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顶山学院
平顶山学院(Pingdingshan University)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平顶山市,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平顶山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範学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1亿元,馆藏图书274.14万册。学校设18个教学单位,有55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河南省
- 学校官网:http://www.pdsu.edu.cn
- 中文名:平顶山学院
- 外文名:Pingdingshan University
- 简称:平院
- 创办时间:1977年
- 类别:公办高校
- 类型:综合
-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王文鹏
校长:苏晓红 - 高职专业:8个
- 本科专业:55个
- 院系设定: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陶瓷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等
- 校训:厚德、博学、求是、创新
- 校歌:《用太阳点燃我们的青春》
- 校庆日:10月19日
- 地址:湖滨校区:平顶山市新城区未来路南段
崇文校区: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 - 院校代码:10919
- 主要奖项:省级文明单位
历史沿革
1959年10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平顶山师範学校,1961年9月平顶山师範学校停办,1973年7月恢复办学,定名为平顶山市师範学校。
1977年8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在平顶山市师範学校设立大专班,大专班设中文专业和数学专业各1个班,同年,每班各招生50人。校址位于园丁路。
1984年5月,在平顶山市师範大专班的基础上建立平顶山师範专科学校,成为平顶山市历史上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同年,建设路校区开始建设,次年开始招生。
1992年4月,平顶山师範专科学校更名为平顶山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位于新城区的校区工程建设;同时,专升本的申报也在準备和进行中。
2003年8月,河南省高校设定评议委员会对学校申报设定平顶山学院的“专升本”工作进行考察。
2004年5月13日,教育部发文同意在平顶山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平顶山学院,同时撤销平顶山师範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3年8月,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整体划转併入平顶山学院。
2014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6年4月,学校成功入选河南省示範性套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900余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人员400余人;河南省级教学团队2个。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陈富志、刘沛松、王委艳、田瑞文、陈文革、李 勇、鲁 迪、宋月丽、杨雨、程立平、高敬礼
河南省优秀教师:吕海莲、曹可生
河南省级教学团队:文化传媒类专业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2012年)
院系设定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55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
院系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 | |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网路与新媒体 | |
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西班牙语 | |
平顶山学院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生态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平顶山学院计算机学院 | 软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网路技术 |
平顶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 | |
平顶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套用数学、套用统计学、金融工程、保险学 | |
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行销、会计学 | |
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 | 地理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 |
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 | |
平顶山学院医学院 | 护理学、药学 | 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 |
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国小教育 | 学前教育 |
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 | 动漫製作技术 |
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表演 | |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 | 陶瓷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分别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化学工程、生态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5个。
教学建设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体工程、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小教育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戏剧影视文学、国小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软体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精品课程:国小教育心理学、软体工程、国语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现当代文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软体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软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基础河南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电气与电子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林业厅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3个平顶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平顶山市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省级科研平台 | 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 |
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压智慧型电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鲁山花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伏牛山区濒危植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 | 高压智慧型电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物联网与智慧医疗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特种石墨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 |
1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陶瓷研究所 | |
1个河南省林业厅重点实验室 | 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 |
1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 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院士工作站 | |
市级科研平台 | 4个平顶山市重点实验室 | 纳米光电材料与绝缘材料重点实验室 |
煤盐化工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医学虚拟仿真重点实验室 | ||
平顶山市抗炎免疫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 | ||
3个平顶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平顶山市先进尼龙複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平顶山市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平顶山市口腔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创新型科技团队 | 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 智慧型输配电装备研究创新团队 |
5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 高压电气装备失效防护与安全服役创新团队 | |
纳米光电材料与绝缘材料及其套用创新团队 | ||
低山丘陵区植物逆境适应与调控创新团队 | ||
段店窑古陶瓷研究创新团队 | ||
功能半导体材料开发与套用创新团队 |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学校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9项,结项(鉴定)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25项,其中获奖项目47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791余篇,其中在中国国核心心期刊发表论文800多篇,被SCI、EI、ISTP、CSSCI收录90余篇。
2011年,学校陶瓷研究所的“唐代花釉瓷复仿製作技术研究”,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完成唐代花釉瓷复仿製作的技术研究,恢复了唐代花釉瓷製作技术。2015年成功烧制出以嫩黄釉、黄凝露釉、琥珀釉、鹅黄釉为代表的“东窑·浦东陶瓷”,这两项技术填补了中国陶瓷研究领域的空白。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月10日,平顶山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68.54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15.15万种,涵盖文、史、哲、经、法、外、艺、理、工、管、医等多个学科,特别是收藏了《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民国丛书》、《经义考》、《玉海》、《三怡堂丛书》、《愚斋存稿初刊》、《太平御览》以及河南地方志等特色珍贵文献资源;中文纸质报刊1000余种;购置、自建和共享有同方知网学术期刊总库、无尽藏学术期刊资料库等中外文资料库30个。
- 学术期刊
《平顶山学院学报》是学校主办的一本学术性理论期刊,创刊于1986年,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1月开始公开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入编期刊、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检索核心期刊。
平顶山学院学报

学报开设有“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河南作家作品研究”、“套用数学”、“中部崛起论坛”、“传统文化研究”等常设栏目,其中“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河南作家作品研究”、“中部崛起论坛”是专栏。
合作交流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郑州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中国以外多所大学开展了教学与科研合作。与平顶山市政府、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亚坤集团、大河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等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了平煤神马学院、平高学院、亚坤学院等行业学院。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校徽是学校的象徵。
平顶山学院校徽

学校徽志为圆形,由白色外圆环和绿色内圆组成。白色外圆环上方为红色的中文校名“平顶山学院”,下方为黑色的英文校名“Pingdingshan University”,圆环中部左右两个红色圆点分别代表两个校区。绿色内圆上有象形图案,喻意飞翔的雄鹰、扬帆远航的帆船、翻开的书页。
学校徽章为印有学校徽志的圆形证章和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训
厚德、博学、求是、创新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平坦铺展,顺承天道(规律)而动;君子(有德之人)应效法大地,以无比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校训中的“德”,指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
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校师生都应学问广博,在专攻某一专业的同时广泛地拓展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厚德、博学”的基本涵义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它要求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人品和才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谓做学问要根据事实、实证,求索真知或正确结论。校训中的“求是”,着重倡导一种学习、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尚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求是、创新”要求师生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取,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创造新业绩。“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从本质上揭示了平顶山学院人的精神追求和使命担当。
校歌
《用太阳点燃我们的青春》
(作词:郑黎阳,作曲:张新民)
2014届毕业典礼

歌词:
清清湛河水,巍巍平顶山,新兴的中原名城,镶嵌一座美丽的校园。
桃李春光明媚,杨柳秋色烂漫,这里有科学的殿堂,这里是教师的摇篮。
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科教兴国,任重道远,
用太阳点燃我们的青春,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
清清湛河水,巍巍平顶山,悠久的中原文化,滋润一座年轻的校园。
园丁尽心培养,学子发奋钻研,这里有创新的阶梯,这里是奋进的起点。
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追求真理,不怕艰险,
用太阳点燃我们的青春,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王文鹏 |
院长 | 苏晓红 |
党委副书记 | 袁桂娥、田建伟 |
副院长 | 杜伟、张久铭、李培、李波、程永华 |
纪委书记 | 张高峰 |
工会主席 | 于长立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