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造共和:民国4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造共和:民国4(典藏版)》作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历朝保卫和振兴祖国的英雄人物,鞭挞和抨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兇残、荒淫和伪善,还以较大篇幅描绘出旧中国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图景。《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造共和:民国4(典藏版)》在记述历朝史事和人物时,显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对资治平乱、休养生息、治学为政之道,书中均有精彩的阐发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丰厚的教益与启示。因此,《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造共和:民国4(典藏版)》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造共和:民国4
-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页数:139页
- 开本:16
- 品牌:安徽人民出版社
- 作者:蔡东藩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212037703, 7212037702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造共和:民国4(典藏版)》是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萧山临浦镇人。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中省优贡生。1910年朝考以优入选,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辛亥革命后,应好友之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国小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从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蔡东藩写成历朝通俗通义,有《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全书共1040回、600余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文以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图书目录
第一回 撤军院复归统一 开国会再造共和
第二回 举副座冯华甫当选 返上海黄克强病终
第三回 目断乡关伟人又殁 衅开府院政客交争
第四回 议宪法致生内哄 办外交惹起暗潮
第五回 绝邦交却回德使 攻督署大闹蜀城
第六回 托公民捣乱众议院 请改制哗聚督军团
第七回 应电召辫帅作调人 撤国会军官甘副署
第八回 偕老友带兵入京 叩故宫夤夜复辟
第九回 梁鼎芬造府为说客 黎元洪假馆作寓公
第十回 誓马厂受推总司令 战廊房击退辫子军
第十一回 张大帅狂奔外使馆 段总理重组国务员
第十二回 代总统启节人都 投照会决谋宣战
第十三回 筹军饷藉资东国 遣师旅出击南湘
第十四回 傅良佐弃城避敌 段祺瑞卸职出都
第十五回 会津门哗传主战声 阻蚌埠折回总统驾
第十六回 遣军队冯河间宣战 劫兵械徐树铮逞谋
第十七回 下岳州前军克敌 复长沙迭次奏功
第十八回 为虎作伥再借外债 困龙失势自乞内援
第十九回 闻俄乱筹备国防 集日员会商军约
第二十回 任大使专工取媚 订契约屡次贷金
第二十一回 逞辣手擅毙陆建章 颁电文隐斥段祺瑞
第二十二回 举总统徐东海当选 申别言冯河间下台
第二十三回 应首选发表宣言书 借外债劝告军政府
第二十四回 呼奥援南北谋统一 庆战胜中外并胪欢
第二十五回 集灵囿再开会议 上海滩悉毁存烟
第二十六回 赞和局李督军致疾 示战电唐代表生嗔
第二十七回 集巴黎欣逢盛会 争胶澳勉抗强权
第二回 举副座冯华甫当选 返上海黄克强病终
第三回 目断乡关伟人又殁 衅开府院政客交争
第四回 议宪法致生内哄 办外交惹起暗潮
第五回 绝邦交却回德使 攻督署大闹蜀城
第六回 托公民捣乱众议院 请改制哗聚督军团
第七回 应电召辫帅作调人 撤国会军官甘副署
第八回 偕老友带兵入京 叩故宫夤夜复辟
第九回 梁鼎芬造府为说客 黎元洪假馆作寓公
第十回 誓马厂受推总司令 战廊房击退辫子军
第十一回 张大帅狂奔外使馆 段总理重组国务员
第十二回 代总统启节人都 投照会决谋宣战
第十三回 筹军饷藉资东国 遣师旅出击南湘
第十四回 傅良佐弃城避敌 段祺瑞卸职出都
第十五回 会津门哗传主战声 阻蚌埠折回总统驾
第十六回 遣军队冯河间宣战 劫兵械徐树铮逞谋
第十七回 下岳州前军克敌 复长沙迭次奏功
第十八回 为虎作伥再借外债 困龙失势自乞内援
第十九回 闻俄乱筹备国防 集日员会商军约
第二十回 任大使专工取媚 订契约屡次贷金
第二十一回 逞辣手擅毙陆建章 颁电文隐斥段祺瑞
第二十二回 举总统徐东海当选 申别言冯河间下台
第二十三回 应首选发表宣言书 借外债劝告军政府
第二十四回 呼奥援南北谋统一 庆战胜中外并胪欢
第二十五回 集灵囿再开会议 上海滩悉毁存烟
第二十六回 赞和局李督军致疾 示战电唐代表生嗔
第二十七回 集巴黎欣逢盛会 争胶澳勉抗强权
文摘
原来民国宪法,未曾议定,此次重开国会,议员视此为重要事件,因即组织宪法会议,逐日筹商。适副总统问题发生,乃即就宪法会议中,作为选举场。届期投票,两院会合,共到七百二十四人。及票已投毕,开箧检视,冯国璋得五百二十票,最居多数,当即选冯为副总统,由选举会咨照黎总统算作决定。黎总统电达冯国璋,并仍令兼江苏督军。国璋当即就职,直任不辞。望之久了,如何肯辞?于是内自总理,外自督军,统传电道贺。小子曾闻冯受任后,电复段总理道:
段总理鑒:卅电奉悉。国璋自维能力,保障一隅,收效已仅,若重其负荷,胜任亦未易言。谬承两院公推,竟以此职见属,邦基再造,国步方平,责望者怀有加无已之心,受宠者切名实难副之惧。所幸密如经纬,寄之我公,大总统力与其成,国务员相助为理,国璋菲材备位,亦得勉竭庸愚,彼此勖共济之迈征,内外本一心相维繫。寰区底定,会有其时,区区所引为荣誉者,固在彼不在此也。远辱赐贺,悚愧交并,复贡悃忱,尚希垂察!国璋印。
看官听着!冯、段两人都是北洋派的领袖,自从李鸿章总督直隶,创立北洋武备学堂,储养人材,备作将弁,冯、段统是北洋武备学生,段且游学德国很有学识。至袁世凯练兵小站,多用北洋武备学生为军官,段与冯均得充选,两人本是同学,当然沆瀣相投,自是左提右挈,依次积功,相继擢为统领。冯生长河间,应属直派,段生长合肥,应属皖派,只因同学北洋,遂浑称为北洋派。北方人士,呼段为虎,拟冯为狗,无非以学识上的关係,隐示区别。民国成立,两人行事,迭见上文,段常在内,冯常在外,感情还算融洽。至袁氏去世,黎氏继任,定策首功,当推段氏,段亦未免以此自诩,目空一切,且因自己职居总揆,对于副总统一席,亦不甚介意。独冯氏联络长江各省,自植势力,且与民党亦晋接周旋,未尝失好,那民国第二次的副总统,遂由冯氏运动成熟,安然到手,段似反退居人后了。
段总理鑒:卅电奉悉。国璋自维能力,保障一隅,收效已仅,若重其负荷,胜任亦未易言。谬承两院公推,竟以此职见属,邦基再造,国步方平,责望者怀有加无已之心,受宠者切名实难副之惧。所幸密如经纬,寄之我公,大总统力与其成,国务员相助为理,国璋菲材备位,亦得勉竭庸愚,彼此勖共济之迈征,内外本一心相维繫。寰区底定,会有其时,区区所引为荣誉者,固在彼不在此也。远辱赐贺,悚愧交并,复贡悃忱,尚希垂察!国璋印。
看官听着!冯、段两人都是北洋派的领袖,自从李鸿章总督直隶,创立北洋武备学堂,储养人材,备作将弁,冯、段统是北洋武备学生,段且游学德国很有学识。至袁世凯练兵小站,多用北洋武备学生为军官,段与冯均得充选,两人本是同学,当然沆瀣相投,自是左提右挈,依次积功,相继擢为统领。冯生长河间,应属直派,段生长合肥,应属皖派,只因同学北洋,遂浑称为北洋派。北方人士,呼段为虎,拟冯为狗,无非以学识上的关係,隐示区别。民国成立,两人行事,迭见上文,段常在内,冯常在外,感情还算融洽。至袁氏去世,黎氏继任,定策首功,当推段氏,段亦未免以此自诩,目空一切,且因自己职居总揆,对于副总统一席,亦不甚介意。独冯氏联络长江各省,自植势力,且与民党亦晋接周旋,未尝失好,那民国第二次的副总统,遂由冯氏运动成熟,安然到手,段似反退居人后了。
序言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魇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鲜,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下有清议,偶触忌讳,即罹刑辟。世有明哲,亦何苦自拚生命,与浊世争论是非乎?故非经一代易姓,从未有董狐直笔,得是是非非之真相。即愤时者忍无可忍,或托诸歌咏,或演成稗乘,美人香草,聊写忧思,《水浒》、《红楼》,无非假託,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苦心,尚未能洞烛靡遗,而一孔之士,固无论已。今日之中华民国,一新旧交替之时代也,旧者未必尽非,而新者亦未必儘是。自纪元以迄于兹,朝三暮四,变幻靡常,忽焉以为是,忽焉以为非,又忽焉而非者又是,是者又非,胶胶扰扰,莫可究诘,绳以是非之正轨,恐南其辕而北其辙,始终未能达到也。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清室,永除专制,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而不意狐埋狐搰,迄未有成。袁氏以牢笼全国之材智,而德不足以济之,醉心帝制,终归失败,且反酿成军阀干政之渐,贴祸国是。黎、冯相继,迭被是祸,以次下野。东海承之,处积重难返之秋,当南北纷争之际,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豆萁相煎,迄无宁岁,是岂不可以已乎?所幸《临时约法》,绝而复甦,人民之言论自由,着作自由,尚得蒙约法上之保障。草茅下士,就见闻之所及,援笔直陈,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此则犹受共和之赐,而我民国之不绝如缕,未始非赖是保存也。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笔愧如刀,但凭公理。我以为是者,人以为非,听之可也;我以为非者,人以为是,听之亦可也。危言乎?卮言乎?敢以质诸海内大雅。中华民国十年一月古越东藩自识于临江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