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秦阳陵虎符

秦阳陵虎符(阳陵虎符)

秦阳陵虎符

阳陵虎符一般指本词条

秦阳陵虎符,是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用青铜铸成卧虎状,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为此兵符,右半存皇帝处,左半存驻扎阳陵(今陕西鹹阳市东)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秦阳陵虎符
  • 出土地点:山东临城出土
  •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 所属年代:秦

文物历史

“符”是一种古代信物,传说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是中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也称“兵符”。虎符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统兵将领以兵权,既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调动军队时,即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前往驻地。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即应发兵。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此件为秦代之物。
据专家考证,虎符均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军队的将领。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虎符的作用。目前发现的虎符都是秦国的,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阳陵虎符。三个虎符的铭文大致相同,但有一点不同。新郭虎符,铭文称“右在王”,秦杜虎符称“右在君”,而秦阳陵虎符则称“右在皇帝”,这说明这三个虎符出于秦的三个不同年代。秦国的国君先是称王,这说明新郭虎符是在秦初製作;秦国只有惠文君一人称君,所以,杜虎符是在惠文君在位时製作的;秦始皇开始称皇帝,故阳陵虎符是秦始皇以后製作的。

文物特徵

秦阳陵虎符相传山东省临城出土,此件铜质,为汉景帝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阳陵虎符阳陵虎符
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此件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鏽,现左右不能分开,整体形成一艺术品。伏梁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型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出土环境

秦阳陵虎符是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重庆偶然发现的。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空闲之时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认为它可能是件文物,便随手拿起来观看,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兵符,随即买了下来。拿回去之后仔细考证,果然是一件古代虎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