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推运
五步推运是根据五行理论,结合五音建运和太少相生理论,确定主运五步的方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五步推运
- 出处:《黄帝内经》
- 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运气学说把一年分为五个时间段节,称为五步。五步推运即按太少相生的规律,推定当年主运五步的太、少排列次序。其法是根据当年所属的天干为阳乾还是阴乾,决定其所化生的中运是“太”还是“少”,然后按太少相生规律向上推至初运,向下推至终运,即得主运五步的太少排列次序。如甲年为阳土,故该年主运的第三步当为太宫,于是推得该年主运五步依次为太角、少征、太宫、少商、太羽。
解读
五部推运用来确定主运五步。主运五步, 在一年的五个季节中, 木运主春季而属角, 火运主夏季而属徽, 土运主长夏而属宫, 金运主秋季而属商, 水运主冬季而属羽。根据这个次序, 再辨其属阳年, 属阴年, 或为太, 或为少, 从其主岁运的本身而推到初运木角,这就叫做五步推运。例如甲年为阳土, 运属太官用事, 即从太宫本身上推, 生太宫的是少徽, 生少微的是太角, 则甲年的主运便起于太角, 太少相生而终于太羽, 己年为阴士, 运属少宫用事, 即从少宫本身上推, 生少宫的是太徽, 生太微的是少角,则己年的主运便起于少角, 太少相生而终于少羽。其它各年, 均以此类推。
中医套用
五部推运时确定主运五部的方法,五部推运的主运,其太过不及是五年一转,十年一周期。各年主运的太过不及,与该年岁运的太过不及是一致的。在中医学中,五运太过和五运不及都会使脏器受到影响而出现相应的疾病症状,具体如下:
一、五运太过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凡年乾为甲、丙、戊、庚、壬等阳乾之年,为五运阳年,若该年岁运未受司天之气所克制,则为太过之年。岁运太过,气候上表现为主运之气过旺、有余,而一般的致病规律是与该运相应的髒气太过,而其所制胜的髒气则受克,因而出现相关的病变。大致情况如下:
1、五运太过为木,发病髒为肝、脾,主要症状为飧泻,食减,体重,烦冤,肠鸣支满,善怒,冒眩,巅疾,胁痛而吐甚。
2、五运太过为火,发病髒为心、脾,主要症状为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谵妄狂越,咳喘而鸣,血溢泻不已。
3、五运太过为土,发病髒为脾、肾,主要症状为腰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腹满,溏泻,肠鸣。
4、五运太过为金,发病髒为肺、肝,主要症状为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骨行)足背痛,肢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
5、五运太过为水,发病髒为肾、心,主要症状为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腹大胫肿,咳喘,寝汗出,憎风,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渴而妄冒。
二、五运不及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凡年乾为乙、丁、己、庚、癸等阴乾之年,为五运阴年,若该年岁运未得司天之气等的资助,则为不及之年。岁运不及,气候主要表现为本运之气衰弱不能行令,胜运之气大行,一般的发病规律是与不及之运相应的髒气为所不胜的髒气所乘,或为所胜的髒气反侮,从而出现相关病变。大致情况如下:
1、五运不及为木,发病髒为肝、肺、心,主要症状表现为中清,胠胁痛,少腹泻,肠鸣,溏泻,寒热,疮疡,疿胗,痈痤,咳而鼽。
2、五运不及为火,发病髒为心、肾、脾,主要症状表现为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见及两臂内痛,郁冒蒙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髋髀如别,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
3、五运不及为土,发病髒为脾、肝、肺,主要症状表现为飧泻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善怒,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
4、五运不及为金,发病髒为肺、心、肾,主要症状表现为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囟顶发热,口疮,心痛。
5、五运不及为水,发病髒为肾、脾、肝,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满身重,濡泻,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跗肿,寒疾于下,腹满浮肿,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