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截八极拳
四截拳又名、四截拔急拳、四节拔击拳、四节八极拳、小八极拳(为区分长春已有的霍氏大八极拳)等。至山东境内小李庄,它架式低矮,出招迅猛,招式连环,兇狠毒辣,另具特色。劲力为寸、艮、抖、展、搂、打、拨、封。一式变三招,三招化九式”之说,转化极快;攻击讲究顺劲顺式,动作直接,传承完整,四趟拳路分别为:死八极,硬八极,活八极,散手八极杀伤力寸打寸入,翻手叠腕、悠蕩锤把身靠、五花手、是其代表性技击动作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四截八极拳
- 外文名:sijiebajiquan
- 运动项目:传统武术
- 所属地区:中国
- 传承地:吉林长春、山东宁津
- 知名人物:李立久、郑福横、郑长青
- 相关人物:杜心五、李景林、
- 传承者:四截八极拳门人
拳种介绍
长春四截八极拳由李化峰、邓福衡、邓常青传到长春,起源于山东境内小李庄。它架式低矮,出招迅猛,招式连环,兇狠毒辣,另具特色。长春四截八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拳路总计四套为,死拳、活拳、硬拳、散拳(身法)历经数十代传乘,现存四路拳术,通背拳术一趟、修剑痴所传、太极拳一套一百零八式是又当时吴式、杨氏、孙氏三位太极宗师专为本门所编传(民国时在南京中央国术馆)、短刀、朴刀、春秋大刀、剑术、六合大枪术、中国传统摔跤、国术散手、近代拳击、跌法、摔法等。
历史渊源
四截八极拳师祖为明朝将军,生年不祥,被追封为武显将军。 四截八极拳的传承有三大支;李华峰、方如岭、张延庆。李华峰和方如岭是师兄弟,李华峰和张延庆是盟兄弟,李华峰用八极拳换的张延庆的六合枪。方如岭传洪廷奎、洪廷奎传李清波。张延庆传李保珍。张延庆把两套八极拳作为本门的基础拳传授。 经百年传传承,略有差异。主要分布在保店,小李,县城。东北长春也有一支,可能是李化峰的传人 据考:师祖祖籍北直永平府,宁津县向衙镇小李庄是习练四截拔击拳者最集中的村庄,习武之风浓厚,拳种单一,纯正古朴。这里的四截八极拳没有受其它拳种的影响。
器械上有本门刀架,刀式各八趟,大刀,棋盘大刀(一0八不重式,现只留下三十多式)疯魔棍,梅花枪等。其外邓师更见长于形意拳,形意枪,通背拳(学于修剑痴),曾见邓师演示过通背门器械峨眉双刺,身法疾巧灵活,甚是罕见。邓师太极拳原学于孙剑云,后与李丽久(李连衡)湖南长沙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供职时改习李景林的李氏太极拳,以上所述悉闻师说。本人拙笔,如有纰漏,还望真知赐正。
相关人物
四截拔击拳风格独特,由民国时期,宁津人李连衡,曾用名:(李历玖)(原湖南何健部队少将教官),从宁津县带走十多名抗日部队的武术教官 (1897—1953)又名李连衡、道号重申。宁津县人。 1909年在家种田兼习武术, 1912年拜武术名家张延庆、李华峰等习武术。 1916年至天津武术练习会任教师、兼天津保全队武术教官。期间拜见了天津所有的武术名家。1925年去北京在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警卫旅干部教导队任上尉武术教官。 1928年7月辞职到南京协助中央国术馆长张之江筹办第一届国术考试。 同年9月,任中央大学国术教授, 1936年任湖南省国术馆副馆长、馆长。兼中央军官学校长沙分校总教练。
李连衡、陶良鹤都是杜心五先生弟子。自然门大师杜心五传下的弟子除万籁声老师名誉天下外, 还有一个弟子就是李连衡, 由张宗昌卸任的团长介绍拜杜心五为师学习自然门武术,据传其轻功了的,也曾风云一时。
拳意口诀
四截八极拳决:
拳如放箭,体如弓。
眼冒火、身带风。收如簧缩。
放若山崩,发力夯猛去势横。
晃膀三山倒,跺脚九州倾。
翻手叠腕巧,艮寸抖展功。
腾挪闪展,搂打拨封。
三盘合力进,放胆鬼神惊。
四节八极拳,以恳捷为运用,以敏活为旨意,不动如山岳,若动如雷电。又分为 灵 巧 精 速 ,如翻手之灵,叠腕之巧,寸恳之精,抖展之速。刚柔相济,又生化为 闪 展 腾 挪 勾 搂 封 拨,一步三转,三步九环,大式变小式,小式变中盘,十八连环。皆以随机应势而变化。 四截拔击拳,动作古朴,特色鲜明,其翻手 叠腕 寸恳 抖展 犁行 封进 低铲 后弹等 四截拔击拳,原体系比较完整。民国期间为方便管理改为四节八极拳,划归少林短拳八极门,其拳发力迅猛,冷脆快急,其势如猛虎下山,不蓄不含,所谓宁叫一丝进,不让一丝存。拳要实(四指错除外),掌要平——即攥拳如卷饼,出掌如瓦垄。为少林拳之规矩门。体八字为:翻手叠腕,艮寸抖展。用八字:勾搂棚拨闪战腾挪。张似崩弓,去如放箭,回似簧缩。要拳不离心,肘不离肋。站如山定,动如雷炸,行如苗条淑女。四节者非指趟数,即指根节稍节而言,拳之基本套路:死拔急(拳架),活拔急,硬拔急。三趟外加一趟散手拳:即拳打熟后,则拳由心生可溶入各家拳法,随心增减,随打随收,丝毫无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