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徐剑(徐剑,上海交通大学)

徐剑(徐剑,上海交通大学)

徐剑(徐剑,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媒体与设计学院、南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兼职教授。《文学理论前沿》CSSCI源集刊副主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徐剑
  • 外文名:Xu Jian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 主要成就: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文学理论前沿》CSSCI源集刊副主编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
    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複印资料等转载
    获得省部级奖项近10项
  • 代表作品:《中国网路着作权侵权实证研究》等

人物简介

徐剑,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文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文学理论前沿》CSSCI源集刊副主编。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媒体与设计学院、南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兼职教授。受国家外专局留学基金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分别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
现为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近年来还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等其他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究报告受到中央及上海市领导批示,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複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文化研究》等刊物转载,获得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谘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第十届上海市决策谘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第八届上海市决策谘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奖,2011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谘询报告等多个奖项。

主要科研成果

一、主持课题:
1、主持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大数据的共享机制研究”
2、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媒介信息对司法公正判断影响的认知传播学研究”
3、主持2010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网路着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4、主持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5、主持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大数据时代中国形象数据挖掘理论、方法和套用研究”
6、主持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谘询研究重点课题“上海全球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研究”
7、主持2017年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画项目“我国西藏形象的国际传播研究”
8、主持上海市委宣传部专项委託课题“院团-剧场同向利益机制研究”,2016
9、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大国际合作项目“A Study on the Patterns and Operation of Risk Avoidance Of Internet Literature Industry”,2016
10、 主持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感受公正——媒体对司法公正判断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11、主持普陀区政协重点课题“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普陀区文化发展目标、内涵与路径”,2015年
12、主持上海市政协课题“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标体系研究”,2015年3月
13、主持2014年上海市政协重大课题“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
14、主持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信息处理与公正判断”
15、主持2010年上海哲社系列项目“网路智慧财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16、主持2010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中国媒体表达自由的司法空间与约束”
17、主持上海世博图书出版工程首批资助项目“上海世博英文读本”,2009
18、主持200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开放共享:新媒体的着作权管理变革研究”
19、主持2006上海市软科学重点课题“科技传播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传播网路的建设方案”
20、主持200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数字媒体的着作权开放研究”
二、着作
1、《中国网路着作权侵权实证研究》,2017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专着,上海市学术着作出版基金资助
2、《国家形象与政治传播第一辑》,201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副主编。
3、《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编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本书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定的世博官方英文读本。
4、《中国新闻传播学高影响论文评介》,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
5、《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
6、《中国文科核心期刊指南》,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独立)
7、《网路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合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三)
8、《新媒体导论》,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二)
9、《CSSCI源期刊指南》,编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
10、《SQL Server疑难解析》,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二)
三、期刊论文:
1、 国际政治动荡的社会预警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17年第3期,(第一)
2、网路着作权侵权诉讼中的地方司法保护实证分析,《现代传播》(CSSCI源),2017年第1期,独立
3、中国涉外网路着作权侵权诉讼的实证分析,《出版科学》(CSSCI源),2017年1月,独立
4、中国媒体侵权司法裁判文书实证研究,《现代传播》(CSSCI源),2015年第6期,第一
6、社交媒体国际学术研究综述:基于SSCI高被引论文的观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15年第1期(第一)
7、 The Tibet Problem in the Milieu of a Rising China: findings from a survey on Americans' attitudes toward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03 March 2015. Vol. 24, No. 92,pp. 240–259,(SSCI源)通讯作者
8、中美着作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比较,《出版科学》(CSSCI源),2014年1月,第一
9、 外国人在华宗教行为及特徵——基于上海国际社区的实证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13年第2期,(第一)
10、网路智慧财产权侵权实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12年第4期,(独立)
11、媒介接触下的国家形象构建——基于美国人对华态度的实证调研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源),2011年第6期,第一
12、差异中的同一:中美文化价值观比较——基于一项对美国民众的大型国际调研,《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11年第6期,(第三)
13、开放API 开放内容——《纽约时报》《卫报》的网路战略转向新途径探析,《新闻记者》,2011年第4期,(第一)
14、中国着作权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基于CSSCI、CNKI的高被引论文观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11年第2期,(第一)
15、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基于CSSCI、CNKI的高被引论文观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10年第5期,(第一)
16、电子邮件广告的表达自由与限制——论美国的反垃圾邮件立法,《现代传播》(CSSCI源),2009年第3期,(独立)
17、中国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基于CSSCI、CNKI(1978-2007)的高被引论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09年第2期,(第一)
18、中国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基于CSSCI、CNKI两个主流引文资料库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09年第1期,(独立)
19、推动政治传播 塑造中国形象——政府新闻学与中国国际传播国际研讨会侧记,《传媒》,2009年第2期,(独立)
20、从西方到东方:世博文化跨越世纪的变迁与转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12月出版,独立
21、上海专业科技传播人才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新闻记者》(CSSCI源),2007年7月;(第一)
22、试论网路垃圾邮件的法律监管,《国际新闻界》(CSSCI源),2007年第4期,(独立)
23、上海街道社区科技传播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新闻记者》(CSSCI源),2006年10月;(第一)
24、谈学术出版领域的着作权开放,《出版发行研究》(CSSCI源),2005年第11期;(独立)
25、家庭购物:电视媒体赢利的第三条道路,《电视研究》(CSSCI源),2005年第11期;(独立),《人大複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26、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核心作者群的现状与分析——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中国传播学评论》第一辑,2005年10月;(独立),《新华文摘》2006年第6期转摘
27、开源软体许可证的分类与比较,《中国着作权》(CSSCI源),2005年第5期;(独立)
28、 开放源码运动中的黑客文化思潮,《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源),2005年第5 期;(独立),《人大複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第 3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转摘
29、 韩国数字娱乐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程式设计师·游戏创造》,2005年9月;(独立)
30、着作权开放软体的法律风险及对策,《政治与法律》(CSSCI源),2005年第3期;(独立)
31、数字时代的着作权集体管理初探,《科技与出版》(CSSCI源),2005年第3期;(独立)
32、基于智慧财产权战略的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新闻界》(CSSCI源),2005年第2期;(独立) 44、中国传媒业着作权集体管理的构建与发展,《新闻记者》(CSSCI源),2005年第3期;(第一)
33、 着作权开放:copyleft的法学释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独立)
34、 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政治与法律》(CSSCI源),2001年第1期;(独立);▲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2001年第4期《民商法》全文转载

  

获奖记录

1、上海大学生社会心态与移动媒体使用研究报告,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谘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9月,第一作者
2、从世界城市排名看上海国际形象,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奖,2016 年11月,第一作者
3、 The Tibet Problem in the Milieu of a Rising China: findings from a survey on Americans' attitudes toward China. 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2016年11月,通讯作者
4、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第十届上海市决策谘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11月,第三作者
5、 国际人士眼中的南京城市形象(第三),南京市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013年2月
6、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二),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2012年12月
7、论文《New Media Usage Study of Foreign Christians in China》(通讯作者)获第二届中芬天使学术论文奖二等奖,2012年8月,通讯作者
8、上海世博,各国公共外交的大舞台(第二),第八届上海市决策谘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2年5月
9、 上海专业科技传播人才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第一)获2007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2007年11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