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璧山招商引资
璧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县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迄今已有1252年的县史,自古以来有“田肥美,民饶裕,巴渝名区”的美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璧山招商引资
- 面积:面积915平方公里
- 人口:总人口63万人
- 历时:迄今已有1252年的县史
简介
(以下信息由万紫千红招商引资网提供)

璧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县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迄今已有1252年的县史,自古以来有“田肥美,民饶裕,巴渝名区”的美称。历史上出现过“六状元、十翰林”,孕育了文学家江朝宗、江庸,医学家张安钦、汪代玺,教育家张凌高等名人,郭沫若、吕凤子等名人也曾在此久居,留下大量珍贵文史资料。全县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11个镇,总人口63万人。
区位交通

璧山地处渝西,作为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县,《重庆都市区空间发展规划》已将璧山列为全市六大卫星城之一,把璧山—西永整合体确立为全市对接国际高端功能核心发展轴的关键支点。3条高速公路、2条轨道交通、2条国省道、1条隧道穿境而过。成渝、渝遂和已开工建设的成渝辅助高速公路,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和规划中的主城轨道交通,国道319线、省道108线,璧山至大学城隧道均穿越或延伸至璧山并设站点。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后,从璧山站至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只需4分钟;连线北部新区和微电园的成渝辅道建成通车后,璧山至北部新区仅15分钟;2010年9月28日,连线璧山县和大学城的璧山隧道建成通车后,县城到西永微电园车程将不超过10分钟,至机场、火车站、水运码头都将缩短为30分钟内通达,与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园融为一体。
基础设施
水
璧山县水资源丰富,拥有库容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4座,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近10万立方米/天。供水常年稳定,无停水记录。
气
璧山县天然气供应充足,日供应能力达18.2万立方米。
电
璧山县供电网路完善,拥有220KV和110KV送变电站13座,能完全满足入驻企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电力供应能力达每小时66万KVA。
地理气候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以西,东经106。02'至东经106。20',北纬29。17'至29。53'。东西宽15.5公里,南北长66.5公里,县域面积915平方公里。东邻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界江津区,西连铜梁县、永川区,北接合川区、北碚区。璧山地处重庆西大门,是川东、川北、渝西各县市到重庆的交通要道。
璧山县地质构造属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複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东山)与沥濞峡背斜(西山)之间。据清同治四年《璧山县誌》载:璧山“形如柳叶,四壁皆山,外高中平”。境东有缙云山,西有巴岳山,东山、西山为天然屏障,海拔分别在500-810米和500-885米之间,两山夹一槽,中部系丘陵地带,海拔在270-400米之间。东西山面积约16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6%,丘陵面积753平方公里,占82.4%。县域地表水属外流水系,有大小溪河75条。其中,璧南河系长江一级支流,全长73.1公里,在江津区油溪镇注入长江;璧北河全长37公里,在北碚区澄江镇注入嘉陵江;梅江河流经璧山西部各乡镇,全长53公里。境内植物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竹林次之。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为主、杉柏为辅。森林面积33万亩,县城公共绿地面积16.5平方米。
璧山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热、秋迟、冬暖、无霜期长以及风速小、湿度大、日照少、云雾绵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1231.2mm;年平均日照时数911.5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无霜期337天。
工业园区简介
重庆璧山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设立、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2003年至2008年连续六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相继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西部鞋都”、“中国汽车(机车)零部件製造基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示範园”。 按照“先建码头后靠船”、“筑巢引凤”理念和“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原则,园区已完成20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控规编制,其中规划6平方公里西永微电园拓展区;围绕“3+1”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製造、医药食品产业,巩固提升製鞋业,现已有300余家产业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大、品牌效应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2011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424.76亿元,同比增长87.58%;完成工业投资71.35亿元,同比增长41.77%。被重庆市政府授予市级十强工业园区,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一季度,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85.8亿元,同比增长75.9%,完成工业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86.4%。
十二五期间,重庆璧山工业园区将加快20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6平方公里微电园拓展区建设,力争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将重庆璧山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效益突出、产业高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
园区产业 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园区概况 >> 园区产业
按照特色化、合理化、集群化、可操作性、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县委提出的“1365”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快生态工业园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把我县工业园区主要产业发展定位为“3+1”产业: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医药食品产业、装备製造业(含汽摩产业),巩固提升鞋业。
根据《重庆璧山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到2020年,重庆璧山工业园区总建成面积将达2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1平方公里,区域範围包括璧城片区15平方公里和青槓片区10平方公里。璧城片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製造(含汽摩业)和鞋业及相关配套服务性产业;青槓片区主要布局装备製造业(含汽摩业)和医药食品产业,配套发展包装、新型建材等产业。各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以笔记本电脑机构件,即笔记本连线轴、支架、外壳等配套产品及相关的电子类产品;引进和培育发展IP、积体电路、电子元件、汽摩电子、电子材料、信息家电和软体及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微电子信息产业企业。
医药食品产业:依託现有企业,积极引进重点企业,发展生物医药、兽药以及饮料食品为主的轻工产业。
装备製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发动机零部件、机车配件等为主的汽摩零部件製造;以工程装备製造为主的机械加工业,形成璧城、青槓两片区相辅相成的机械装备製造产业园。
製鞋业:做大做强品牌,巩固提升製鞋业市场竞争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