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京辉
孟京辉,1965年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孟京辉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职业:导演
-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 代表作品: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活着、琥珀、柔软、空中花园谋杀案等
演艺经历
孟京辉在北京师範学院中文系本科时就迷上了戏剧,后来加入牟森担任导演的蛙实验剧团,担任演员。在此期间,曾编导《在地平线》、《西厢狂想曲》等话剧。1986年,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成为教师。1987年,蛙剧团将法国剧作家尤涅斯库的荒诞剧《犀牛》搬上舞台,孟京辉在其中主演一头名叫让的犀牛,这是他第一次走上中央戏剧学院的舞台。
1988年,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师从张孚琛;随后,与文学系的张一白、刁奕男、蔡尚君成立了鸿鹄创作集团;同年,主演拉谬的音乐戏剧《士兵的故事》。1990年,执导哈罗德品特的话剧《送菜升降机》;同年,执导环境戏剧《深夜动物园》。
1991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发起组织实验戏剧集体,举办“实验戏剧十五天”演出季;同年,执导法国剧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名剧《秃头歌女》;同年,执导法国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名剧《等待戈多》;随后,孟京辉走进毕业答辩现场,宣读硕士论文《论梅耶荷德的导演艺术》,最终以全优成绩毕业。1992年,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同年,创立“穿帮剧团”,并编导了话剧《思凡双下山》。
1993年,自编自导话剧《思凡》,该剧参加93'中国小剁场戏剧展演暨国际研讨会,获得优秀导演奖;同年,应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的邀请,率《等待戈多》剧组赴柏林、新布兰登堡等地,参加“中国前卫艺术节”演出;同年,执导法国剧作家让日奈的名剧《阳台》。
1994年,参加第一届“布鲁塞尔国际戏剧节”驻节计画。率《思凡》剧组赴日本参加Tiny Alice戏剧节、松本戏剧节、PAW国际戏剧节;同年,自编自导实验戏剧《我爱XXX》。
1995年,与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合作,根据德国剧作家乔治毕希纳的作品改编并导演《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应日本Tiny Alice戏剧节邀请赴日本演出《温床》。
1996年,赴香港导演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同年应香港“进念二十面体”剧团邀请,赴香港导演根据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名着《百年孤独》创意的戏剧《百年孤寂之第八年--万岁万岁万万岁》(进念二十面体演出)。製作、导演根据鲁迅先生传世之作《阿Q正传》改编的话剧《阿Q同志》(中央实验话剧院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联合製作)。
1997年,执导音乐戏剧《爱情蚂蚁》(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演出)。
1998年,执导话剧《坏话一条街》(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
1999年,执导小剧场戏剧《恋爱的犀牛》(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话剧《盗版浮士德》(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2000年,导演话剧《臭虫》(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2002年9月,首部电影《像鸡毛一样飞》上映。
2004年,执导魔幻童话剧《迷宫》在北京儿艺上演。2005年,执导由袁泉、刘烨主演的多媒体音乐戏剧《琥珀》;执导北京儿艺儿童剧《魔山》。2006年,执导由赵红薇、苏小刚主演的《镜花水月》;执导由刘晓晔、陈明昊主演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2007年,发起北京国际青年艺术节并担任艺术总监,执导的由夏雨、高圆圆、陈明昊主演的大型音乐话剧《艳遇》首演于北京保利剧场。2008年,为《恋爱的犀牛》设计蜂巢剧场,担任蜂巢剧场艺术总监。
2009年,执导由史航编剧的摇滚音乐剧《空中花园谋杀案》。2010年,话剧《柔软》作为“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讲述了一个绯闻缠身的女医生和一个性别模糊的年轻人纠结的情感和微妙的两性关係。
2012年,监製的《桃色办公室》;同年,担任杭州戏剧节艺术总监。2013年,跟赖声川等共同发起乌镇戏剧节;11月5日,在北京保利剧院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完成了第1000场纪念演出。
2014年,执导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罗素的着作《寻欢作乐》(北京蜂巢剧场演出);执导中国国家话剧院和澳大利亚马尔特豪斯剧院共同合作的《四川好人》在澳大利亚及中国上演(国家话剧院剧场演出)。
2015年,执导由黄湘丽主演的第二部独角戏,改编自萨冈同名着作《你好,忧愁》(北京蜂巢剧场演出),;同年,执导中国第一部浸没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北京蜂巢剧场演出);同年,担任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
2016年,执导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达里奥·福着作《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执导《蛋》,改编自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小说《不祥的蛋》;执导布莱希特同名话剧黑猫剧团版《四川好人》;年末导演《临川四梦》;同年,发起于深圳举办的当代戏剧双年展;担任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
2017年,执导黄湘丽的第三部独角戏《九又二分之一爱情》;同年受邀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执导马雅可夫斯基的话剧《臭虫》第三版(北京蜂巢剧场演出);重排音乐版《恋爱的犀牛》于美国巡迴演出,回国后首演于北京喜剧院。
2018年,执导改编自布莱希特着作的《太阳和太阳穴》,受邀当代戏剧双年展(深圳少年宫剧场),同时担任当代戏剧双年展艺术总监,为黑猫剧团重排自己担任编剧的《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首演于上海艺海剧院先锋剧场);8月26日,执导的舞台剧《莎士比亚和狼》在北京首演;10月,执导戏剧《茶馆》在第6届乌镇戏剧节演出。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演出单位 | 主要演员 | 类型 |
---|---|---|---|---|
2018年 | 《莎士比亚和狼》 | 蜂巢剧场 | 肖鼎臣、毛雪雯 | 话剧 |
2018年 | 《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第二版 | 上海艺海剧院先锋剧场 | 魏熙、刘鸿飞等 | 话剧 |
2018年 | 《太阳和太阳穴》 | 深圳市少年宫剧场 | 吕京、张弌铖等 | 话剧 |
2017年 | 《臭虫》第三版 | 北京蜂巢剧场 | 王梓行、毛雪雯等 | 话剧 |
2017年 | 《九又二分之一爱情》 | 北京蜂巢剧场 | 黄湘丽 | 独角戏 |
2016年 | 《临川四梦》 | 中国国家话剧院 | 陈明昊、苏小刚、刘畅等 | 话剧 |
2016年 | 《四川好人》 | 国话先锋剧场 | 黑猫剧团 | 话剧 |
2016年 | 《蛋》 | 上海艺海剧院先锋剧场 | 刘晓晔、王印 | 话剧 |
2016年 | 《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 | 北京蜂巢剧场 | 张弌铖、罗欢、杨佐夫 | 话剧 |
2015年 | 《女僕》 | 北京蜂巢剧场 | 丁一滕、关笑天、丁博轩 | 话剧 |
2015年 | 《死水边的美人鱼》 | 北京蜂巢剧场 | 刘畅、张紫淇、毛雪雯 | 浸没式戏剧 |
2015年 | 《你好,忧愁》 | 北京蜂巢剧场 | 黄湘丽 | 独角戏 |
2014年 | 《寻欢作乐》 | 北京蜂巢剧场 | 丁一滕、丁博轩、关笑天 | 话剧 |
2013年 | 《洗脑李尔王》 | TheatreGolovine | 黄湘丽 | 独角戏 |
2013年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北京蜂巢剧场 | 黄湘丽 | 独角戏 |
2012年 | 《活着》 |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 袁泉,黄渤 | 话剧 |
2012年 | 《混小子狂欢节》 | 国话先锋剧场 | 刘晓晔、王印、吴洲凯 | 话剧 |
2012年 | 《枪,谎言和玫瑰》 | 北京蜂巢剧场 | 张弌铖、孔雁、杨佐夫 | 话剧 |
2011年 | 《初恋》 | 保利剧院 | 李智浩、孔雁、王赛男 | 音乐剧 |
2011年 | 《蝴蝶变形记》 | 北京蜂巢剧场 | 王泷正、张紫淇、黄湘丽 | 话剧 |
2011年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北京蜂巢剧场 | 张弌铖、孔雁 | 话剧话剧 |
2010年 | 《希特勒的肚子》 | 北京蜂巢剧场 | 刘晓晔、吴洲凯 | 话剧 |
2010年 | 《堂吉诃德》 |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 郭涛,刘晓晔 | 话剧 |
2010年 | 《三个橘子的爱情》 | 北京蜂巢剧场 | 赵红薇、张紫淇 | 音乐剧 |
2009年 | 《空中花园谋杀案》 | 北京蜂巢剧场 | 赵晓苏、孔雁、张弌铖 | 话剧、音乐剧 |
2008年 |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 北京东方先锋剧场、北京蜂巢剧场 | 刘晓晔、陈明昊、韩鹏翼 | 话剧 |
2008年 | 《爱比死更冷酷》 | 北京蜂巢剧场 | 王龙正、黄湘丽、刘畅 | 话剧 |
2007年 | 《艳遇》 | 北京保利剧院 | 夏雨、高圆圆、陈明昊 | 话剧 |
2006年 | 《镜花水月》 | 中国国家话剧院 | 沈佳妮、赵红薇、苏小刚 | 小剧场戏剧 |
2006年 | 《魔山》 | 儿童剧 | ||
2005年 | 《琥珀》 | 2005年3月香港首演 | 刘烨、袁泉 | 话剧 |
2005年 | 《西瓜》 | 短片 | ||
2005年 | 《这一刻》 | 短片 | ||
2004年 | 《迷宫》 | 多媒体魔幻儿童剧 | ||
2002年 | 《像鸡毛一样飞》 | 电影 | ||
2000年 | 《臭虫》 | 中央实验话剧院 | 话剧 | |
1999年 | 《恋爱的犀牛》 | 中央实验话剧院 | 郭涛、吴越、李乃文 | 话剧 |
1999年 |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 中央实验话剧院 | 陈建斌、任程伟、赵寰宇 | 话剧 |
1996年 | 《百年孤独之第八年——万岁万岁万万岁》 | 进念二十面体 | 话剧 | |
1996年 | 《第十二夜》 | 香港沙田话剧团 | 话剧 | |
1996年 | 《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 | 话剧 | ||
1995年 | 《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 | 中央实验话剧院 | 话剧 | |
1994年 | 《我爱XXX》 | 北京时事文化谘询公司、穿帮剧团 | 徐静蕾、李梅、茹仙 | 话剧 |
1993年 | 《阳台》 | 中央实验话剧院 | 原华、吕小品、周迅 | 话剧 |
1993年 | 《思凡》 | 中央实验话剧院 | 话剧 | |
1992年 | 《思凡双下山》 | 穿帮剧团 | 话剧 | |
1991年 | 《等待戈多》 | 中央戏剧学院 | 胡军、郭涛、王涛 | 话剧话剧 |
1990年 | 《深夜动物园》 | 中央戏剧学院 | 环境戏剧 |
参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演出单位 | 类型 |
---|---|---|---|
1988年 | 《士兵的故事》 | 蛙实验剧团 | 音乐戏剧 |
1987年 | 《犀牛》 | 蛙实验剧团 | 话剧 |
文学作品
时间 | 名称 | 出版社 |
---|---|---|
2017年 | 《I LOVE XXXand other Plays》 | 海鸥出版社出版 |
2011年 | 《新锐戏剧档案》 | 作家出版社出版 |
2010年 | 《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 | 新星出版社出版 |
2000年 | 《先锋戏剧档案》 | 作家出版社出版 |
监製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02年 | 《像鸡毛一样飞》 | 电影 |
人物评价
通过对孟京辉先锋戏剧各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艺术手法上,探讨他美学风格的演变轨迹以孟京辉导演的《等待戈多》,荒诞派的戏剧结构和语言风格对现实主义戏剧墨守成规的艺术手法的突围;再以《思凡》和《我爱×××》为例,他对非线性叙事结构和假定性表现手法的尝试;《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开始走“人民路线”时期对拼贴手法的运用和对先锋戏剧本土化的努力;《恋爱的犀牛》,展现他将各种流行文化和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引入戏剧的实验。《镜花水月》,他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舞台呈现方式的开拓和运用零表演摆脱对剧本的依赖,造成阐释多元化的尝试;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探讨加大形体表现力的实验方向和提高观众参与性的实验策略。
孟京辉

孟京辉所追求恆定的美学风格。包括以舞台空间的拓展和舞台布景的虚化为特徵的非写实主义舞颱风格,以世俗化讽刺性的台词与夸张错位的肢体动作为特徵的幽默讽刺的表演风格,以及以极端化戏剧动作和排比反覆的台词句式为形式的抒情风格。他以独具个性的创造力,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他以辛辣、幽默、批判的戏剧功力,屡创剧坛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