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姊妹糰子
姊妹糰子,是湖南省地方特色小吃,属湘菜。製作时用上等糯米磨成细粉,包入鲜肉、香菇、味素、芝麻油等原料和成的肉馅,捻成尖顶平底长型锥体,蒸熟后宛如一座玲珑的白玉小宝塔。外观白净、细腻油润、鲜香爽口。
本世纪20年代初,长沙火宫殿的圩场,年轻漂亮的姜氏姐妹摆了一个卖糰子的摊担,她们製作的糰子既好看又好吃,被人交口称讚。姊妹糰子因此而得名。其颜色瓷白,晶莹透亮,小巧玲珑。糖馅糰子甜香不腻,肉馅糰子鲜嫩上口。其味糍糯柔软,别具风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姊妹糰子
- 主要食材:糯米,北流糖
- 分类:湘菜
- 口味: 好看又好吃
- 类别:糖陷,肉馅
菜品特色
姊妹糰子製作方法:用上等的糯米磨成细粉,

包入鲜肉、香菇、味素、芝麻油等原料和成的肉馅,捻成尖顶平底长型锥体,蒸熟后宛如一座玲珑的白玉小宝塔。另一种是,包入白糖、麻仁(芝麻炒熟后碾成的细粉)的糖芯。一甜一鹹,糍糯柔软,鲜甜可口。
特点:外观白净、细腻油润、鲜香爽口
做法
所属地区:湖南小吃

工艺:蒸法
製作材料
糯米600克,大米400克,猪五花肉350克,北流糖100克,桂花糖10克,红枣150克,水发香菇15克,酱油20克,味素、精盐各5克,熟猪油30克。
小吃特色
色泽洁白,柔软滑润,糖馅要甜,肉馅鲜嫩,如糖、肉两种合吃,味道更是别具一格。
製作方法
1.将糯米、大米一起淘洗乾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冬季约泡7小时),捞出用清水沖洗乾净,盛入竹筲箕内沥去水,再加冷水1250克磨成细滑的浆。将浆料灌入布袋内,挤乾水分,取出倒入盆内。取米粉150克搓成扁同饼,入笼蒸约30分钟至熟,取出与其他生粉掺和揉匀。
2.红枣洗净去核,剁成枣泥,盛入盆内,入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取出。炒锅加熟猪油烧热,先倒入北流糖拌炒溶化,再倒入枣泥和桂花糖,拌炒均匀,出锅盛入盆内即成糖馅。
3.猪五花肉洗净,剁成肉茸,盛入碗内;香菇去蒂,剁碎后与精盐、味素一起倒入肉碗内,先拌两遍,然后加酱油及适量清水拌匀,即成肉馅。
4.和好的粉团搓成条,摘成每个约15克的剂子逐个搓圆,并用手指在中间捏成窝子,分别放入糖馅和肉馅,捏拢收口,糖馅的捏成圆形,肉馅的捏成尖角形或其他形状,以便区别。笼内铺块白布,入笼用沸水旺火蒸约10分钟,取出即成。
製作要领
1.粉团要揉至表面光滑;
2.炒糖馅时要用小火慢炒,旺火易煳锅底;
3.肉馅加水要适量,加水要分次加入,边加入边朝一个方向搅打。
做法二
主料
糯米粉200g
辅料
油适量,盐适量,白糖适量,黑芝麻适量,猪肉适量,香菇适量,小葱适量
做法
1.黑芝麻炒香打碎,和白糖混合。
2.猪肉和香菇、葱花加适量盐拌均匀。
3.糯米粉加适量水揉成团,醒片刻。
4.取一份麵团,用手压平。
5.把肉馅放在里面。
6.包成宝塔状。
7.另取一份麵团,包入芝麻馅,做成圆形。
8.放入抹了油的蒸板上。
9.大火蒸十分钟即可开吃。
做法
1.黑芝麻炒香打碎,和白糖混合。
2.猪肉和香菇、葱花加适量盐拌均匀。
3.糯米粉加适量水揉成团,醒片刻。
4.取一份麵团,用手压平。
5.把肉馅放在里面。
6.包成宝塔状。
7.另取一份麵团,包入芝麻馅,做成圆形。
8.放入抹了油的蒸板上。
9.大火蒸十分钟即可开吃。
小贴士
1、两种不同口味包的时候注意外形要区别开来。
2、冷了会变硬,重新加热即可。
1、两种不同口味包的时候注意外形要区别开来。
2、冷了会变硬,重新加热即可。
营养价值
姊妹糰子:据传宋太祖赵匡胤兵败安徽歙县,士气低落,当地人民送来米糰,慰劳王师。从此赵思念再三,便从歙县召来几个人,令其再做,并命名为“大救驾”。火宫殿的姊妹糰子系铜匠姜立仁之女所做。姊妹俩租得铺棚一间开设糰子店。两人心灵手巧,专门製作甜鹹两味的糰子,故名“姊妹糰子”。
它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分糖馅和肉馅两种,糖馅选用北流糖、桂花糖、红枣肉相配而成;肉馅则取五花鲜猪肉,配以香菇,并用泡香菇的水调抖肉馅,因而味道醇香可口。在造型上肉馅糰子为石榴形,糖馅糰子为蟠桃模样。如遇喜庆日子,还在糖馅糰子上撒些红丝,与颜色白漂的糰子红白相映,十分悦目。 如採用冰糖,更加有清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