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水资源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理论、套用基础与套用研究,包括水循环基础理论、模拟技术与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节约、调度、管理、保护及巨观战略研究,以及重大水利工程谘询、国际涉水事务合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 外文名: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 成立于:1956
- 致力于:水资源和水利建设事业
- 已经成为:中国水资源及水利建设的生力军
机构简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水文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水资源和水利建设事业,经过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理论水平高、技术方法先进、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富于创新、团结合作、朝气蓬勃、有竞争力的科技团队,已经成为一支理论水平高,技术全面,实力雄厚的知识型竞争性的科技团队,已经成为中国水资源及水利建设领域中的生力军,是在国内外较有良好信誉的科研机构之一。
水资源研究所地理位置
2003年初,该所做为公益性研究所率先开始了申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提出了在水资源领域的科研和谘询服务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与服务一次提交合格率达到95%以上,顾客满意率达到95%以上的质量目标。该所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向国内外输送了大量的高级人才。自成立以来,该所培养了近80位博士、硕士,同时还接纳了国外留学生和进修生。
发展目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的发展目标“为国家水利发展战略巨观决策服务,为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应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掌握一流的科学技术,提供一流的产品成果,并始终以顾客满意为宗旨,通过对产品过程、服务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机构设定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下设7个研究室和1个综合办公室: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研究室、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室、生态环境研究室、水资源管理研究室、水资源信息研究室、水资源配置研究室、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
水资源研究所机构设定图

科研情况
研究领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水资源形成演变中的物理、化学及生态过程的基础与套用基础;
水资源的评价、规划、开发、利用、管理、保护、配置、调控有关的理论、套用技术与方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水价格体系与政策、巨观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节水、水资源高效利用、供需预测与供需平衡;
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
数字流域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合理调配决策支持系统、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等的研製与开发。
科研队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始终遵循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的宗旨,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一流水平的研究所。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所共有中高科技技术人员46名,包括院士1名,教授级高工12名,高级工程师23名,工程师8人;其中获博士学位的17人,硕士学位的16人,80%的人员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该所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富于创新精神的业务骨干。
科研项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包括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同时也承担了大量与有关省、部门协作进行的重大规划研究项目和谘询工作,如“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西北水资源发展战略”等,同时还参加由国家计委、水利部下达的相关论证工作和报告的编写,如塔里木河、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与论证工作、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南水北调工程论证等。此外,水资源还积极参与了相关流域规划及流域规划治理报告的编写,如海河流域规划、塔里木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全国防洪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
国际合作项目已成为水资源所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该所先后负责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总计10多项,利用世行、亚行、UNDP、UNEP等多渠道资金来源,与英国、瑞典、加拿大、苏丹等国开展水资源开发规划、水行业战略、水行业评价、水资源经济模式、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主要包括:联合国开发计画署和环境规划署资助项目华北地区巨观经济水资源管理、新疆北部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总体规划;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海南北部水资源开发规划、中国水行业战略研究、中国水行业评价(贵州)、中国水行业费用回收研究;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水行动计画(黄淮海流域)、苏丹水资源规划项目评估、黄河水资源经济模型和中国灌溉农业的强化(二期);中英合作中国水行业发展项目;瑞典政府资助并由中瑞双方专家合作进行的中国水库规划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研究(河南);加拿大CIDA资助的新疆塔里木河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等。还派员参加了由中国专家组负责进行的马来西亚里瓦古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国际合作扩大了对外交流,提高了科研水平,培养了科技骨干、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在国际水资源谘询领域已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
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也是水资源所长期致力的一项工作,水资源研究所作为我国开发水资源资料库系统最早的单位,配合国家“七五”至“十五”科技攻关,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水资源信息库。同时开发研製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资料库、全国灌溉面积及灌区资料库、全国防洪规划信息系统、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水利发展规划信息系统以及全国、流域、省、地、县不同级别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一大批大型资料库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并已投入运行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所积极开展数字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水资源合理调配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理论、技术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
科研成果
在大量成果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所已出版了专着20部,各类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论坛上发表的40余篇,完成个各类中英文研究报告1200余篇(册)。
水资源所还负责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地区委员会、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业委员会、全国水资源信息网等五个国际和全国性学术组织的日常工作。同时承担具有重大意义的《全国水资源公报》的编辑工作,和在学术界及水利界产生很大影响的《水问题论坛》杂誌的编辑工作。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所通过与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长期协作,与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繫,和20多个国家的有关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经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该所已经有一个初具规模的资料室,并建有全国最大的水资源信息库,在河北保定地区建有冉庄水文水资源观测实验站,已运行1年,积累大量野外观测资料。在位于半乾旱地区的黄土高原南部的陕西省淳化县建立人工植被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实验站,已正常运转19年,在此开展了“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西部之光”项目等一系列重大(点)研究项目,研究了有关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土壤侵蚀规律、“SPAC”系统水分迁移生理生态模型及调控机理、不同尺度“五水”(大气、地表、土壤、地下和植被)水量平衡要素和水分循环模式等,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植被恢复等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和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研究成果分别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获奖
国家奖: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等级 | 获奖人员 |
2004 | 南水北调节水规划要点 | 全国优秀工程谘询成果二等奖 | 甘泓、汪党献、汪林、许新宜、徐子恺 |
2004 |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王 浩、陈敏建、何希吾、秦大庸、汪党献、唐克旺、尹明万、王 芳、王 研、甘 泓 |
2003 |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 王浩、陈敏建、何希吾、秦大庸、汪党献、唐克望、尹明万、王芳、王研、甘泓、 朱延华、李令跃、顾定法、马静、王建华 |
2003 | 资源环境、区域经济空间信息共享套用网路 | 国家科学技术进行二等奖 | 陈蓓玉 |
2003 | 水资源公报 | 水资源司先进集体 | 贺伟程、马滇珍、卢琼、张象明 |
2001 | 水中长期供求计画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王浩、马滇珍、张象明 |
1992 | 中国水资源评价 | 国家三等奖 | |
1991 | 黄龙滩水电厂水情测报和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 | 国家三等奖 | |
1991 | 水电站群最佳化补偿调节 | 国家集体荣誉证书 | |
1990 | 华北地区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可利用量的研究 | 国家三等奖 | |
1989 | 中国水资源利用 | 国家二等奖 |
省部奖: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等级 | 获奖人员 |
2002 |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可利用量及其分布研究 |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套用二等奖 | 谢新民 |
2000 | 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画研究 | 部一等奖 | 马滇珍、王浩、张象明 |
2000 | 河北省邯郸市水资源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套用研究 | 部三等奖 | 甘泓、李令跃、汪林 |
2000 | 华北地区枯季水资源实时预报试点研究 | 部三等奖 | 谢新民、李传军 |
1999 | 三峡梯级水电站群峰作用最佳化 | 部三等奖 | |
1997 | 华北地区巨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管理的研究 | 部一等奖 | 1997 年获国家二等奖 |
1997 |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综合治理最佳化决策模型研究 | 论文获部三等奖" | |
1995 | 授予水资源所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 水利部 | |
1995 | 新疆头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自动测报系统研究 | 新疆自治区三等奖 | |
1994 | 承德市武烈河水资源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 部三等奖 | |
1993 | 华北地区及山西能源基地水资源研究 | 部一等奖 |
其它奖: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等级 | 获奖人员 |
2004 |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王浩、许新宜、秦大庸 |
2002 | 南水北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附属档案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 院科学技术套用一等奖 | 王浩、秦大庸、裴源生、罗琳、王建华、于福亮、陈蓓玉、汪党献 |
2002 | 全国灌溉发展“十五”计画及 2010 年规划 | 院科学技术套用一等奖 | 裴源生、于福亮、罗琳 |
2002 | 基于 RS 技术的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反演研究 | 院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二等奖 | 王建华 |
2002 | 汛期描述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 院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三等奖 | 蒋云钟、赵红莉、韩素华 |
2001 | 全国水资源综合资料库空间集成 |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陈蓓玉、朱星明、秦大庸、雷晓辉、赵红莉 |
2001 | 利用遥感信息系统进行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关係的研究 |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陈敏建、唐克旺、王研、王芳、王浩、秦大庸、于福亮、蒋云钟、陈蓓玉、韩素华、赵红莉、马静、张云辉、王建华、雷晓辉 |
2001 |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 | 院科技进步套用一等奖 | 王浩、陈敏建、秦大庸、李令跃、汪党献 |
2001 | 南水北调工程节水规划要点 | 院科技进步套用一等奖 | 甘泓、汪党献、汪林、马静、秦大庸 |
2001 | 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研究 | 院科技进步套用一等奖 | 甘泓、李令跃、汪党献、韩素华、王研、于福亮、马静 |
2001 | 安阳市水资源综合评价 | 院科技进步套用二等奖 | 谢新民、尹明万、唐克旺、李令跃、王芳、马静、甘泓、张春玲、汪党献 |
单位资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于2004年4月通过ISO9001认证,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準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