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和乞巧节(赵逵夫主编书籍)
西和乞巧节是[1]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着的地域特点的汉族传统节日。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这一风俗曾一度中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以恢复。乞巧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汉代,是一种集信仰、音乐、歌舞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西和乞巧传承悠久,礼节繁杂,此俗与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动有关,相沿成习,形成固定完整的乞巧仪式。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将西和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乞巧节
- 别称:七夕节
- 节日起源:先秦
- 节日活动:歌舞祭祀,祈祷
- 设定地点:西和
书籍信息
着(绘)者: 赵逵夫 主编
编译者:
出版社:上海远东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47608814G.624
版次:01版01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09
内容简介
“西和乞巧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为赵逵夫主编,是对西和礼县一带乞巧风俗的形成、历史、乞巧节的準备阶段、主要内容、歌舞特点以及西和县的历史文化的介绍。书末附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全书共八章,约40万字。
作者简介
赵逵夫,一九四二年生,着名学者。西北师範大学文学院教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全国赋学会顾问,中国社科院《文学遗产》和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编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为西北师範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点的创建者和博士生导师,西北师範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专着有《屈原与他的时代》、《屈骚探幽》、《古典文献论丛》、《先秦文学编年史》(主编)、《先秦文论全编要诠》(主编)、《历代赋评注》(主编)、《楚辞语言词典》(主编)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秦人发祥与织女传说
第二章周秦文化的交融与“牛郎织女”传说的产生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乞巧风俗分布
第四章七天八夜乞巧节
第五章西和乞巧歌词、曲调
第六章西和乞巧词语彙释
第七章西和民俗文化遗存
附录一:文艺作品选辑与简介
附录二:研究论文与学术报导选辑
附录三:西和乞巧节研究资料目录
后记
第二章周秦文化的交融与“牛郎织女”传说的产生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乞巧风俗分布
第四章七天八夜乞巧节
第五章西和乞巧歌词、曲调
第六章西和乞巧词语彙释
第七章西和民俗文化遗存
附录一:文艺作品选辑与简介
附录二:研究论文与学术报导选辑
附录三:西和乞巧节研究资料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