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可怕的盲从

可怕的盲从

可怕的盲从

《可怕的盲从》全程展现美国政府、军队、情治单位心理培训课,该书高屋建瓴,深入剖析了“如何正确决策以及正确行事”的一些关键要素。

基本介绍

  • 书名:可怕的盲从
  • 又名:可怕的盲从:习惯如何左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 作者:(美)艾拉•夏勒夫
  • ISBN:978-7-201-12132-1
  • 类别:心理
  • 页数:240
  • 定价:39.80元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编辑推荐

到底什幺是智慧型不服从呢?第一次听到这个术语时我也有类似的疑问,因为这两个词通常不连在一起用。
我们知道服从是什幺意思:遵守命令、规则或既定的做事方法。服从通常能让生活进行得顺利些,而不服从则是以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生活中这些共同的义务,往往还会导致令人不快的后果。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要问:在什幺情况下,不服从会被认为是明智的呢?
我想你一定也不会认为那些发布命令、制定规则的权威是一贯正确的。即使你并无恶意,你也肯定质疑过权威人士的命令。在某些情境中,权威人士会基于残缺的、过时的,甚至是明显错误的信息来发布命令、制定规则。他们的初衷或许很好,但对于状况的评估和判断却可能有误,甚至这一命令本身有伦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奉命行事并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此时,质疑命令显然好于服从命令。这就是智慧型不服从。
这看起来像是常识,但实行起来却很难。人们总认为自己有勇气抵制有害的命令,但历史事实和研究一再表明:在多数场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服从;与你的信念相反,你通常也会迫于情境压力,选择屈服。
本书旨在帮助处于不同人生阶段、从事各类工作的人们获得一种认知和技能,以避免“只是奉命行事”的错误。不管在接到命令时受到了怎样的外部压力,你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即使在接受错误的命令时也要正确行事。只要你在这方面做得足够好,即便是那些发布错误命令的人也会因你而获益。
在一次给中层经理讲授“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係”时,我第一次听说了“智慧型不服从”这个词。在课堂上,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幺时候应该服从权威,什幺时候应该提出质疑呢?”这个问题对生活在複杂社会中的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工作、生活在等级体系中,别人有权向我们发出指示。
坐在我左手边的一位女士举手说道:“我有个例子,就在桌子底下。”
全体听众和我都惊愕了片刻。她所说的“就在桌子底下”到底是什幺意思呢?
学员们都没有留意到她每天把狗带进课堂的异常行为。她没有声张,狗也一直很安静地躺在她脚边,我们几乎看不见它。我在为期两周的课程中只负责上一天课,因此我只关注教室和教学设备是否能用,而没有注意到她居然带了一只狗。我的观察力也不过如此啊!
她继续解释道:“我正在协助训练一只导盲犬。在我负责的这一训练阶段,狗要学会适应繁杂的社会环境,并学会服从作为导盲犬所应掌握的所有基本命令。当我完成这部分工作后,就会将它移交给一名技艺更娴熟的训练师,他(她)会教它‘智慧型不服从’。”
我就像听到异响的狗一样竖起了耳朵。
“你所说的智慧型不服从是什幺意思呢?”我本能地被这个闻所未闻的词语给吸引住了。她说道:“大多数时候,导盲犬必须听从人类的指示,但有时这样是很危险的。比如,当一辆噪音极小的混合动力汽车从街边驶来时,视力欠佳的主人却命令导盲犬带他走下马路沿儿。导盲犬当然不能服从这个命令,因为它会给这个团队——人和狗——带来危险。学会不服从是一种更高级的技能,这需要一位比我更有经验的训练师来教授。”
我为这个话题思考并写作了十五年,而鲜活的例子居然近在眼前!在任何人类文化中,教育年轻人学会服从都是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有些文化以严厉的、专断的方式来教育年轻人,有一些则比较温和。不管是哪种教育方式,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对正式权威作出积极回应,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必须对组织的正式权威作出积极回应。
如果幼稚园老师要求大家安静地休息十五分钟,学生们就必须照做,并且不能去骚扰身旁正在睡觉的其他孩子。如果足球教练说不要在比赛前夜开派对,运动员就必须努力抵制身边同伴的诱惑,否则就得退出比赛。关于教育并强化服从意识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如何在不把年轻人教得过于驯服的情况下教会他们服从呢?这个问题并没有被认真考虑过。其实,年轻人藐视权威的例子也很多,但权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矫正、惩罚这种行为上。虽然年轻人的反抗有时会惹得人憎鬼厌,但它们并不总是危险的,它们甚至被一再证明是有创造力和建设性的。
把年轻人教得过于驯服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会把这种盲目服从的习惯带入成人阶段。我们看到过太多这样的事情:公司、政府机构、军队等组织中的职员或军人被迫协助上级掩盖问题,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更有甚者,仅仅因为“只是奉命行事”而对人类犯下滔天罪恶的历史事件也是数不胜数。
本书将探讨如何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智慧型不服从的技能,以及它们为什幺在这些情境中攸关生死。这本书还将揭示为什幺明智的家长、老师或组织领导者会珍视智慧型不服从,以及他们会如何培养年轻人智慧型不服从的意识等。不管你扮演什幺角色,这本书都将教会你正确做事的技能和策略,即使是在外部权威迫使你做那些与你信念相悖的事情之时。
导盲犬肩负着人类主人的安危,不能有任何失误。如果它们不懂得在什幺时候、以什幺方式去抗命,就丧失了维护团队安全的价值。从训练导盲犬——人类最好的朋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重要的经验并把它们转而运用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中。

内容简介

在什幺情况下,不服从会被认为是明智的呢?
我们一定不会认为那些发布命令、制定规则的权威是一贯正确的。他们的初衷或许很好,但一味奉命行事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此时,质疑命令显然好于服从命令。但历史事实和研究一再表明:在多数场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服从;与你的信念相反,你通常也会迫于情境压力,选择屈服。
情境对人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像,只有理解了情境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我们才能聪明地面对各种权威。
在服从与不服从之外,往往还会有更好的选择。

作者简介

艾拉·夏勒夫(Ira Chaleff)
美国高管培训与谘询联合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华盛顿特区国会管理基金会荣誉主席,国际领导力协会理事长。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追随力领域的拓荒者,被《卓越领导》杂誌评为百位“领导力最佳人才”之一。
曾多次受邀对美国政府机构和军队进行“领导力与追随力”的培训。

图书目录

引言 桌子底下的秘密
推荐序 by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人
绪论 营造做当做之事的文化氛围
第一章 何时服从,何时不服从
第三种选择
倾听内心的声音
明智的权威珍视智慧型不服从
不同于公民不服从
第二章 打破习惯,比你想像的要难
领导者与追随者
脱口而出的“是的”
打破条件反射
及时奖励
第三章 找到自己说“不”的方式
导盲犬的声音
人类的声音
缓和语言
机组资源管理
第四章 理解说“是”的真正风险
直面认知失调
“跨出了路沿”
量化指标的陷阱
第五章 对权威的服从
纽伦堡原则四
米尔格拉姆实验
反抗:新英格兰牧师
《死亡游戏》:米尔格拉姆实验依然有效
第六章 改变互动方式
变数实验一:距离
变数实验二:冲突
变数实验三:旁观者
变数实验四:间接伤害
第七章 导盲犬训练的重要经验
忠诚的伴侣
指挥者确定方向
智慧型不服从训练的“秘诀”
如何鼓励智慧型不服从
第八章 过度强调服从的代价
“好孩子”的噩梦
你为什幺那幺听话
精緻的课堂管理技术
第九章 孩子的智慧型不服从教育:只有更早
你做好被质疑的準备了吗
自主状态与代理状态
儿童安全与说“不”的技巧
第十章 成人的智慧型不服从教育:为时不晚
瑞斯科拉的“9·11”
紧张与反抗
冲动是理智的另一种形式
创造性智慧型不服从
结语 改造我们的文化,从现在开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