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你学语文/国小语文一年级(上)
帮你学语文/国小语文一年级(上)是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準实验教材国小语文教科书编写。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便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
基本介绍
- 书名:帮你学语文/国小语文一年级(上)
- 作者:李春旺
- ISBN:10位[7110066584]13位[9787110066584]
- 定价:¥7.80元
-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8-1
内容提要
,我们特邀请参与教科书编写的老师、有丰富经验的教研员,精心编写了这套《新编家长辅导丛书》。
该书按语文教科书分册逐课编写。主要特点是:
1.遵循国家《课程标準》的精神,融语文基础知识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于一体,按教科书体系同步设计。
2.每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篇,朗读、背诵及思想教育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3.紧扣教科书,提示读懂句、段、课文的思路。对难句适当讲解,对佳句进行赏析,对重点段落进行点评,对课后重点练习进行点拨。
4.围绕课文内容,提供相关资料,增设课外趣题,以加大信息量,扩展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5.每个单元之后,均编排了单元自测题;每册书后,又编排了两套综合自测题,便于及时反馈,使学生及家长能及时了解学习效果。
总之,该套读物,目标明确,点拨恰当,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引导灵活,训练扎实。
该套读物,既是小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老师教学的参考,也是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好参谋。
目录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
第一单元
1aoe
2iuuyw
3bpmf
4dtnl
第一单元自测题
第二单元
5gkh
6jqx
7zcs
8zhchshr
第二单元自测题
第三单元
9aieiui
10aoouiu
11ieueer
第三单元自测题
第四单元
12aneninunun
13angengingong
第四单元自测题
识字(一)
第五单元
一去二三里
一、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是以童谣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建议把识字和看图、朗读童谣结合起来,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1.识字。
(1)生字的呈现可以通过听、读童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童谣中有一至十表示数字的汉字)。十个汉字可以逐步呈现,也可以在看插图二练习说话时一起呈现。再让学生从生字条中找出另外两个要认的字“去、里”,藉助课文中的拼音说说这两个字念什幺,教师随机呈现生字。
(2)生字的识记,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①引导学生看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②利用插图二,藉助小朋友运动服上的阿拉伯数字,认读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③用生字卡片认读。本课生字中,“四”和“三”的声母是平舌音,“十”的声母是翘舌音。教学重点是读準“四”和“十”。
④在认读生字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採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如,“八”和“入”字形相似,可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不同点(“入”字分开就是“八”)。
⑤认读“去、里”,用组词、说话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
(3)识字的巩固方法要有趣味性,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②同学之间相互认读卡片,做摆词语游戏(同桌用以前认过的字卡和本课的生字卡片摆词语)。
③利用插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持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一起跟读。
④看图填空。出示简笔画,让学生选择生字卡片填空。如,画四条鱼、五朵花……,让学生挑选相应的汉字(四、五……)贴在图画旁边。
2.写字。
这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可以用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範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本课要学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横”,要让学生认识这个笔画并学会书写。
“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二)朗读感悟
本课这首童谣,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朗读指导中要重视情趣的培养。
1.在初读课文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教师应强调词语连读。读熟后,可用课件出示图画的不同部分,请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2.本课出现了“里、去、亭台、烟村”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画,请学生在插图中找找“亭台、烟村”。解释“里”可举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
3.这首童谣排列整齐,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三)实践活动
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曆、门牌、报纸,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读儿歌。(练时注音)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王晨湖)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思路: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认字。
(一)谈话引入
图上画的是什幺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幺?
(二)出示课题
听教师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三)自读课文
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
(四)自学生字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读準确,再读给同桌听。
(五)检查自学情况
做找朋友的游戏。重点指导读準“三、四、十”。
(六)指导朗读课文
(七)练习写字
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引导学生学会看字的笔顺,发现字的关键笔画。学生写字时,教师巡迴指导,相机表扬。
(八)巩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儿歌等。
(九)实践活动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这一课的生字。
咏 雪 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口耳目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3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字,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繫,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
(1)本课生字中,“竹”和“日”声母是翘舌音;“羊”韵母是后鼻音。“竹”字不容易读準,要重点指导。
(2)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目、日、月、火”这五个汉字结构简单,字义与生活联繫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繫生活实际,说说在什幺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目”和“禾”较少单用,“目”就是眼睛,“禾”是穀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的幼苗,也用来指整株水稻。
(3)依据象形字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髮现汉字与图画的关係。可以告诉学生,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
(4)巩固识字。可採用以下方法:
①同桌相互认读。
②将汉字、象形字、图画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
③游戏。学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对应的象形字,有的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④区分“目”和“木”的字义。可出一些常用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如,目光ɡuānɡ、节jié目、木马、树shù木,让学生结合熟悉的事物感知字的意思。
2.写字。
(1)要让学生认识“竖、撇、捺”三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竖,从上到下要写直。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撇,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本课要写的三个字,教师在示範时,要一边写一边说笔画,以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三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
木:“横”短“竖”长。“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二)课后练习
可用投影片或课件出示“我会连”中的图画、象形字和汉字。然后让学生口述或动手操作试着连一连,再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三)实践活动
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水、山、田……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联繫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1)出示生字,请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说说是怎幺认识的。
(2)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
(3)同桌互教互读。
2.藉助拼音,读準字音。
(1)教师出示12个生字,请学生看拼音读一读。
(2)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读。
(3)教师点拨:“竹”是翘舌音。
(4)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五、资料袋
几个象形字的由来
口:本指人吃东西和说话的器官。古时候“口”与“嘴”义不同,“口”指人口;“嘴”指“鸟嘴”,也泛指鸟兽之口。后来“口”和“嘴”成为同义词,指人或动物用来吃东西和发出声音的器官。
日:像其轮廓,一点表明其为实体。
火:像火焰的形状。
竹:像竹叶下垂的形状。
在家里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
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氵、扌、、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教学建议
本课的识字量较大,随着生字的学习还要认识新偏旁。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生字的呈现。本课生字可以通过认读带拼音的词语来呈现,也可以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随机呈现。
(2)识记生字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①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并将词语贴在对应的摆设或用品旁。
②看图认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反覆认读。
③藉助熟字记生字。如,“报”的右半部分在“服”中见过,“服”左边的“月”变成“扌”,就是“报纸”的“报”;“地、他、她”去掉左半边就是“也”。
结合学习“沙、报、灯、晚”,认识“氵、扌、、日”四个偏旁。
记生字时,要以整体识记为主,不要过细分析字形。还要注意分散难点。可以根据生字的分布,分散在两课时中教学。
(3)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复现巩固本课生字。如,用生字卡片做组词游戏(同桌一人组一个,比一比谁组得多);用本课生字口头组词,老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出来让学生认读;做选字游戏(出示带本课生字的词语或句子,生字处为括弧,让学生选生字,口头填空)。
2.写字。
可让学生自己先看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试着描一描。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笔顺书写。重点指导“下、个”两个字。
下:认识笔画“点”。这里的“点”起笔轻,落笔重,与竖相连,居横中线上。
个:撇的起笔高,捺的起笔低一点儿,两笔相接,开口度大。竖居中,不与“人”连线。
(二)朗读感悟
1.短文中的三句话较长。朗读时要提示学生按照标点停顿,还要读好句中停顿。
2.指导朗读“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可让学生感悟爸爸妈妈和“我”当时的心情:爸爸妈妈看到“我”这样懂事,心里很高兴;“我”觉得自己能为爸爸妈妈做点儿事,心里也很高兴。
(三)课后练习
课后的“说一说”是学习内容的扩展。图画在短文内容的基础上拓宽了说的範围。教学中可用图画指导说话,让学生说说:这些事你做过吗?除了这些事还做过哪些事?如,洗碗、洗袜子、倒垃圾。也可以选一件事说具体些,如,“我喜欢读故事书,放学一到家,就坐在椅子上看书。有时还把书里的故事讲给邻居家的妹妹听。”要激发学生爱说敢说,只要把意思说清楚就行。要鼓励学生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四)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看看自己家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他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课后活动。
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做事的快乐。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学习词语,认生字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幺地方?家里有哪些东西?你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吗?在图中的物品旁贴上相应的词语。
2.读词语,认读词语中的八个生字。
3.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一部分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减一减、部件拼一拼的方法识记“报、也、台”。
4.其余的生字你能用什幺办法记住?
(二)学习短文
1.看图说说: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做什幺?
2.看看课文是怎幺说的。朗读课文。
3.你喜欢图中的小朋友吗?你在家也是这幺做的吗?
4.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文中的生字,教师适当指点。
(三)巩固练习
1.看图选词语卡片。
2.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四)指导写字
(五)扩展练习
说说你在家里做些什幺。
五、资料袋
敲门
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总想爸爸妈妈来敲门;
我和爸爸在家的时候,
总想妈妈来敲门;
我和妈妈在家的时候,
总想爸爸来敲门;
我们全家都在家的时候,
来敲门的一定是客人。
操场上
一、教材简说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口、訁、亻”4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教学本课,最好在熟读词语、儿歌之后呈现生字。可以先根据插图看图说图意,出现词语。在读準词语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本课生字中,“真、身”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跳、响”是三拼音,教学时要重点指导。
(2)随生字教学,认识“、口、訁、亻”四个偏旁。根据词语排列的特点,可按偏旁归类认识词语中的生字,其余生字随课文学习。如,学“打、拔、拍”,先做动作理解字义,複习“扌”,再识记这几个字。用同样的方法学偏旁“”,识记“跳、跑”和“跳高、跑步”。
认儿歌中的生字,可以先让学生藉助拼音读儿歌,画出本课要学的五个生字,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记忆生字。如,“课”字可以利用学过的“果”字,用加偏旁的办法记;“体”可以联繫学生每天接触的课程表中的“体育”来识记。
(3)要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复现本课的生字,让生字多次跟学生见面,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也可以根据生字特点,师生合作编谜语或儿歌帮助识记。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开扇门,门里张着嘴。自编的内容语句不一定非常妥帖,能帮助学生认记生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行。
偏旁随生字认识后要进行归类,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带“亻、訁”的字,以新带旧,逐步扩展。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四个字可以归为两类。“八”和“入”笔画相同,而且都是撇低捺高,但“八”两笔分开,“入”两笔连线。“大”和“天”相差一笔,起笔位置不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观察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当堂示範,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可用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试读,在自己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读。如,选择自己会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找个小伙伴,一起把儿歌读给同学听。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参加体育活动时快乐的感受。
(三)课后练习
“读读画画”是为了巩固生字,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要让学生自主完成。涂颜色,可涂一种,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涂上不同的颜色。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喜爱的活动时,也可以说其他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髮现字义和偏旁的关係,如,本题第一行足字旁的字,字义与脚有关;第二行提手旁的字,字义与手有关。
(四)实践活动
课后收集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标誌,试着认认分别是什幺运动,并和家长一起将运动的名称写在标誌下面。教师可将体育运动项目标誌做成一大张图画,贴在教室的墙上,既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又可以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启发谈话
你知道哪些体育活动?(根据回答出示课文中部分词语。)
看图,说说课间或课后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图上找出学生没说到的项目,出示相关词语。)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
1.要求读準字音,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一边读词语,一边可以做动作。
(三)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认读词语中的九个生字,认识“足字旁”。
2.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探究词语排列规律。
3.用“打、拔、拍、跳、跑”口头组词。
(四)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朗读儿歌。自学儿歌中的五个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随机点拨,随生字认识“口、亻、訁”三个偏旁。
3.指导朗读。鼓励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扩展活动
完成课后“读读画画”。
奥林匹克运动分为夏季运动会和冬委运动会。奥运会的夏季运动项目主要有田径、游泳、体操、赛艇、脚踏车、拳击、击剑、射箭、射击、举重、球类(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桌球、手球、棒球、垒球、网球、曲棍球)等。奥运会的冬季运动项目主要有:滑冰、滑雪、冰球等。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第五单元自测题
课文
第六单元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
第六单元自测题
第七单元
6 静夜思
……
识字(二)
课文
其末综合自测题(一)
期末综合自测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