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是对湖、江、河、湿地的水质改善,水土保持、动植物栖憩和绿化美化等方面的修复治理,对沿岸的空间、设施、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以创造优美、生动、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滨水生态景观设计
- 类型:水土修复,设计类
- 保护对象:大自然中的水
概述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是对湖、江、河、湿地的水质改善、水土保持、动植物栖憩和绿化美化等方面的修复治理,对沿岸的空间、设施、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以创造优美、生动、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系列恢复滨水生态的方式与途径。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临沂市)

发展
1.前工业化时代——滨水区自然发展为特徵
2.工业化时代——滨水区以工厂、码头和仓库为地标
3.后工业化时代——滨水区以游憩和景观为首要功能
后工业化时代城市滨水区滨水生态景观设计具有以下共同要求:
3.1恢复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
3.2修缮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文化
3.3最佳化交通组织,实行人车分流
3.4重组用地功能,开拓公共空间
3.5精心设计滨水景观,构建城市亲水区
特点
1. 保持滨水区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2. 遵从生态环境特徵,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
3. 生态、景观、防洪等多功能兼顾;
4. 以绿为主,生态优先;
5. 植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强,提供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
6. 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
7. 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
意义
水为城市的命脉,水资源维繫着城市生命的延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依山临水而居,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生存栖身的首要选择。城市滨水区起点于一个遥远的村落,同时,也是伴随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城市文明的起源点。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表现形式,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凝聚点和传承体,它作为景观的物化存在,离不开对本市区域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价值
修复生命环境
能满足生物生存的基本需求,并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
其一是基于自我演替为原则的镶嵌组合生境
其二是基于生态链为原则的自我平衡的生境
操作流程
1、滨水生态景观设计从依託水土形成的景观资源调查开始,进行生态诊断。

2、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生态景观设计思路

3、滨水景观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技术的运用
3.1、生态防洪与防枯

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及水边风景, 与水体的自然形态、水岸、水质、水量和自然植被密切相关。景观生态学认为,水体的自然形态是自然演变的结果,人工对水体的渠道化和裁弯取直虽然有利于提高汛期的快速行洪能力, 但减少了水体边缘的进退变化,改变了水流速度和状态,使原本生长在水中和水际的生物种群减少甚至消失。通过景观建设,保护和恢复水体的自然或半自然形态,对于改善水生态环境, 营造水边的自然风景十分重要。
3.2、滨水植被保护和修复
为保护当地的物种和稳定生态体系, 应对植物种系进行调查,了解水中
为保护当地的物种和稳定生态体系, 应对植物种系进行调查,了解水中
、水际、河滩、堤防内外生长的植物种类、环境特点,并注意植物物种间的相互关係。以此作为自然环境质量评价的因素,也为进一步的植被计画和措施提供依据。种植规划应从当地环境特点出发, 按生态习性选择树种。应儘量保持和维护地方原有的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适应乡土地带环境,形成地方风景特色。在河滩地保护多年生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滨水地带扩大栽植低矮的灌木丛和草地,为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提供食物;在堤岸边缘种植乔灌草混合林带,形成阴影,防止水温过高而产生水华;植物根系还可起到净化缓冲的作用,截留泥沙,净化水体, 减轻农药化肥残留的污染。
3.3、滨水工程构筑的生态技术

水体及滨水工程构筑,包括堤防、护岸、堰闸、丁坝等是实现水利工程功能的重要手段,并形成了滨水工程景观的特色。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对水体、水域及周边土地产生冲击。确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目标、规模和强度, 选择合适的项目、基址,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是滨水工程构筑的重要原则。滨水工程构筑应首先满足防洪安全的百年大计,,在此前提下, 兼顾灌溉、调水、除渍等各种功能。
注意点
滨水景观场地开发应考虑水资源管理的10个原则: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土的堤岸;创建一个净化的计画,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量供应相适应;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水量应与水的利用保持平衡;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储量;通过自然排水通道而不是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引导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公园用水有不同税率;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再补充技术的改进等。这些原则体现了致力于健康的水体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管理, 并成为滨水景观设计规划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