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日(2001年冯小宁导演的电影)
《紫日》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富大龙、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联合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于2001年4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为背景,讲述三个不同国籍的青年,在经历了重大的生死考验后,如何从敌对变成朋友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冯小宁
- 编剧:冯小宁
- 主演:富大龙,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
- 製片人:冯小宁,张晓宁
- 对白语言:汉语、俄语、日语
- 中文名:紫日
- 外文名:Purple Sunset
- 其它译名:Purple
- 出品时间:2001年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製片成本:500万
- 拍摄日期:2001年
- 类型:战争
- 片长:102分钟
- 上映时间:2001年4月11日
- 色彩:彩色
- 主要奖项:中国电影金鸡奖杰出艺术贡献奖
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片
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审会特别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 线上播放平台:优酷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富大龙饰)。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饰)的苏联女军医侥倖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前田知惠饰)。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母之仇却也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于是,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法西斯所杀害。悲忿的杨玉福和娜佳愤怒地沖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部分,为纯真的少女秋叶子报仇雪恨。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杨玉福 | 富大龙 | ---- |
秋叶子 | 前田知惠 | ---- |
娜佳 | 安娜·捷尼拉洛娃 | ---- |
少佐 | 王学伟 | ---- |
职员表
出品人 | 监製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录音 |
---|---|---|---|---|---|---|---|---|---|
杨玉冰 周溥雄 | 叶志康、阎于京、李保顺、王珠、金达 | 冯小宁 | 王学伟 郑杰 | 冯小宁 | 冯小宁 | 闫建兵 | 张和平 | 高洪祥 郭利宾 | 石宝峰 王恩峰 |
注:演员表只有这几位,详情可以看一下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杨玉福演员:富大龙一名来自中国河北省的普通农民。在二战期间,亲眼看着自己的老母亲被日军士兵用刺刀活活刺死却无能为力。后来他被囚禁于日军集中营。二战后期,在即将遭日军枪杀的最后关头被苏军救下,并在往后方基地运送苏军伤员的装甲车中初遇苏联女兵娜佳。
- 娜佳演员:安娜·捷尼拉洛娃一名苏军的医护人员,也曾是一个母亲。二战期间,被纳粹军队空袭,失去了孩子,之后她上前线当兵。在苏军与日本关东军作战期间,战友一一牺牲,她救下了一名中国百姓——杨玉福。
- 秋叶子演员:前田知惠一个从小就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女孩。在二战中先后失去了母亲和姐姐。二战后期,在逃亡途中以被俘虏的形式认识了苏联女兵娜佳和中国农民杨玉福。最后死在了自己国家军队的枪下。
()、、、
幕后花絮
- 富大龙在现场,只要有空永远在帮剧组工作人员的忙,拍坦克大战的时候挖战壕,剧组请来了8个民工,加上冯小宁和大龙一共是10个人。天太热,半途跑了5个民工,剩下5个人,挖完战壕,两手都是泡。
- 拍坦克大战是在内蒙古的荒地上,那时气温高达40℃,坦克内温度至少60℃,人站在外边时间一长脚下都会有一滩汗水,进入坦克不晕倒的最长时间纪录是10分钟。8个坦克手全都晕倒过,有2个晕倒过两次。
- 凭着几十年爱好製作模型的经验,冯小宁买齐了材料,然后熬了一个通宵仅凭着一把钳子“造”出了一把逼真的苏制冲锋鎗。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 | 备注 |
---|---|---|
2001年 | 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 提名 |
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片) | 获奖 | |
第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审会特别奖) | 获奖 | |
第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 提名 |
()
幕后製作
《紫日》开头出现了类似《拯救大兵瑞恩》中诺曼第大战的宏伟场面:数百辆苏联红军的坦克与垂死挣扎的日本关东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坦克大战。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冯小宁其实只用了8辆坦克,而且清一色是除了能开动别的什幺也不行的破坦克。在3天租期里,他让每一个在剧情中使枪的演员都拍了连射的特写。此后1个多月,剧组带着假枪到大兴安岭拍外景,演员在打枪时只拍一个点射的全景。等到后期製作时,冯小宁把特写和全景剪接在一起,真枪假枪变成了同一把枪,3万元就这样省下来了。
製作发行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中国 | 2001年5月17日 |
中国 | 2001年4月11日 |
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 |
()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该片是冯小宁“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影片延续了冯小宁作品如诗如画、写实亦写意的一贯艺术风格。影片对白极少,而是以大量的电影语言和紧凑的情节来扣人心弦,而深刻的人物内心变化则是影片的重点所在。片中既有壮丽的景色,又有精心雕琢的细节,大气浑然又舒展流畅。(新浪娱乐评)
观众对演员们的表演还是比较认可的,三位年轻新秀演绎角色都鬆弛自然。影片对白极少,紧凑情节和人物内心变化成全了该片惊心动魄的观看魅力。而且,没有了对明星先入为主的印象,观众的情绪似乎更容易入戏。(大众网评)
反面评价
影片开头的大型战争场面体现出好大喜功的国产片导演与生俱来的廋驴拉硬屎精神,拼凑式镜头比比皆是,完全没有场面调度、多机拍摄的空间美感,几乎每个镜头都让人怀疑影片的製作成本并没有传说中那幺大,寒酸的爆破与音效更使人啼笑皆非。影片结尾的海空大战特效製作同当年的电视剧《北洋水师》一样狂妄自大,以为观众不辨真伪很好矇骗,破绽百出的镜头再三重複之后就构成一种对观众智商的非礼,这类走过场式的战争图景既缺乏观赏性,又难带来心灵震撼。技术方面处处败笔、乏善可陈,犹如电视新闻摄影的推拉镜头也证明冯小宁导演技艺已经全面倒退。尤其令人无法容忍的是,在《战争子午线》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时空闪回、时空交错手法在《紫日》中运用的极其机械、生硬,几乎没有一个段落能够超越观众的想像力。(新浪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