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
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是由甘肃省21所高校国学社发起,在全国高校国学联盟支持下,于2014年6月正式成立的区域性高校国学社团联合组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
- 外文名:Gansu Colleges Sinology Union
- 所属单位:全国高校国学联盟
- 服务对象:甘肃省传统文化爱好者
联盟概述
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成立于2014年6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高校国学社团为主体,以“团结青年力量,承担复兴使命”为宗旨,协助各高校国学社团策划组织举办各类传统文化类活动,致力于推动各高校国学社团的更好发展、各国学爱好者的锻鍊成长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宣传和更好传承。
简称
甘国盟
性质
区域性高校学生国学社团联合组织
徽标
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徽标

宗旨
联盟以“团结青年力量,承担复兴使命”为宗旨,致力于为甘肃省内各高校的传统文化类社团提供一个信息互畅、资源共享的交流合作平台,为爱好国学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参加锻鍊及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加深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促进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与弘扬。
部门及机构设定

甘国盟现设甘国盟全体大会、甘国盟常委会、主席、副主席、秘书处、宣传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
联盟最高机构为甘国盟全体大会,由联盟内的各高校国学社团社长组成。联盟核心机构为常委会,由甘国盟主席、副主席及甘国盟各部门部长组成。
甘国盟全体大会为联盟最高决策机构,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商讨决定联盟重大事务。具体职责有:
(一)决定甘国盟重大事务;
(二)监督甘国盟常委会的工作;
(三)审核前任主席的述职报告;
(四)选举甘国盟的主席及两位副主席;
(五)审核常委会对甘国盟章程做出的修改;
(六)监督甘国盟主席、副主席及各部门部长的工作,若有失职或违反甘国盟章程的行为,可行使弹劾权。
(二)监督甘国盟常委会的工作;
(三)审核前任主席的述职报告;
(四)选举甘国盟的主席及两位副主席;
(五)审核常委会对甘国盟章程做出的修改;
(六)监督甘国盟主席、副主席及各部门部长的工作,若有失职或违反甘国盟章程的行为,可行使弹劾权。
(七)根据各社团的展示汇报,组织大家就前一年度各社团举办活动及社团发展情况进行交流,以更好地促进各社团发展、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合作等。
甘国盟常委会由甘国盟全体大会选举产生,由甘国盟主席、副主席及各部门部长组成,为甘国盟常设机构、 核心机构,对甘国盟全体大会负责,主要职责有:
(一)决定、处理联盟日常事务〔如组织活动〕;
(二)根据联盟具体发展情况对甘国盟章程进行修改;
(三)选举下一届部长、审核主席提名的下一届各部门部长;
(四)向主席等甘国盟负责人提供有利于联盟发展的建议、推荐有能力、能胜任联盟工作的人员等。
理事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国学社
甘肃政法大学域朴国学社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渡国学社
甘肃医学院国学社
甘肃中医药大学允中国学社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心学社
河西学院云汉阁
兰州财经大学学植国学社
兰州城市学院国学社
兰州大学国学社
兰州工业学院明德国学社
兰州理工大学国学会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文渊国学社
兰州交通大学国学爱好者协会
兰州文理学院博或国学社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弘毅国学社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薜衣汉风国学社
陇南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国学社
西北民族大学国学爱好者协会
西北师範大学国学社
西北师範大学知行学院棠棣国学社
甘肃政法大学域朴国学社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渡国学社
甘肃医学院国学社
甘肃中医药大学允中国学社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心学社
河西学院云汉阁
兰州财经大学学植国学社
兰州城市学院国学社
兰州大学国学社
兰州工业学院明德国学社
兰州理工大学国学会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文渊国学社
兰州交通大学国学爱好者协会
兰州文理学院博或国学社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弘毅国学社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薜衣汉风国学社
陇南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国学社
西北民族大学国学爱好者协会
西北师範大学国学社
西北师範大学知行学院棠棣国学社
发展历程
甘国盟大事记(2014——2019)
2014年6月,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成立。甘肃省二十一家高校国学社团召开会议,以“团结青年力量, 承担复兴使命”为宗旨,成立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甘国盟首届主席为甘肃农业大学国学社的姚远,副主席为 兰州财经大学学植国学社的王钺,任期一年。集陇右高校之英华,成甘肃国学之联盟,西陲国学,至此兴矣。

2014年11月,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作为指导单位,指导并协助举办甘肃第二届“大方杯”国学知识 竞赛。本次比赛,为广大的国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学知识的博大精深,让同学们意识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该活动由兰州大学国学社承办,甘肃总计12家高校国学社团参赛。

2015年10月,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第二次全体大会召开。会议召开地点为西北师範大学,以介绍
各高校国学社团、讨论联盟发展为主题,并召开了换届大会。第二届主席为西北师範大学国学社的周泽宏,
副主席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严芳,任期两年。

2017年6月,甘国盟召开第三次全体大会。联盟会员单位扩大到了22家。会议首先向新加入社团介绍
了联盟,继而确定了新一届负责人、对未来一年联盟及高校国学社团发展做了讨论。第三届主席为兰州工业
学院明德国学社的陶志超,副主席分别为西北师範大学国学社的欧春晖、西北师大大学知行学院国学社李赟
清,任期一年。

2017年10月,组织甘肃国学社团参观国学馆。得到兰州国学馆支持,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组织各会
员单位前去参观兰州国学馆,因当天有雨,参与社团数量较少。

2018年5月19日,甘国盟召开第四次大会,进行换届。主席为兰州大学国学社社长姚轶良,副主席分
别是甘肃政法大学国学社社长崔蓓蕊、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薜衣汉风国学社社长张宝玉。

2019年3月,甘国盟开始筹划编写甘国盟章程及系列档案。主要编写人为时任甘国盟主席姚轶良,历
时两个月形成初稿,并向甘国盟各会员单位广泛徵求意见,至5月章程形成终稿,并经甘国盟全体大会表决通
过。至此,甘国盟有了一份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性档案。

2019年5月,甘国盟开始按照章程运行。筹备建立秘书处、财务部及宣传部等部门,并面向各会员单
位选举部长及部员。
2019年5月中下旬经竞选者提交申请书、甘国盟常委会审核申请书及国盟常委会电话面试,最终确定各
2019年5月中下旬经竞选者提交申请书、甘国盟常委会审核申请书及国盟常委会电话面试,最终确定各
部门部长及部员名单。

2019年6月初,甘国盟进行首次奖优评级活动。

甘国盟负责人
第一届
主席: 甘肃农业大学国学社姚远
副主席: 兰州财经大学学植国学社王钺
主席: 甘肃农业大学国学社姚远
副主席: 兰州财经大学学植国学社王钺
第二届
主席: 西北师範大学国学社周泽宏
副主席: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严芳
第三届
主席: 兰州工业学院明德国学社陶志超
副主席: 西北师範大学国学社欧春晖
西北师大大学知行学院国学社李赟清
第四届
主席: 兰州大学国学社社长姚轶良
副主席: 甘肃政法大学国学社社长崔蓓蕊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薜衣汉风国学社社长张宝玉
理事单位风采
部分理事单位风采(7个)
- 甘肃政法大学棫朴国学社
棫朴国学社成立于2016年,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理事单位之一。
成立以来,社团秉持甘肃政法大学''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并把''为往圣继绝学''一句作为棫朴人的奋斗目标。社团先后举办了“汉韵华章”主题晚会、读书会等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种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传播国学知识。


- 兰州财经大学学植国学社
兰州财经大学学植国学社,始建于2010年9月21日,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理事单位之一。
社团宗旨为:“仁义礼智信彰吾会之使命,温良恭俭让蕴国学之精深”。下设四部:国学部、汉服部、中书部、文知部。成立以来,多次举办特色活动,如中秋主题灯会,“临江二十四客”国学知识竞赛,祭孔,诗词比赛,汉服展等。


- 兰州城市学院国学社
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文发展指导中心国学社成立于2016年9月20日,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理事单位之一。
立社以来,秉承“怀赤子之心,志学国故,秉乾嘉精神,永承汉魂”的宗旨,弘扬国学。社团设四个部门:编辑部、外宣部、秘书部、组织部;还有各种兴趣小组:诗词、汉服、棋艺、茶艺、篆刻、书法、戏曲、古典舞、古典乐器等。社团举办的较大的特色活动为“端午雅集”和“九月诗会”。


- 兰州文理学院博彧国学社
博彧国学社创办于2014年,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理事单位之一。
社团主要面向爱好汉服、茶艺、书法、篆刻等国学文化的同学,举办国学类活动,如“博彧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情浓端午,贤风延习”传统文化主题分享活动等,以丰富课余生活,传播国学文化知识。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弘毅国学社
弘毅国学社成立于2017年9月,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理事单位之一。
社团现由财务部、经史部、游艺部、汉服礼仪部、诗词部、宣传部、秘书部七个部门组成,各部齐心协力,举办了各种校内国学类活动。社团还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如“大方杯”高校国学知识邀请赛。


- 西北师範大学国学社
成立于2011年11月11日,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理事单位之一。
社团本着“弘扬国粹,传承文明”的宗旨,以“明德弘道,格物致知”为使命,举办了诵读经典、沙龙、讲座、参访、游学及各种推广宣传活动,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西北师範大学知行学院棠棣国学社
棠棣国学社成立于2015年9月,甘肃省高校国学联盟理事单位之一。
社团社团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礼射、书法、汉舞、古琴、茶艺、棋艺、传统手工等数个兴趣小组,秉持着“立心、立命、继学、弘智”的精神,积极开展国学学习和宣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