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弘毅国学社

弘毅国学社

弘毅国学社

中国政法大学“弘毅国学社”成立于2014年初,十几位志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的同学,在俞学明教授和李春颖博士的号召和带领下,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宗旨,努力进行国学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现已正式注册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共有32位社员加入,以中国哲学专业学生为主,还包括宗教学、历史学、新闻学、心理学等其它专业的学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政法大学弘毅国学社
  • 社长::刘为光 
  • 副社长::黄越泓 张艺馨
  • 成立时间:2014年
  • 宗旨: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专业:哲学、宗教学、历史学、新闻学、心理学
  • 社员人数:人32
以友辅仁共学适道
中国政法大学“弘毅国学社”成立于2014年初,十几位志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的同学,在俞学明教授和李春颖博士的号召和带领下,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宗旨,努力进行国学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现已正式注册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共有32位社员加入,以中国哲学专业学生为主,还包括宗教学、历史学、新闻学、心理学等其它专业的学生。
国学社自成立至今的一年里,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活动。
一、国学教育研习试讲
2014年3月16日,国学社举行第一次全社大会,积极讨论了当前国学教育的情况以及研习班的活动方式。经过一个月的沉澱、筹备,加之观摩、学习,国学社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4月16日,第二次教学实践活动在新一号楼c101进行。本次活动继续由俞学明老师和李春颖老师指导,两位老师对此前试讲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整改意见和方案,社员在此基础上继续讲《孟子见梁惠王》和《诗经》中表达父母之情的《蓼莪》。
各组同学在讲解过程中收穫颇丰,受益匪浅。从原来的讲台下的学生到讲台上的教师,感受到角色的一大转变,提升了临场应变的能力;从备课的由简入繁到讲解的化繁为简,这一过程深化了学生对经典的理解,锻鍊了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国学社招新会
2014年11月23日上午,弘毅国学社在学院路校区教学楼403教室举行招新会。国学社指导教师俞学明教授出席此次活动并发表了精彩讲话。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精彩,到场的主要有国际儒学院、人文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研究生。
招新会由国学社社长、2013级学生刘为光主持,俞学明教授在会上发表致辞,对此次招新活动表示肯定和鼓励,对国学社的成长壮大表示大力支持。俞老师指出,青年人面对当今精彩的社会舞台要有“选择力”和“定力”,传统文化的弘扬对这“二力”的培养锻鍊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作为青年一代要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和重担,对社会要抱着知难而进的坚持。俞老师还写下了“慎思明辨、诚意正心、知行相须”十二个字以勉励在场的研究生。
国学社的张艺馨(副社长)、李厚壮、黄越泓(副社长)同学分别介绍了国学社的各项活动,并分享了近期赴人大附小进行国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心得。国学社的活动有:经典诵读、读书会、支教、出游以及古琴、武术、茶道等活动。目前,国学社已经与人大附小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係,定期去人大附小进行国学教育活动,教学相长,反响热烈。
本次招新会长达两个小时,大家积极报名参加,会后大家合影留念。
三、国学社师生赴四海孔子书院访学
2014年11月3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国学社部分同学在王心竹教授、刘震教授的带领下,拜访参观了名震寰宇的四海孔子书院。一小时的车程后大家到达书院,在书院院长冯哲先生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四海孔子书院的各大建筑,冯先生均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每一处建筑前大家都驻足良久,叹为观止。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不仅在大学校园里,民间书院自古以来就是重要载体。
四海孔子书院是北京首家以先贤孔子命名,主要面向4-10岁海内外少年儿童的民间文化书院,它参酌宋明书院的讲学方式,以儒家经学为核心,以中外传统文化经典为基本,兼修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同时开设有烹饪、女红、养生、自然有机农耕等学习体验。书院注重小朋友们智慧型的开发、人格的培养以及生命内涵的提升,包容兼具,其乐融融。
书院院长冯哲先生堪称一位质朴敦厚、学识渊广的儒者,他向大家介绍了书院的概况,并强调:“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而书院教育的动机正是成人成己,尽人尽物。我们教导孩子们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不仅仅是为了要谋生存,更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自身承担着弘扬我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兼济天下,任重道远。”冯院长的一番话令同学们肃然起敬。
访学结束后,大家在冯哲先生的热情邀请下共进晚餐,古朴雅致的环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心竹教授代表国学社赠送冯哲先生一套《儒学讲义》,得到冯先生的讚赏。通过这次访学活动,国学社师生对于书院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应该担负的责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之谓也。
四、经典诵读
孔子曰:“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诵读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如今依然是我们亲近经典、熟悉经典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上学期的《论语》一百晨读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学期国学社继续开展每日的诵读活动,风雨无阻,并且在原来的晨读会基础上又增加了晚读会,决心将经典诵读的传统发扬下去。
本学期的晨读会诵读的主要内容有《大学》、《中庸》、《道德经》、《孝经》,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目前晨读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成员,其中以中哲专业为主,此外还有宗教学、马哲等专业的同学。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更多同学的作息安排,满足更多同学的诵读需求,为同学们诵读经典提供更多时间和内容的选择,国学社还在学期中成立了晚读会,内容为《大学》和《论语》。晚读会的成立吸引了更多同学加入诵读的行列,成员的所学专业也更加多样化。
经过一学期的晨读和晚读,相信每位成员都是受益匪浅的,每日的诵读使大家养成了规律的作息习惯,培养了可贵的默契和友谊。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日在平仄起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大家得以亲近古代圣贤的精神境界,体味名篇佳作的音韵气势,在不知不觉之中,经典章句已熟记于心,在潜移默化之中,人格修养得以提升。
经典诵读活动信息:
时间:周一至周六 早读:6:45—7:45 晚读:21:00—22:00
地点:科B445
五、止一读书会
“止一者,止一为正,止于至善也。”止一读书会是弘毅国学社最新创建项目,旨在通过精读经典、切磋讨论的方式来达到深入理解经典的目的,尤其注重通经致用,将圣贤智慧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结合起来。
读书会成立以来,各专业学生都积极参加,每周六晚大家共聚一堂开始精读四书之《论语》,不同注解版本互参,古今中西交叉碰撞,气氛热烈。结合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的现状,大家在读书会中积极探讨了一些热点问题:一,儒学自古是仁礼并重,因此儒学复兴不仅是经典的复兴,也要把“礼”重新挺立起来,否则儒学难免空疏之嫌,也难以在社会大众中弘扬。因此,时代呼唤仁人志士来参考古礼,结合时代,因革损益,重新“制礼作乐”;二,儒家之学是人学,在心安不安与忍不忍处立教,心性的认识与修养是其重点之一。因此孟子、阳明心学一派在“发明本心”、“挺立良知”这一层面意义重大,这是不会因时代改变而改变的。同时,程朱“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功夫论,也是不可少的。总之,心学与理学,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当前社会人类异化和人性迷失是大问题,因此儒家心性之学对安抚人心、稳定社会有重要意义;三,时代已不同,结合前辈们的探索,尤其是清末今文经学家们的社会实践来看,儒学当前最好不要与政治走的太近,狂热的拔高儒学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公共领域应继续完善法治建设,儒学在伦理教化领域有更合适的发展空间。
经过几周的活动,大家深深觉得读书会是辅助学习的好途径,每周三个小时,对于理解《论语》大有裨益。学贵有恆,重要坚持。
止一读书会具体信息:
时间:每周六晚6点-9点 地点:科研楼B611
内容:精读《论语》,不同注本互参
六、国学教育实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每周二下午2点开始,人大附小二年级的走廊不时传来朗朗书声,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弘毅国学社的数名成员正在带领二年级的小朋友朗读儒家经典《论语》。
五个月来,弘毅国学社几位同学每周二中午都会从政法大学出发,前往位于蓝靛厂路的人民大学附小为孩子们讲国学课,风雨不辍。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在几经否定和批判之后,终于在21世纪迎来复兴。时下,国学热在各地方兴未艾,诵读经典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伴随着国学复兴热,当下的教育形势也对对热心国学、有志弘扬传统文化的莘莘学子提出了挑战,如何才能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讲解传统国学的精髓?如何才能在弘扬国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看待人生?弘毅国学社的学子们秉承“士不可不弘毅”的宏愿,试图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模式,成为当代弘扬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针对当前国学教育没有统一教材,许多教材鱼目混珠、零散混乱、不成体系,而且有的还存在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不符合时代要求。经过反覆思考与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弘毅国学社决定开拓创新,自编一套国学课程,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主题,编排了“孔子的生平”、“儒家的君子”“六艺”、“孔子的弟子们”四堂课。
弘毅国学社採用集体备课、集体总结的合作模式,集思广益,互相讨论,保证每一次国学课堂的授课内容的质量。每一次课程开始之前,国学社的成员都会进行前期试讲,仔细雕琢课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社员帮助之下进行改正。每一次课程结束之后,弘毅国学社广大成员都会对上一节课进行总结,分享上课的经验,并且互相借鉴良好的的教学方法。
在经过四个月的讲学,人大附小二年级的同学对于孔子及其思想不再陌生,能脱口而出许多经典名句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国学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解惑,不但要朗读背诵更要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看待今日之人和事,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範、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此,传统文化才真正有生命力并让我们受用终生。
让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师生心中蕩漾,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血脉中流淌,让经典走进课堂,溢满校园,让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与发展,弘毅国学社以上几项活动现都已稳定进行。这里面凝结着众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莘莘学子的热情与心血,大家辛苦并快乐着。另外,俞学明老师、王心竹老师和李春颖老师等许多老师也为国学社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建议和帮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俞学明老师专程邀请着名书法家、中国政法大学毕可鹰老师为国学社提字一幅(见右图)。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弘毅国学社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同时,也对马上到来的2015年的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计画:
一、在稳定开展当前几项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丰富活动样式,争取将武术、茶道、古琴等都纳入到国学社的基本活动範围当中来。现国学社已与着名武术家秦庆丰先生达成合作协定,下学期初将由秦庆丰先生及其弟子教授大家《十八罗汉掌》、《五形八法拳》等少林派功夫。其他几项活动的师资等也都在筹备过程当中,都会在2015年上半年陆续开展。
二、国学社计画举办一次“弘毅国学论坛”,邀请全国学习和研究国学的研究生共聚一堂,切磋琢磨,共同提高。
2014年,见证了国学社的起步与建设;2015年,将见证国学社的发展与腾飞!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祝福弘毅国学社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