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生态修复
滨水生态修复是指对湖、江、河、湿地的水质改善、水土保持、动植物栖憩和绿化美化等方面的修复治理,对沿岸的空间、设施、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以创造优美、生动、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系列恢复滨水生态的方式与途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滨水生态修复
- 性质:专业术语
简介
滨水生态修复是指对湖、江、河、湿地的水质改善、水土保持、动植物栖憩和绿化美化等方面的修复治理,对沿岸的空间、设施、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以创造优美、生动、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系列恢复滨水生态的方式与途径。
原理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
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象筏子似的人工浮体,在这个人工浮体上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

1)、原理
①、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
②、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澱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
③、工浮岛本身具有适当的遮蔽、涡流、饲料等效果,构成了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的良好条件;
④、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为了吸引某种鸟在岛上搭窝,根据该鸟的筑巢习惯在人工浮岛上进行特殊布置,为该鸟创造筑巢的条件;此种设计有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和保护当地特有物种。
2)、作用
①、水质净化;
②、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
③、改善景观;
④、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
生态基技术

生态基是一种新型的人工水质修复和维护的方法。它是一种经过处理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床”,也就是一种新型生物载体。
曝气增氧技术
曝气增氧技术是一种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方法。水体充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有效地消除水体的缺氧(厌氧)状态,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避免黑臭等情况发生。
曝气增氧使有机物、微生物及氧之间充分混合接触,有机物浓度因稀释而迅速降至最低值,有效去除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带颜色和臭味的有机物、营养盐(氮、磷)及浑浊的胶体、可溶解的无机盐等。同时具有好氧曝气和厌氧搅拌的双重功能,更能促进水体加速循环,并能清除长期搁置在水中不至于腐化的有机物,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 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活体扦插
活体扦插--通过植物发达的根系,扎实土壤,起到固坡的作用,也有景观效果。选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乔木如:柳树、竹子;水生植物:旱伞草、芦竹、香蒲、菖蒲、水葱等。又因其为扦插种植,故乔灌木本身不需成熟苗,种植成本可大大降低。
生态驳岸
在这里我们旨在通过各种人工手法,以环保节能和就地取材为原则,恢复和保护生物生境,恢复物种的多样性,自然植被的多样性,并与景观相协调。
发展
- 工业的革命钱的滨水开发以自然发展为特徵,其中较为直观的有《清明上河图》
- 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发展以及水路交通複杂,船坞、码头等逐渐成为这一时期滨水区的地标
-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现代航空业、汽车、铁路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水运港口作为城市主要交通中心的统治地位,再加上水体污染、环境恶化,原本富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地区逐渐被遗弃,以致荒芜衰败。滨水生态修复术最新发展起来,尚处于摸索实践阶段,杭州爱立特滨水景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滨水植物研发培养中心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相互搭配运用,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大型生水植物种植基地百余种,通过科学选育、培养出水生植物优良品种,广泛用于生态治理工程。
流程
滨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理论複杂、因素众多、操作困难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按照水生态系统的理论,结合河道、湖泊过去情况的分析,因地制宜,修复水生态系统,创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环境,具体实施步骤/方法如下:
第一步 现状分析:分析河水来源、分析水质状况、分析水体主要污染物、分析驳岸类型、分析植被现状;
第二步 提出修护与保护意见;
第三步 实施改造工程与开发
第四步 养护跟蹤
作用

1.确保稳定的流水 | 12.保护泉水环境 |
2.固定、恢複流路、维持水深 | 13.保护、恢複流路的蜿蜒、浅滩、沙洲 |
3.确保适合水生昆虫生活的流速 | 14.利用水际线的组合,并使之延长 |
4.维持和提高现状水质 | 15.布置洼坑、沉积和蓄积 |
5.稳定饱和溶解氧浓度 | 16.环境设施使用自然材料 |
6.减少日照影响,努力稳定水温 | 17.确保大地与河流的水循环 |
7.保护和造成现状的河床类型(浅滩、深潭)和底质 | 18.考虑与景观的融合性 |
8.儘量排列性质不同的河床 | 19.保护和再生水路边界部分的植被 |
9.保存已有围堰并修景(保护用水功能) | 20.保护和培育水边绿色(树林地、农田) |
10.设定各种水深,形成水的动态 | 21.注意易于接近水面 |
11.保护和再生草木繁茂的自然河岸 | 22.确保环境设施的安全性 |
意义
修复生命环境,解决生存的危机
1) 水环境面临的威胁全国70%的地表水被污染;64%的城
水环境面临的威胁

市地下水被污染;1/3的国民在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
2) 滨水区面临的威胁
滨水区面临的威胁

3) 物种灭绝面临的威胁物种灭绝:中国的物种灭绝的速度要高于世界平均速度的50%-60%

4) 城市绿化成为生存威胁的帮凶
城市绿化:森林遭到破坏,大模规原生乡土大树,被运往城市,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我国沙化已经达到近200万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近20%,并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城市绿化成为生存威胁的帮凶

实际套用
![]() | ![]() | ![]() |
彩虹河景观工程 | 沿江水源生态涵养林(九溪水厂-之景路)工程 | 湖州凯莱国际一期景观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