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习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习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

  1、通过作业练习和复习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千米的空间认识。

  教学难点:千米的简单换算。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2.《10的认识》观摩课听课反思

3.小学数学观摩课学习总结

4.千米的认识三年级教案

5.小学数学《秒的认识》的教后反思

6.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7.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精选3篇)

8.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9.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