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筹备于1956年,成立于1958年12月,1961年与武汉分院合併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1969年中南分院撤销。1978年5月复建广州分院,同年,成立广东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两院”)实行二块牌子一套人马的领导体制。现有在职职工263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含兼职);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通信院士1人。近年来,充分利用中科院招聘百人计画的机遇,两院招聘“百人计画”人才17名,同时积极申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已获资助的有6名。
广州分院为中国科学院机关派出机构,联繫中国科学院在广东的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湖南的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海南的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简称“两院”)机关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机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 成立于:1958年12月
- 两院职工总数:4269人
- 研究方向:热带海洋资源、环境与生物
研究人员
至2011年底,两院职工总数426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4人;从事科技活动378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07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56、硕士学位的1136人。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研究方向
两院形成了九大研究方向:热带海洋资源、环境与生物,热带亚热带植物、动物与微生物,华南生态建设、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制造与技术集成,农业生态与适用技术,信息工程与技术,新材料。

科研平台
两院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1个为合作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合作建设)、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广东省公共实验室5个。建有野外工作站(台)24个,其中国家重点台站7个。拥有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13个、海洋科学考察船3艘。图书期刊总藏量100多万册。
人才培养
两院拥有硕士学位培养点40个,博士学位培养点23个,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已形成以培养理论研究为主、以套用基础为辅的研究生培养体系。2011年在学研究生1925人。
科研成果
1978年以来,两院取得科技成果3021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79项。2006-2012年,两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
院地合作
两院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等30个地市政府或科技部门签订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协定。在佛山、深圳、广州、东莞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在惠州、柳州等地建立了7个技术转移中心。2009年起中科院与广东省实施全面战略合作,2009-2011年实施合作项目1126项,累计新增产值782亿元,新增利税121.5亿元。
历史沿革
1956年4月19日,成立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筹备委员会。
1958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1961年1月25日,广州分院与武汉分院合併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
1969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被撤销。
1978年5月23日,恢复建设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1978年1月5日,成立广东省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和广东省科学院机关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管理模式。?
现任领导
院长
黄宁生,男,汉族,1962年12月出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层学与古生物学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谘询专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低碳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历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副院长、副院长兼纪检组组长、常务副院长。
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党组书记、副院长
郭俊,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湖北安陆人。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遗传专业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兼任中共广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广东省第十届委员,政协广州市第十二届常委,中国微生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科协常委,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微生物套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主任等。
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助理、科研计画处处长、微生物室主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纪检组组长。
主要从事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副院长
陈广浩,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浙江萧山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构造地质专业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理事,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研究等工作。
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
许魁文,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北京市人。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化专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硕士研究生班。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组长。
历任中国科学院印刷厂技术管理部主任、副厂长,中国科学院监察审计局正处纪检监察员,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正处调研员,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中国科学院监察审计局纪检监察室主任,高级业务主管(四级职员),中国科学院监察审计局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东方科学仪器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主要从事管理、党务纪检监察工作。
副院长
张福生,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河南开封人。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吉林工业大学技术经济专业硕士,美国犹他大学公共管理硕士(EMPA)。教授。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
历任能源部东北电力设计院助理工程师,长春市政府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工会主席、助理研究员,海南广播电视大学财经部主任、党委委员、副校长。
主要从事管理学、工业项目管理与评价等研究工作。
副院长
李定强,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湖南安化人。毕业于中山大学,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兼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世界水土保持协会副主席,中国资源环境与生态保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广州市环境决策谘询委员会委员,美国麻萨诸塞州大学波士顿校区研究学者。
历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环境政策与环保产业研究等工作。
历任领导
1、杜国庠(院长、党组书记,任职时间1958.9-1961.1)
2、李尔重(院长、党组书记,任职时间1961.1-1962.12)
3、李达(院长,任职时间1963.1-1964.8)
4、肖洪达(党组书记,任职时间1963.12-1964.7)
5、陈志彬(党委书记,任职时间1964.7-1968.8;革委会主任,任职时间1968.9-1969.4)
6、梁嘉(院长、党组书记,任职时间1978.1-1984.1)
7、吴文(院长,任职时间1984.1-1986.9)
8、于侃(党组书记,任职时间1984.5-1986.9)
9、卢钟鹤(院长,任职时间1986.9-1988.4)
10、张经炜(党组书记,任职时间1986.9-1989.8)
11、谢先德(院长,任职时间1988.4-1997.12)
12、耿安松(院长,任职时间1997.9-2001.9;党组书记,任职时间1997.9-2000.6)
13、杨新潮(党组书记,任职时间2000.6-2005.11)
14、陈勇(院长,任职时间2001.9-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