核部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灰岩。温塘峡背斜(东山)与沥鼻峡背斜(西山)间的地质结构为璧山向斜。璧山向斜北起八塘镇内,南到丁家镇兴华村,长约40千米。核部地层为侏罗纪遂宁组砂页岩璧山向斜中的次级构造有丹凤短背斜:北起同兴水库,南到正兴镇新山,长约22千米,茅莱山居其中,海拔524米。福禄向斜:北起福禄砂石村,南到会兴简家庙国小,长约20千米。香炉山向斜:北起定林陶市村,南至江津现龙,长约9千米。
璧山城区卫星图像璧山城区卫星图像
璧山区地貌的总轮廓是“两山夹一谷”即两个背斜山(东山、西山)中间夹一个向斜谷。东山,北段称缙云山,中段称金剑山、南段称龙隐山。海拔500~810米,绵延61千米,山势磅礴,北高南低。西山,北起八塘镇仰天高,南止永川区云谷关,海拔500~885米,其中燃灯寺峰高885米,为区境最高点。西山插旗山以南,受构造控制分为两支,构成背斜核部的高山入铜梁县区为东山,构成背斜翼部的低山延至花果山。璧山区境内地貌,按其海拔高度和分布位置,可分为低山、丘陵、宽谷。低山海拔500-885米,分布于境内东西两山,山间嘉陵江灰岩溶蚀成槽谷。低山占璧山区总面积的17.6%。丘陵海拔240-500米。按海拔高度梯次及丘陵形态可分为坪状高丘、桌状高丘、山麓状深丘、单斜深丘、桌状中丘、馒头状中丘、单斜中丘。丘陵占璧山区总面积的43.6%。宽谷海拔240米左右,分布于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流域广大地区,宽谷占璧山区总面积38.8%。
璧山天赐华汤温泉璧山天赐华汤温泉

气候特徵

璧山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涝、秋凉、冬暖、无霜期长、湿度大、日照少、云雾阴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0°C,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3°C。年平均降雨量1064.7毫米,年最多降雨量1493.7毫米,年最少降雨量724.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51.0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026.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雷暴日数32.4天,年平均雾日数39.6天,年平均无霜期338天。共出现大暴雨9次,暴雨69次。
璧山秀湖国家湿地公园璧山秀湖国家湿地公园

河流水系

璧山区主要河流有璧南河、璧北河和梅江河等。璧南河发源于大路街道大竹村一带,由江津区油溪镇注入长江,在区境内的流域面积为442.05平方千米,河道长73.1千米,平均坡降为2.6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6355.85万立方米;其有长5千米以上的支流9条, 5千米以下的支流29条。
璧南河璧南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璧山区幅员面积9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770亩,人均耕地面积0.83亩。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次为紫色土。

矿产资源

璧山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膏、天然气、重金石、页岩、石英砂、瓷土等。其中石膏、石英砂、石灰石、页岩等建材矿产配套产出,属地区优势矿产。
璧山区璧山区

人口

2014年,璧山区总户数24.79万户,户籍人口63.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69万人,农业人口35.91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32.42万人,女性31.1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112人,死亡人口41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60%(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含漏统数据)。

经济

综述

2016年,璧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35亿元,同比增长11.4%。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7.16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1.5亿元,同比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9,69亿元,同比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2.35亿元,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18.76亿元,同比增长1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6.2亿元,同口径增长13.7%。

第一产业

2013年,璧山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亿元,增长5.0%,实现农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5.2%。农业产值13.2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0.3亿元,增长15.7%;牧业产值12.3亿元,增长3.5%;渔业产值1.3亿元,增长15.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2亿元,增长5.9%。全年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7.8亿元,增长8.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65.3%。粮食产量17.5万吨,增长1.0%;水果产量11.25万吨,增长14.3%;蔬菜产量63.5万吨,增长6.0%;全年出栏生猪28.4万头,增长1.3%;出栏家禽3121万只,增长3.9%;出栏肉兔354.8万只,增长1.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874公顷,下降1.4%。油料种植面积2690公顷,增长14.0%。蔬菜种植面积19845公顷,增长5.3%。
璧山区三合镇茶园璧山区三合镇茶园
2017年10月,璧山区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範区。

第二产业

2013年,璧山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68.0亿元,增长35.2%。实现工业增加值185.9亿元,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76.1亿元,增长25.3%。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8.1亿元,增长20.1%;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8.0亿元,增长27.6%。完成在地建筑业产值94.3亿元,增长30.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36.7%。注册的建筑企业有55个,其中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30家,三级以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家。注册地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38.3亿元,增长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2万平方米,下降7.3%,其中新开工面积225.0万平方米,增长1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8.1万平方米,下降8.6%。
璧山国家高新区璧山国家高新区

第三产业

2013年,璧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亿元,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6亿元,增长18.3%。限额以上单位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7.6亿元,增长20.7%;零售业零售额42.7亿元,增长18.3%;住宿业零售额0.08亿元,下降3.7%;餐饮业零售额16.2亿元,增长17.3%。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7亿元,增长14.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亿元,增长13.4%;电信业务收入3.1亿元,增长14.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94万户,行动电话用户48.4万户,网际网路用户9.2万户。接待游客495万人次,增长22.8%;实现旅游收入9.7亿元,增长25.8%。
璧山金融街璧山金融街

社会事业

科技

至2013年底,璧山有市级(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9个,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13个,重点新产品34个,其中优秀重点新产品2个。全年全县共获得授权专利696件。
璧山国家高新区璧山国家高新区

文化

至2013年底,璧山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15个,电影发行公司1个,歌舞娱乐场所48家,综合性体育中心1个,体育馆1个,承办各类比赛170场次。
璧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璧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教育

至2013年底,璧山拥有各类学校194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国小46所、幼稚园120所、职高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璧山中学璧山中学

卫生

至2013年底,璧山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23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私人诊所135个、村卫生室261个。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床位2628张。卫生技术人员2367人。全县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50人,注册护士888人。
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院

交通

综述

璧山紧邻重庆主城区,城市与主城都市融合,不仅能方便地与主城共享各种交通资源,而且是主城西出的必经之路,因此交通极为便捷。

公路

截止2017年,璧山境内有已建成的成渝高速、遂渝高速、渝蓉高速东西过境,共开设互通6个,和在建的九永高速公路东西过境,开设互通2个。南北纵贯璧山全境的合璧津高速公路已启动前期建设工作,将在璧山境内开设互通多达5个。"十三五"期内还将启动渝遂支线高速公路建设,届时璧山将拥有6条高速公路,多达十几个高速路互通遍布境内各地。此外,重庆绕城高速与璧山城区也只有一隧之隔。
至2013年底,璧山区有公路里程1513.3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939.97公里。全县汽车拥有量42127辆,增长25.9%。全社会公路客运量5873万人,增长22.7%;旅客周转量170565万人/公里,增长22.0%;全社会公路货运量1468万吨,增长18.3%;货运周转量146497万吨/公里,增长19.1%。

高铁

璧山区有成渝高铁横贯东西,在璧山境内设有璧山站。
成渝高铁璧山站成渝高铁璧山站

捷运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璧山段全长5.6公里,其中地下线3.5公里、高架线1.9公里、路基段0.2公里。

城际铁路

重庆第一条市郊城际铁路璧铜线计画于2017年年内开工,工程起于重庆1号线璧山站,止于铜梁区水岸国际和市民中心之间设金龙终点站,正线全长33.792km,设计行车速度120km/h。该城际铁路将在璧山境内新建河边、青龙湖、大路3座车站,在铜梁境内新建蒲吕、铜梁、金龙3座车站。

航空

璧山区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约半小时车程。

风景名胜

璧山八景为“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
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
璧山青龙湖璧山青龙湖
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璧山区西北29公里处的云雾山中,海拔400—800米。多云雾,景区面积50多平方千米,湖面15公顷。2000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水天池
水天池位于璧山区和大学城之间,是一处风光绚丽的景点,更是璧山区佛教文化很有代表性的地方。
观音国家塘湿地公园
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璧山城区南部,紧邻璧南河,占地面积约623亩,国家4A级景区,是中国西部湿地公园典範,以巴渝文化为背
景,形成山、水、林完美结合的绿色生态湿地浏览区。
秀湖国家湿地公园
秀湖公园位于重庆璧山老城区与绿岛新区的结合部,紧邻璧山新商业中心与区政府,因郭沫若先生曾讚誉璧山“黛山秀湖”而得名。公园占地1500亩,其中水面面积500亩。公园布局800种植物,其中开花植物300种。
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
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雾山湿地生态带核心地区,地处大路镇、七塘镇境内,占地面积6000亩。以璧北河及其支流、森林沼泽、溪源湿地、山地湖泊、库塘、稻田、泉眼和人工渠为主体,与森林生态系统浑然一体。
璧山文庙
璧山文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文庙建筑群,也是重庆市境内保存较好、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文庙建筑群。
古老寨
  古老寨位于璧山区云雾山中,海拔757米,与青龙湖毗邻,整座山寨方圆近2000亩,集森林、湖泊、云雾、山地景观、田园风光、古寨遗址、宗教寺观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是重庆市继合川钓鱼城之后的又一处大型的古战场遗址。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範点。
露德堂
露德堂位于璧山区正兴镇,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建筑,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
朝元寺牌坊
朝元寺牌坊位于璧山区梅江乡朝元村,有明、清牌坊各一座,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牌坊始建于宋,明朝万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清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何氏百岁牌坊
何氏百岁牌坊位于璧山区来凤镇石安村二组,坐落在成渝古驿道上,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着名人物

璧山史称“巴渝名邑”,曾出过“双状元”、“六翰林”。双状元为北宋宣和状元冯时行,南宋绍兴状元蒲国宝。六翰林为:江朝宗(明景泰二年进士,翰林,侍读学士兼东宫侍讲)、何增元(清嘉庆十年进士,翰林)、刘宇昌(清嘉庆二十三年进士,翰林)、王倬(清道光十二年进士,两任翰林)、胡安铨(清光绪十六年进士,翰林)。
来凤古道何氏百岁坊来凤古道何氏百岁坊
江庸(1878-1960年),字翊云,晚号澹翁,近代法学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国立法政大学校长。
黄家富(1931-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爆破英雄。1950年9月29日在朝鲜前线管岱里西山,他英勇顽强,一人连续爆破15次,炸毁敌人大小地保兵洞15个歼敌200多人,多次为部队扫清障碍;随后主动坚守制高点,3处负伤不下火线,打退敌人7次反扑。

城市荣誉

2006年6月,璧山供销社获得“全国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称号,是重庆市2个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
2010年11月,在由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国家农业部等单位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在全国範围内评选“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活动中,璧山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成为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2011年5月,在重庆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10年度考核中,璧山领导班子获得市先进领导集体称号,县委书记范明文、县长吴道藩被评为优秀等次。
2011年8月,璧山荣获“2010年度重庆工业进步奖区县”称号,也是重庆市所有区县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2014年1月,璧山区顺利通过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荣获“2013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2016年12月,璧山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範区。2018年3月,璧山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